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杨素凤:女,中卫市作协会员,在《宁夏日报》《宁夏教育》《银川晚报》《中卫日报》《新消息报》《沙坡头》等报刊发表作品80多篇。多次获报刊和行业征文奖。

  小时候,我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售货员。

  这一切源于贫穷。那时大人在田里辛苦劳碌一年,但粮食还是不够吃,总觉得饿。一根胡萝卜,一个烧芋头,一把炒青豆就是零食。二分钱一杯的橘子水甜丝丝的,能让人回味无穷。看电影时,一茶缸沙枣、一把葵花籽也是零食。

  记忆中,能买得起的零食就是一分钱两粒的圆圆的豆豆糖。

  豆豆糖在哪里买呢?四十多年前可不像现在商店星罗棋布,那时中卫城东西南北两条街,十分钟能东西南北走个来回,商店数过来的三四家。营业员是最神气、最理想的职业,谁家有亲戚当营业员,邻里之间都很羡慕,买紧俏物品走后门,买肉可以多点肥肉,过年买豆腐、买醋不用排队。在我幼稚天真的心里,曾以为营业员卖什么就可以尽情吃什么,好像他卖的就是自家的东西。

  离我家最近的商店就是东街附近的老汉商店。

  老汉商店其实是年公私合营后的合作商店,十多个营业员大都是半大老头,着清一色藏青色工作服、蓝帽子,因此大人娃娃都叫这个商店老汉商店或者老头商店。又因为商店地势低洼,低于街面,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坑坑店、凹凹坑。

  商店有两部分组成。路南医院和东街药店毗邻,后面是零散的不规则的民房,商店狭长,有两个门,主要卖日用杂货,柜台呈“一”字形状,有煤油、铁锅、碗、笊篱、竹筐、筛子、蒸笼、火柴、食盐、醋、香烟、酒、纸张等;路北边的店铺与中卫一中、地毯厂接壤,规模较大,一个门,两个玻璃大窗户,下班时窗户上挡着几块蓝色木板,店铺入深较长,柜台呈“几”字状,货物琳琅满目,卖点心、各色糖、针头线脑、别针、纽扣、花布、头绳、雪花膏、本子铅笔等等,两个店铺隔路相望,周日不上班,关门盘点。

  货物摆放在柜台里,要买的话,须请营业员拿出来,仔细挑选。其他商店售货员女的较多,态度不大好,牛气哄哄、趾高气昂,人们有点畏惧。老汉商店的营业员年龄相对大,老头们笑眯眯的,和蔼可亲。有两个老头瘦瘦高高的,是外地人,声音好听,所以人们都愿意在这里买东西。

  那时的酒品种不多,以当地自产的高粱白酒居多,包装简陋,有瓶装的,也有散装的。能整瓶子买酒的人是少数,都是用喝过酒的瓶子去买半斤或者二三两,有的干脆就站在柜台里喝上一毛钱的,营业员用提子(有一斤的、半斤的、一两的)将买酒的瓶子一放,把漏斗放进瓶口,提子伸到酒桶里,轻轻一提,倒进瓶子。父亲爱喝口酒,但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有酒。下雨天父亲就到老汉商店买酒喝几口,一盅酒慢慢品味,也非常惬意。父亲也爱抽烟,他能抽得起的就是一毛多钱的黄金叶。手头宽裕的时候,父亲就多买几盒,紧巴的时候他就卷纸烟抽。他有时自己去买,有时就让我去买,我攥着钱买了香烟,然后拿着剩下的二分钱三步并作两步腾腾腾到北面去买豆豆糖。五颜六色的豆豆糖分别盛在大玻璃瓶里,瓶子里放着塑料长把小勺,我把钱交给营业员,他把小勺伸进瓶子,轻轻一挖,那玲珑可爱的圆豆豆就到了勺子里。我踮起脚跟眼巴巴瞅着,接着伸出手,糖到了我手心,我小心翼翼拿着,放进嘴里,慢慢用舌尖舔,那甜味浸润着舌头,渐渐弥散在嘴里,回味无穷。

  那时小姑娘的头饰单一,除了一分钱一根的塑料头绳外,就是毛线头绳。毛线头绳轮尺卖,一圈一圈扎在长辫子末梢,看起来很好看。就那我们也买不起。但贫穷阻挡不了爱美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家里拉网式搜寻,一疙瘩废铁,一截铜丝,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掉,然后到老汉商店买一包几分钱的颜料。颜料有红的、绿的、雪青色的等,我们把育稻苗用过的塑料纸洗净,颜料倒进锅里,加点水,把塑料纸放进锅里煮,来回翻几下,一会工夫,塑料纸就变色了,喜欢什么颜色就染什么色,捞出来晾干剪成一寸宽、一尺多长,扎成蝴蝶结,几个小丫头高兴得又蹦又跳。那年月,姊妹几个你拉我蹬盖一床被子,没有被套,白洋布被里找不见本色,春节前夕,拆洗被褥,母亲就让我到老汉商店买增白剂,用肥皂洗完后,一小包增白剂用水化开,被里投进去浸泡一会,布慢慢变白了……

  冬天,老汉商店里架着两个大铁炉子,炉子里的火苗通红,营业员围着炉子,有顾客来了就去招呼。卖颗粒盐、苏打、碱、醋、火柴的柜台生意好,营业员忙。卖布的柜台也让我们流连忘返。小时候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年成好的时候,过年母亲能给我做件新衣服,到老汉商店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花布,花花绿绿的布一卷一卷放在柜台,看着营业员拿着直尺,一尺一尺量好,用划粉划一个记号,在记号上剪一个小口,然后站直身子两手猛地用力一撕,“刺啦”布扯好了,算盘上下一抖,噼里啪啦账算好了。

  80年代初,老汉商店已名不副实,老营业员相继退休,他们的子女接班进了商店。我的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就顶替父亲上了班,早早拿了工资,打扮得很时髦,而我还穿着打补丁的裤子在复读班苦读,每次看到她我都耷拉着脑袋不敢多看,只恨自己不是城市户口。

  80年代中期,国营、私人商店蓬勃兴起,老汉商店的生意每况愈下,工资有时都发不开。南边的店彻底关了门,房子租了出去。北边的店勉强经营,修路扩街的时候,店面朝北推移,翻盖成一座二层楼,二楼租给浙江人卖衣服,一楼继续经营日用百货,三两个售货员,惨淡经营。

  90年代中期,商店名存实亡,一楼又辟出一部分,租给私人卖自行车,营业员或下岗或分流,同学就到银川自谋职业。

  前几年中卫一中迁出城外,校址土地被世和公司收购,北边部分建成高层住宅区,临街的部分扩建成一个大超市,老汉商店被拆除,彻底从人们的视野消失。日月如梭,若干年后,若没有目睹过过去老街样子的人,恐怕很难知道,在繁华的东大街,曾经有过一家让顾客感到温馨的老汉商店存在过。

  历史在阳光中沉淀,谁是搅动沉淀的人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拉萨白癜风医院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