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奎屯行记

火炎

(一)

离开安集海,我大概用了二十几分钟就到了奎屯。远远看见奎屯市东部的工业区,高耸的炼钢厂烟囱冒着青烟。从东部看奎屯似乎污染挺严重,其实不然。因为奎屯所处的准噶尔盆地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工厂在东部郊区,对市区的污染其实是最小的。这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不同。那边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城市东部和东南部都不能建有污染的工厂。奎屯是新疆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中国绿化先进市,空气质量要比乌鲁木齐好很多。

奎屯市所在位置

我是从国道右拐进奎屯的,这里要经过北疆铁路,这条铁路就是著名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从江苏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全长一万多公里。铁路桥上写着“西部明珠,魅力奎屯欢迎您”一行大字!这里道路干净整洁,两边绿化不错,给人感觉挺好。奎屯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县级市,是新疆有名的新兴工商业城市,建市于年。从年到年还曾是伊犁州的州府所在地。

进奎屯的公路(过了铁路桥就是迎宾大道)

奎屯为蒙古语,意为“寒冷”,过去这里的确很冷,一月温度经常低于零下35度。这是由于奎屯刚好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天山山前凹陷区,冬季山上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滑,把山下相对暖轻的空气挤到海拔到的空中,就形成了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正常气温应该是下暖上冷),加之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又被南部的天山阻挡,基本都堆积在山前冲积扇一带,而奎屯又恰好位于这个冲积扇上,因此就更冷了。所以新疆很多野生温带树木(如伊犁的野杏树、野苹果树)都生长在海拔米左右的山坡上,就是因为这个区域冬季相对温暖,树木不容易冻死。奎屯的海拔约米,冷就不足为奇了。不过现在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工业化影响,奎屯冬天温度有所上升,一月均温已达到-18摄氏度,很少有零下三十五度的气温了。

进入奎屯市区

奎屯的街道(绿化非常好,浓荫蔽日,自行车道上一点也晒不到太阳,夏季非常凉爽)

奎屯宾馆(很大一个院子,里面有不少单独的楼宇,有点日式建筑的感觉)

奎屯开发的历史并不长,古代大多数时候是匈奴的游牧地,无人定居。清代后期,奎屯是乌鲁木齐通向伊犁的一个重要驿站,称为“奎屯驿”,属乌苏县管辖。当年林则徐发配伊犁时还曾住过这里。解放前,奎屯是乌苏九庄之一,称作“奎屯庄”,那时的庄相当于现在的乡。年,兵团农七师师部由克拉玛依附近的炮台镇迁到奎屯,从此拉开了奎屯建设的新篇章。兵团七师的战士卧冰尝雪,艰苦创业,用生命和汗水逐渐把奎屯由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镇。年7月后,奎屯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年9月10日,奎屯市正式成立,又由克拉玛依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并成为伊犁州府所在地。年兵团恢复后,主要负责建设奎屯市北部,使奎屯成为一座典型的兵地结合的城市。现在奎屯大致以伊犁路为界,以北的天北新区主要由兵团第七师管辖,以南由伊犁州地方管辖。

奎屯街景

奎屯东距乌鲁木齐公里,西距阿拉山口公里、伊宁公里,北距克拉玛依公里,南距库车公里,国道和交汇于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后来新修的乌伊高速和奎阿高速,北疆铁路与奎北铁路均交汇于奎屯。第二亚欧大陆桥从西进入中国的第一个编组站也在奎屯,所以奎屯有“欧亚通衢第一埠”之称,是新疆仅次于乌鲁木齐的第二大交通枢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过去的奎屯是中国有名的“经济强县”,曾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中排名第70位,而她的人口那时仅有七万。奎屯是新疆重要的烟草、制酒、棉纺、化学和钢铁工业基地。九十年代以后,以奎屯为中心,包括南部的独山子和西部的乌苏市,形成了被称为“金三角”的新疆重要发展极,这里是国务院规划的仅次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二大工业基地。

奎屯街道边的白桦树(北京路西段)

我是沿着迎宾大道径直来到城北的伊犁路,那里属兵团七师管辖。我的叔父及堂弟堂妹们早已等候在那里。卸下行装后我坐上他们的车到了乌苏路美食街,那边有一个大院子,一进院子就看到桌上摆满了一盆盆的美食,还有几个巨大的烤炉。院子里有一片杨树林,树下摆着餐桌。新疆的雨水很少,加上夏季树荫下并不热,所以树下露天吃饭成为一大特色。这种情况我在河西走廊的酒泉、敦煌一带也见到过,那边喜欢把餐桌摆在果园里。很快菜就上齐了,从烧烤到海鲜应有尽有,好久没有吃到过这么丰盛的午餐了。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杭州人喜欢吃的湖蟹和酱爆螺丝,其他什么川菜、鲁菜、陕菜更不必说,感觉这些年新疆饮食的发展真是涵盖整个中国了。

早些年的奎屯市俯瞰图,现在更大更好了

(二)

吃过饭,天色还早,我回去洗了个澡就骑上摩托到久违的西公园了。这里是奎屯最大的公园,现在也已成为奎屯植物园。一进去没走多远就看到新建的林则徐雕像和林公阁,我拍照留了影。拍好就直奔西边那条我最怀念的杨树路了,那里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欢笑……杨树现已长成参天大树,路上没什么人,只有一个姑娘搀着一位老人在树下散步。自从奎屯五公里处的杨树林被砍伐之后,这里是奎屯市区寄托我童年记忆的唯一一处地方了。凡是新疆长大的孩子,对杨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尤其是男孩子,春天用杨树籽打钢丝枪,夏天爬杨树上掏鸟窝,冬天用杨树皮做口哨,杨树伴着他们长大。新疆的杨树有十几种,什么青杨、白杨、灰杨、大叶杨、黑杨、胡杨、钻天杨等等,作曲家就是以新疆的钻天杨为蓝本创作了歌曲《小白杨》。杨树也是新疆种植数量最多的树种。我坐在树下椅子上,听着杨树叶的哗哗声和旁边的渠水声,仿佛回到了童年……

西公园内的杨树林

西公园的林则徐雕塑

西公园内的林公阁

公园内休息的女孩

西公园的荷花

离开杨树林,我又参观了新建的佛寺。那是一片宏伟的建筑,完全是按江南佛寺的风格修建的。远远就听见佛乐悠悠,但里面似乎还没有僧人入住。我不信佛,自然也没有进去跪拜。不过感觉奎屯打造新疆地区的佛教胜地也不失为一个旅游策略。佛寺门口有几棵大榆树,都是解放前栽种的,两个人也无法环抱,至今仍保留着真是难得。看来当年祖辈们开发奎屯时是有意把它们留下建在公园里的。这么大的榆树在奎屯已经算古树名木了,毕竟奎屯历史仅仅才几十年。

西公园内的佛塔

奎屯辖区面积多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6万,只管辖一个农业乡,城市化水平高达98%。因此奎屯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几乎接近零,只有0.02%,男女比例也类似沿海地区大城市,表现为男少女多。奎屯的人口增长主要为机械增长,即靠外来移民增加当地人口,这点也与东部沿海城市非常相似。北京、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负数,但机械增长率很高,所以北京、上海的人口也是不断在增长的。奎屯的人均GDP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元,是新疆经济发达的城市,这在整个中国来看也是比较高的。奎屯市区的干净让许多刚到奎屯的外地人都很吃惊,地上看不到一个小纸片,树上看不到一个枯枝,道路规划类似石河子——汽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一应俱全,都被郁郁葱葱的大树护卫着,树下种着各色鲜花,真是“城在绿树中,人在花丛里”……

西公园杨树下的小桥

公园内的解说牌,似乎带有杭州公园的特色

(三)

我在市区的街道上行走,会时不时看到路边大树下有休息的公共长椅,每隔几百米有一个欧式建筑风格的公共厕所,一律免费使用,厕所里也是干干净净的。路边停靠自行车、汽车、共享单车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区域都划分得很细致,感觉非常有条理。门牌号也编排得很细,查找很方便。主要街道的行道树因为枯枝及时清除,显得更加翠绿、生机勃勃的。虽然路上车不多,但几乎也没人闯红灯,大家都挺遵守交通规则。一切都显得非常有秩序,加上奎屯的房价和物价都很低,的确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

奎屯路边的白桦林行道树

街边停放自行车的区域是用木板铺设的

在西公园大门口,我发现两棵高大的白桦树,应该是刚建西公园的时候种下的,都长得枝繁叶茂,可以看出奎屯的气候还是很适合它们生长的。白桦树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喜欢夏季凉爽,空气清新的地方。一般中温带地区最适合它们生长。奎屯地处北纬44.5度线上,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温度带划分上属于中温带,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一样,所以东北和内蒙古都有很多白桦林。不过奎屯的热量条件比东北好,只要有水灌溉,不但所有的温带树种都能很好得生长,甚至连亚热带的银杏树也能茁壮生长(当然冬天需采取人工保暖措施)。奎屯虽然是个新城,但路边的树木普遍比较高大,这与精心得养护和管理是分不开的。走在路上,你脑海里会冒出这样的词汇——一座“大树之城”。

西公园大门口的白桦树

奎屯体育馆

奎屯自己的大学——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学生五千多人)

奎屯街景

奎屯北京西路的行道树

街边卖葡萄的小摊

奎屯市政府门前留影

第二天一早,我又去了位于城市东北部的石林沙漠公园(傻石林)。这里属郊区,是七师修建的一个主题公园。因为偏远,游客更少了,从头到尾我就只见到一拨游客,而且似乎跟我一样是从内地回来游玩的。公园里到处是红柳、骆驼刺和鱼鳔槐。公园里摆设着大大小小从天山上采下来的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站在石头上拍照真有点历史沧桑感。公园里有个大土丘,还没有开始种植草木。土丘下有个碑林,上刻古诗。这里在荒草夕阳下,是个创作摄影佳作的好地方,可惜我等不到太阳落山,在大风中匆匆离开了。

豆科植物鱼鳔槐,开黄色小花,据说山羊很喜欢吃

晚上堂弟请我到铁路公园内的哈萨克族饭店吃饭,于是我早早来到铁路公园。公园外的一条小街上还有几家维族餐厅,这在奎屯很难得。因为奎屯几乎是一个纯汉族城市,汉族人口达到95%以上。以前是根本见不到民族餐厅的,现在似乎多了起来,今天来铁路公园的路上我还见到一家哈萨克音乐餐厅。我本来想去吃维族餐厅的烤包子的,但因为堂弟说公园内的哈萨克族毡房餐厅也不错,我就打消了吃烤包子的念头。公园里种满了树木,但相比西公园要逊色不少,不过里面有座假山,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我拾级而上到了假山顶,这也是一个人工堆砌的小土山,上面种了很多树。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西北的天空一片通红,这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晚霞了。想起小时候夏日的傍晚,几乎天天都有火烧云,那时端着吃的,在院子里一边看火烧云一边吃晚饭。眼前的火烧云虽没有那时好,但足以让我陶醉,这是家乡的晚霞,把我带回童年的时光。我拿起相机狂拍,久久不愿下山……

奎屯傍晚的火烧云

铁路公园看到的独山子石化厂

奎屯傍晚的天空

奎屯的高层住宅

(三)

夜晚的哈萨克餐饮果然很有特色,几个毡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闹中取静,环境非常好。我们盘腿坐在毡房里,周围轻声响着曼妙的哈萨克音乐,奶茶、羊头肉、包尔查克、烤肉、馕包肉、手抓羊肉,一件一件上来,摆满一大桌。尤其羊头肉,别的地方很难吃到。哈萨克以羊头肉和羊胯骨肉招待最尊重的客人,家庭聚餐时羊头肉也是长辈才有资格吃的。这顿饭高营养高能量,加上哈萨克族自制的酸奶,真是吃的不亦乐乎。其实让我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公园树林里的餐厅,包厢就是一个个哈萨克毡房,冲着这样的环境就是喝奶茶吃馕也值。那个包尔查克也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味蕾,它就是放了新疆蜂蜜的油炸甜面点,很正的新疆野花蜜。吃一口时光仿佛一下倒退了二十多年,寒冷的冬天,春节期间,我坐在火墙取暖的屋子里,一边吃着类似包尔查克的甜面点,一边看电视。食物和音乐是最能唤起人遥远记忆的,很多人不远万里回到故乡,虽然亲人已故,但尝一下那小时候的味道就已泪流满面。临走时我想打包几个包尔查克,但饭店刚好卖完了。他们非要明早炸新的给我送过来,我哪好意思为这么点食品麻烦人家,婉言谢绝了。

路边的沙枣

兵团第七师中心公园入口

奎屯的兵四代小朋友

奎屯兵团中心公园的雕塑

奎屯创客大厦

奎屯附近有很多旅游景点,如奎屯河大峡谷(独山子大峡谷)、乌苏巴音沟承化寺、乌拉斯台牧场、安集海大峡谷等,都离奎屯市区不远。第三天我去了巴音沟和乌拉斯台。巴音沟在奎屯南部的天山里,翻过第一座低山就到了。这里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有著名的承化寺遗址,据说承化寺的创始人是新疆蒙古喇嘛教三大活佛之一。因为一天时间有点紧,加上门票比较贵,巴音沟我并没有进去,只是外面路过拍了几张照片,的确很美。这里的海拔应该在一千五百米左右,位于森林带以下,属于天山冬牧场的范围,不知道牧民们冬天是否在这越冬。据我所知很多牧民嫌山里交通不便,加之他们在山下平原有定居点,所以冬天还是把羊群赶到山下越冬。

奎屯市区的五个公园位置(最东部为奎电公园、东北郊区还有个傻石林公园,图中没有显示)

巴音沟

乌拉斯台牧场也属于乌苏,但距离更远,那是一片近一千亩的山间平台,海拔约米,绿草茵茵。我们去的时候发现牛羊并不多,大概是到森林带以上更高的夏牧场放牧去了。天山北坡的森林带一般海拔是到米,森林带以上为夏牧场,所以乌拉斯台仍属于冬牧场。不过现在夏天到底去哪放牧还是由牧民自己决定,如果他们想冬天下山到平原地区越冬,那么这里的冬牧场夏天放牧也无妨。

乌拉斯台牧场

我们在这片冬牧场留了影,发现下面一条小山谷里有个牧家乐,于是就直接下去了。主人是山下的一户汉族,他们不想种地,于是就开了这家牧家乐。羊是现杀的,五十一公斤,给你煮好。我们称了半只羊,他马上煮了。午餐就是奶茶、乌苏啤酒和手抓羊肉,煮好的羊肉一块就有一斤重,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好又一口气爬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山坡顶,这里至少比山外低十几度,还得穿冲锋衣或厚的外套,而山下这时至少是35度以上了。就这是新疆与西藏的差别,新疆的垂直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从山下到山顶真的是从酷暑到严冬的感觉。而西藏山下基本也是温度很低的,大部分农作物不能生长。

乌拉斯台牧场附近的一条山谷

山谷里的牧家乐

我坐在小山顶上,眺望远处苍茫的群山,森林茂密,草原广阔。山顶冰川融化的雪水奔腾而下,灌溉着山脚肥沃的农田。这里是中亚生机勃勃的一片土地,每当我气馁时,我就会遥望天山,那皑皑的雪峰瞬间给了我力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想:“我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因为我是天山的儿子……”

天山留影

(四)

每个人对童年生活的地方都有刻骨难忘的印象。所以第四天我决定到我上小学的地方走走。那里是奎屯河下游的一片平原。先走一段国道,再沿青北(共青城到车排子垦区北山)公路走一个小时就到了。那里的海拔只有一百多米,是准噶尔盆地地势最低的平原。由于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非常严重。这里原来是大片的梭梭林,五十年代兵团成立时被开发为耕地。当时种了很多柳树和杨树,现在大半都枯死了。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胡杨和沙枣树,因为它们比较耐盐碱。那时家门口有一个果园,我经常偷着钻进去吃苹果。现在果园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棉田。小时经常玩的林带也消失了,现在是一片小沙枣林。我沿着团场小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走过去。终于还发现一些以前的大树,他们有的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有的活得还挺茂盛。我在一棵大柳树下坐下,这棵柳树我小时候经常爬到它顶上玩耍,它的顶部现在已经完全枯死,但它仍然活着,似乎在等着我回来看看……我抱着它的躯干,留下了眼泪。我不知它还能活多久,我就这样在它身边坐着——坐着——,哪也不想去……

小胡杨林带

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团雕塑

路边的瓜摊,现卖现吃

顶部已经枯死的钻天杨(这些杨树的寿命已经有五十年以上)

渠道及渠边的柳树(这些柳树种于五十年代初,树龄也已超过50年)

兵团的第一代柳树(年种植的),已经两人合围了,种下他们的第一代兵团人基本都已过世,这里面包括我的祖父

团场一望无际的棉田

团场已经荒废的连队(当年的柳树杨树大多枯死,只剩下这些坚强的胡杨)

西瓜地(买西瓜都是进地里自己挑自己摘)

团场连队的机耕路(供农机行驶的路)

连队的蜂箱

团场路边打牌的兵团退休老人

团场的落日

奎屯在新疆的位置

奎屯市区的街边公园

奎屯北部郊外的荒原

奎屯北郊

奎屯兵团七师的团场

兵团七师灌溉的水渠

我在奎屯郊外沙枣林里留影

(完)

往期回顾

新疆人在浙江线上小巴扎开业!0元起拍没商量!

人物

他是和无招一起改变钉钉的那个人!

25厘米的篮球,平方米的场地汇聚的无限大的“家”

唱哭!八家户的儿子娃娃陈建斌原创歌曲《给内个谁的第一首诗》

新疆人在浙江年年会精彩瞬间之观众篇,欢迎进来认领

盘点新疆人在浙江年年会七宗“最”!

高大上的年会背后还有这些最美丽的身影

浙江省新疆商会新思路新丝路创业高峰论坛精彩回放

浙江省新疆商会年会暨年老乡会晚会回顾(我最喜欢的年会节目评选)

年新疆人年会嘉宾介绍第一弹!

来看(kǎn)哈(hà)!新疆人在浙江年会即将开幕!

身边人物

南兰:哦吼!这个克拉玛依来的新疆妹子能的很!

墨玉县支教教师孙湘萍的朴实经历

人物

吕杰:感恩于心,诚信于行

浙江省新疆商会年年会志愿者征集中!

人物

苗磊昭苏草原上飞起的雄鹰

人物

曹群:妙手仁心,入孝出悌,反哺家乡,造福老乡(来自新疆乌鲁木齐)

阿达西,在杭州,你不是孤独的。

看看在浙江的新疆儿娃子都来自哪里!内附全新疆美景!转起来!

听着就想跳起来的骚情音乐!新疆小伙倾情演奏!帅的一脸!

新疆姑娘你再别酱讲话!

走撒!杭州新开新疆创意菜"孜然"去吃撒!

大杭城唯一一个专心做新疆抓饭的地方--大美乐!

你想吃个撒?拌面抓饭烤包子!揪片子拉条子烤羊腰子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