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对语文基础运用的重视,在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以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考查材料上,选取了“福”字、窗花、春联、慰问信、生肖等文化元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第4题给边防战士的慰问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导向,在传统文化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上,发挥了中考语文试卷的特有优势。 在考查目标上,涉及了字音、字形、笔顺、书法、书写、词语、病句、对联、句子使用、古诗文默写等,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全面考查,体现了对九年语文学习全过程的考查,特别强调那些对语文学习有长久影响的语文基础,如汉字的书写、笔顺等。 在考查方式上,延续以往的改革思路,避免单纯考查基础知识,而是在日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试题情境化,考查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如:第2题,用窗花的形式来考查汉字的间架结构,颇有新意。第3题,在春联的张贴过程中,考查对偶修辞。第4题,在慰问信的修改中,考查字词句的使用。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生活结合、与文化结合、与阅读写作的实际应用结合。体现了《学科改进意见》中提到的“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今年的基础知识试题还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性。如:第1题,四幅“福”字,有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和现代书法家刘炳森的,涉及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基本书体,由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说明书体和选择的理由。 今年的基础知识试题还尝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如:第4题,慰问信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对学习结果的考查,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也是对学习方法的考查。这将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教师注重基础,注重应用,注重综合,使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高效。 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吴东高级教师 名著 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版块出现,与以往名著阅读试题相比有传承,又有突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朝花夕拾》也是鲁迅的经典作品,其中很多人物身上也体现出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2.强调读整本书,再现学生的阅读状态。今年名著阅读与年相比,分值增加了三分,涉及到《论语》《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三部作品,虽然分值、考查作品数量和文字量都有所增加,但并不是要增加学生机械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如第11小题要求学生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不是要求学生翻译每一则内容,而是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把“治学”“治国”以及其它内容进行区分,能读懂作品即可。对《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的考查都注重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如第12小题要求考生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关作品里的人物形象,第13小题要求考生写出尼摩船长挽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这些试题只要学生读过整部作品就可以回答,不是局限于作品中的某一个人、某一处情节的细枝末节。这些试题可以再现学生阅读作品的状态,意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3.强调阅读名著应多样化。名著考查面进一步拓宽,内容进一步扩展。从所选作品来看,既有古代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论语》,也有现代散文的经典代表《朝花夕拾》,又有外国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作品形式、体裁、内容更加丰富。 4.强调名著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影响。阅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阅读影响读者,其中人类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量,如《论语》中有关为学之道和治国之道的内容、《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挽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做法,这些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神力量,应引导学生去借鉴、去传承。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李蕾一级教师 阅读板块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注重在试卷中体现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注重加强试题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从而展示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代文阅读与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机整合,综合考查学生对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一、选材内容 1.文言文阅读选择课内文章《三峡》,将课外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作为链接材料与现代文组合成阅读的多文本。 2.说明文阅读采用较为复杂的多文本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沙枣》一文,赞扬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4.议论文的选材与名著阅读部分《论语》形成联系,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命题形式 1.文言文阅读中,注重展现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试题不拘泥于对于字、词、句意的考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清荣峻茂”的画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的能力。 2.多文本阅读,第一次将现代文语段、图形、课外文言语段组合为多材料阅读文本,不仅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信息、并得出有意义结论的能力,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根据已知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 3.试题注重设置情境,突出问题意识。在多种材料组合的文本阅读中,设置了梅兰芳纪念馆中“兰花指”展板的情境,与学生的社会大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建立联系,体现出试题的实践育人的特点;文学作品阅读中让学生发现值得讨论的内容,并设置讨论的问题,是在年同类试题基础上的发展,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富霄菱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夏满 年中考语文命题解析:务本求实务新求变 年中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从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命题的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考出来,把学生在社会大课堂实践中的表现考出来,把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积累考出来,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考出来,切实发挥语文试卷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引导作用。 年语文试卷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试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注重基础,坚持创新。试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精选命题素材 命题素材的选择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现代文阅读选用梁衡的散文《沙枣》,赞扬了生活在西北沙漠地区的人民默默奉献、质朴顽强、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议论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小作文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介绍体现“京味”文化的北京特色小吃。 2.突出整体设计 试卷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进行了整体设计。试卷不但在语文基础、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做到每个板块各有侧重,相互配合,而且在每个板块中也注重内容和考查能力的相互勾连。例如,第一板块是“基础?运用”,试卷将语文的字词句、书法等内容围绕“春节”主题做整体设计。又如,第二板块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其中,要求学生利用想象理解文章描写的三峡景色,并要求学生依据情境勾连学过的古诗词,在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九年的学习积累。再如,在多文本阅读中加入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3.注重设置情境 “基础?运用”板块采用了设置情境的命题方式。试题以欢度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设计了贴福字、读窗花、选春联、写慰问信等活动内容,将对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的考查融入其中。这样,既实现了把活泼的试题形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又将学生带入到欢度春节的现实情境中,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 4.突显问题意识 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命制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突显问题意识。例如,第20题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设计自己的讨论题,在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鉴赏能力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如,第23题从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