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述说六、七十年代的金滩镇网友记录_黎铭自年12月20日起,在金滩镇贴吧对家乡的回忆陆续贴出,现在整理出来,以起到挖渠引水的作用,让他继续叙说,如有不妥之处,敬请笔者自行更改:40年前,我父亲20多岁,还没有我呢,现在钩沉往事,回顾前尘,抚今忆昔,无限感慨!我家是金东的,进了家乡的贴吧,回忆在家的岁月,就如同进家一样,其目的就是重温故土的风土人情,另外也是活跃的贴吧的冷清气氛。我的家乡金滩镇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小城镇,西靠卫河东岸,由卫河东岸大堤和东南北三侧土城墙所环绕。有西向东分别是南北走向的卫河、青龙街、土城墙、国道、南北连成片的树林、小引河。南北两侧是有城墙改造成的渠。将卫河水引到了东地里。城墙据说明朝以前都有了,老人说是打跑日本人以后给挖掉了,后来村民再城墙下慢慢使土,盖房,基本上都看不到了,实在可惜。现在如果还留着,一定是一个好的旅游景点,期望有一日重修。卫河上平时有小火轮后面挂着许多小船运货航行,南桥口是主要的货运供给码头,煤厂、粮站所有货物都是从这里进出。彼时有很多搬运工组成的工会,负责装卸货物。那个时候的工会可以说是乡镇社办企业,就是有乡镇组织社员成立的搬运工会。哪些员工现在年纪都在80多岁以上了。据老人说过去金滩镇张家很发达,做了很多善事,而且还设义渡、建桥梁,老辈子金滩镇有仨座桥都是张家筹款建起来的,所以老百姓又叫张家桥(这事县志上都有记载)。南桥口、北桥口就是金滩镇南北俩个桥的桥头,虽然后来桥坏了,没有了,但是“桥口”作为地名却留了下来,南桥口、北桥口分别有一艘依靠固定在东西两岸缆绳的木船,因为没有桥,所以木船是卫河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木船很大可以同时摆渡马车和行人,平时没有行人的时候木船停靠在一岸。平时有一个人过河,摆渡人也是任劳任怨的无偿渡人。青龙街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大街上,不远就有一座茶铺,可以把现金兑换成茶牌,用茶牌到茶铺买开水。金滩镇西部没有水井,饮用水源取只于卫河,青龙街地处于金滩镇西部靠近卫河,所以茶铺使用的都是卫河水。靠青龙街北部有酱菜园,酱菜园在青龙街西边,离青龙街稍微有点距离,进出酱菜圆都必须经过青龙街。青龙街最繁华的地段在老串心店以南,分别有供销社、食堂、新华书店、工会、医院、粮站、煤厂、修造站。逢一、六、三、八是金滩镇的集市,以青龙街、大小十字街为依托,两侧都是做买卖的,那是金滩镇街上最繁华的时候。镇上所有的地名都是由街、集市、门市、庙宇、过道、方位、道路形态来命名。没有一处是用路所命名,其原因是古时候路是指村庄与村庄之间的道路为路。街:道路两旁是买卖店铺的为街,有青龙街、东、西、中三个大小十字街(西小十字街又称二宝街)、东街、西街。集市:是在固定地点定期时间买卖货物的市场,有粮食市、木料市、牲口市、花市、羊市。门市:是指商店零售货物或服务性行业经营的业务,有大车店、堂的口、郭家大门、逢源号、顺兴馆、盐店、颜染铺等。庙宇:供奉祭拜神仙、宗教、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地方。有土地庙、财神庙、关爷庙、清真寺、教堂。过道:是指连接街巷之间的通道,都是以道路两侧居住家庭姓氏所命名,有陈家过道、王家过道、柴家过道、罗家过道、谷家过道等。方位:方向的位置,有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六个门、南北栅栅门、东西街。其他还有以道路形态所命名的有拐弯过道、辘轳把弯。寨里、寨外,窑豁就是如今的菜市场,前身是八十年代建的电影院。青龙街上还有清真寺那个时候是金北村大队部所在地,院里有几棵金滩镇最大的松树。大十字街南面有我的母校金滩镇中学,学校里有一所教会礼堂,礼堂建筑因为没有柱子的跨度、进深也是很大。再往南不远路西就是金滩镇派出所。据说现在老派出所位置还在,其他的都没有了。镇上有不少大坑是储存雨水的好地方,也是劳累一天的人们洗澡的最佳场所。坑里最常见的就是金黄色的泥鳅,坑水几年不干枯里面都繁养出不少鲫鱼、鲤鱼有的有几斤重,等到水即将干枯的时候,附近的人们都可以美味几天。现在,没有水了,养鱼更是可望不可及的!那时比较有名的有胡家坑、郭家坑,寺后坑、娃娃坑、九月会坑等。听老人说过去青龙街上西边有一个大药铺,叫瑞仁堂,在当时很有名气,老人说他们看病有一个“穷汉子吃药富汉子拿钱”的传统,我在家的时候这个已经没有了,想想这个应该更早了吧。说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街道名称,我计划还想回忆点地理环境、树木、四季作物。另外我现在在考证记忆中的大小沙土岗子是否是沙麓山遗址,记忆有限资料难找。还恳请有文化的对我语言修辞不妥的地方给予改正。家乡淳朴的民风、故土的一草一木,每回忆起来都产生一种归心似箭的动力。镇上家家房前屋后都栽种了不少的树木。树木本来是起防风沙、保持土壤水分、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夏天树荫下乘凉改善自然环境的,但是树木当时是用来人们自己改造房屋、添补家具等家庭生活条件必需品。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古树的多少代表着历史经济繁荣兴衰的一种标志,因为使用、买卖所剩的零星几颗国槐、古柏。镇上最常见的树种为杨、柳、榆、槐和枣树,杏、桃、苹果、梨树等果树只有林场最多,在镇上在有的家庭种有石榴树、樟木树,据说可以治疗崴脚、磕着碰着扭伤什么的。每逢夏天炎热的晚上,人们都自己从家里带着用麦秆制作的草衫,三五成群的来到场院的树荫下听年长的人讲故事、说评书进入到睡梦中。炎热的晚上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每逢这时淘气的孩子们都会在地上笼起篝火,上树晃动树梢来赶跑知了,惊飞的知了都会从火光上空飞过,同时篝火的高温都会把知了的翅膀烤焦,每次都能捕获不少的知了。人们的生活用水除有一部分人吃卫河水以外,都是吃大井的地下水,用扁担担水。井里的水清澈、清凉、甘甜。井的种类有掘杆的井、辘轳井、还有的井需要使用井绳人工提水。井绳是提水的必品,担水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井边没有井绳而担心。因为井绳断裂、破碎不能使用的时候都有人自发的更换。每到地下水位下降井水极少的时候,附近的人们都会自发的组织起来清理井里的泥沙。每次都清理出不少平时担水人掉里的物品,都会无偿的物归原主。现在城市里看来都不可思议,讲出来都没人相信,想想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多么纯粹啊!是多么纯朴的乡情啊!多么怀念那个消失了的民风纯朴、充满亲情、绿色干净的那个年代的农村!不过随着随着城镇化的疯狂,传统意义的乡村已经终结。笔者文字很好,叙事细致,贴子很有史料价值。笔者用细致的文笔,隽永的回忆,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读出情感的共鸣、心理的愉悦。期待读笔者更多的美好的文字!期望笔者继续用用散文笔法记叙渐行渐远的往事,让我们体味和分享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人生的沧桑! 网友大名往事:读记录黎铭先生《记忆中的家乡》,也勾起了我对往事遥远的记忆和深深的怀念。隽永的文字,温馨的情怀令人为之动容: 故乡小镇五十年,沧海风雨又桑田。前尘旧事历历在,道来恍如在眼前。峥嵘岁月催人老,往事深情寄笔端。回望足迹仍从容,温馨情怀无伤感! 欢迎投稿,述说你心中家乡——金滩镇的模样! 投稿邮箱 qq.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