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腾格里沙漠深处,马群驰骋的草场附近便是烟囱耸立的化工厂。这片原本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沙漠绿洲正在经受着严重考验。

千年黄河千年叹——自然、农业、工业视野中的黄河

腾格里沙漠深处迅速发展起许多大型化工厂企业,不停侵蚀着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的数千年文明至今不曾断绝。黄河与农业的关系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与动员模式,及至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人类与黄河的关系依然密切。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源头水线退缩与高原冻土融化,流域内农业灌溉的巨大用水量,还有工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都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本已脆弱的生态。如何处理与这条千年大河的关系,答案依然有待求索。

摄影:南都记者方谦华撰文:汪永晨编辑:郑梓煜

从腾格里沙漠到东营湿地——发展与保护两难

黄河入海口:与油田为伴的湿地保护区

黄河出海口所在的东营,与胜利油田的采油机为伴的湿地保护区。密集的石油化工企业威胁着黄河出海口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黄河是一条既苍老又年轻的河流,因为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黄河入海口已多次改道。今天,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地处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年黄河决口改道后形成的。现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及黄河故道,是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3万公顷,号称全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

但与这片湿地共存的还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油田的开采远远早于湿地保护区的设立,密密麻麻的“磕头机”(抽油机)广泛分布在东营湿地上。年5月,东营市拿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招牌。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港被规划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

作为重要石油开采基地的东营,自然催生了很多化工厂。进驻了近70家化工厂的工业区,目前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在东营湿地保护区博物馆,我们看到在保护区规划图上,表示候鸟的白色标志和表示石油钻井机的红色标志紧邻在一起,化工企业几乎都坐落在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仅三米的工业园区。腾格里沙漠深处长出的工业园区

化工企业将剧毒的化工污水直接排放在腾格里沙漠,之后还会用沙子掩埋,威胁着沙漠地下水的安全。

在蒙古语里,腾格里的意思是“天”。位于黄河中游的腾格里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乍一看看黄沙漫漫,其实充满生机,有着生命力顽强的沙枣,还有中国草原上特有的白骆驼。年,腾格里经济开发区成立,年更名为腾格里精细化工专业区。年,腾格里精细化工专业区升级成为盟级工业园区——腾格里工业园区,并开始托管腾格里苏木。

这几年,园区发展迅猛,从腾格里苏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上可见一斑:年,该苏木财政收入万元,是年时30万元的近倍,腾格里工业园被称为“沙漠中崛起的奇迹”。

但31岁的牧民巴伊尔忧心忡忡。早在清代,他的祖上就从青海游牧至此,定居在腾格里沙漠中,但这片土地正在加速改变。年5月23日,巴依尔前往宁夏中卫买东西,走到内蒙古省道公里标识处时,看到几辆大型翻斗车慢慢驶向沙漠深处,空气中正弥漫着一股怪味。随后,巴依尔发现省道旁边有好几个污水坑。这样的污水坑,腾格里工业园区附近很多工厂厂房后也有。其中两个特大的污水池,面积足有几个足球场大。这些污水坑中部多呈黑色,四周则为白色,坑底部分地方已经干涸,一脚踩上去,会冒出青铜色的泥浆。

巴依尔说:沙漠下面是连成片的地下湖,那是沙漠里生命的保障,如果被污染了怎么办?年在腾格里沙漠,我们既看到了湛蓝天空下,连绵起伏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一般,数百个原生态湖泊点缀其间;也看到大型翻斗车拖运工业园企业的滚滚的工业废水。在金色的夕阳下,黄亮的污水,注入金色的沙地间。

从年5月以来,巴依尔曾多次向腾格里苏木反映此事无果。年3月,经央视报道,腾格里沙漠所有的化工厂被叫停整顿,但很快又恢复了污水排放,而且污水池里安装了几十排喷头,通过喷射来加速污水蒸发。

专家警告:“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几乎不可能恢复,牧民们不仅将失去千百年来的生存栖息地,腾格里沙漠独特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密集的水电开发

地处海拔多米龙羊峡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高原上的这一汪水碧波荡漾,看上去很美,却早已失去黄河本来的面貌。

中国电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年近古稀的高级工程师黄玉胜叮嘱我们:一定要写写黄河特有的鱼种——雅罗鱼,这种鱼已经看不到了。他曾特意为之悬赏:谁能捕到让他拍张照,他给元。然而五年过去,没人来领奖。黄玉胜说,不断兴建的大坝阻隔了黄河中鱼类在上游和下游之间的自由迁徙,对黄河水生生物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途经贵德到尖扎的大峡谷时,黄玉胜老人要求停车,不顾年近七十的高龄爬到一个小山坡上寻找着什么。随后他摇着头说:你们看不到了,看不到了。他指的是,黄河上一个个水库还没有蓄水时的狐跳峡——狐狸都能纵身跃过的险峻峡谷。

在这里,中国地形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至此结束,将进入第二阶梯——黄土高原。古谚曾云:“大禹治水始于积石峡”,这里是人类治理黄河的起点。积石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规划的25座水电站中的第11座,也是继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大型水电站之后的第5座大型水电站。大坝高m,总库容2.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万千瓦。

年,穿过这段峡谷的黄河,出现了一段湛蓝的河面,惊涛骇浪、奔腾不息的黄河被刘家峡水坝“圈养”起来,变得温顺澄清,周边层峦叠翠,河水碧蓝清透,不失为一幅美景,但已野性全无。

密集水电开发伴生的是水库移民的诸多问题。公保才旦是龙羊峡移民中的一位。移民以前,他在龙羊峡库区有14亩地,亩产多斤粮食,除去供应自家吃饭,卖出去后还能获利1万多元。家里还有7头牛、50多个羊,他本人有电焊的手艺,家里有电焊机,后来买了磨米机,周围村子的人都来找他做活。此外他还种了多棵杨树,每棵长大的杨树能卖元。

移民之后,土地减少了,而且分的是河滩地,特别硬,土壤盐碱化高,耕种需要雇大拖拉机深翻,还要从别的地方拉土,种地的成本就很高。而且如果大水来袭,一年的收成将荡然无存。

水利灌溉的供需矛盾——千年农业千年渴

宁夏中卫市,沿途可见许多巨大的输水管道,黄河水靠电力抽取后通过这些管道被输送到各个灌溉区。

千里黄河天上来

沙坡头的黄河,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的拐弯,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河道两岸独特的块状地表形态,印证着这里的治沙历程。

黄河上游一处库区的房屋被淹没在水中。密集的水电开发使沿岸的原住民不断迁徙。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的是她来自青藏高原。而黄色,则来自黄土高原。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齐璞解释到:由粉沙和粘土堆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集中且雨量大,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途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所以,政府在加强下游地区河道治理的同时,也在中游黄土高原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减轻水土流失。

黄河水的灌溉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其中至今仍最为人称道的三大农业灌区即是:河套灌区、宁夏灌区和河西灌区。它们均在贺兰山和阴山南侧,利用天然黄河水,滋润出一片片绿色沃野。同行专家赵连石说:“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是沿大河发展起来的农耕文明,唯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没有中断,原因就是黄河中上游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游牧文明保证了黄河的生态系统,使得依靠黄河的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没有中断。”

自古以来,对黄河开发一直是由国家组织的。最早的大规模开发当属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期间,汉军将匈奴暂时挡在了贺兰山、阴山以外。公元前年,黄河在河南濮阳决口,但朝廷过了22年才堵口。实际上是因为汉武帝把国家的全部力量都放在开垦内蒙河套、宁夏、河西这三个灌区上。公元前年左右,汉武帝亲自带领百官去堵黄河决口,司马迁参加了这次行动,并将此事记下来了。从此,对黄河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全面时代。

今天,年径流量平均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中上游的黄河农业灌溉每年要用掉亿立方米,相当总流量的34.4%。在中下游农业和新兴工业的强大用水需求下,黄河曾有一年中断流多天的记录。

千年古渠与现代泵站

宁夏青铜峡下游不远处著名的汉延渠,这个诞生于东汉时期的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从银川到吴忠途中,黄河孕育的沃野良田呈现出一派婉约:渠道边清风簌簌,垂柳依依。路途所经之处,到处是大小交织的灌渠。在宁夏,灌溉渠道共分五级,最大一级是主干渠,最小一级是毛细管,也叫毛渠。其中还包括支渠、半渠和农渠。这五级渠道纵横交错,构成庞大而稠密的灌溉网系统,为宁夏平原的农田输送水源。

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建于唐朝的唐徕渠。唐徕渠被称为是可以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无坝引水工程的典范,在青铜峡附近。古代水利工程师利用这里的地形地貌,通过构筑16里长的水道引黄河水入渠,可引黄河20%?25%的水量。后不断完善,设立溢流堰、水闸、退水闸,使得黄河水根据水量变化自然流淌到渠中。

经过历代的完善,现在的唐徕渠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居银川平原十四条大渠之首。唐徕渠的旁边,还有另一座同样著名的汉延渠,这两个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黄河中游农业的需水量,千百年来持续巨量增长。建国后,虽然国家对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用水进行了控制,促使上游地区推行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管理成本高,黄河边农田大水漫灌现象依然普遍。

为了满足灌溉用水,年开工,年建成的“黄河第一泵站”——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就建于北魏敦煌的高僧云游天下时,在古代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段修建的第一座石窟脚下。景泰川提灌工程设计抽水流量为18立方米每秒,最大抽水高度为米,兴建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含台机组)为18.07万千瓦,发展景泰与古浪两县的农田灌溉3.3万平方公顷(50万亩)。

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国家对黄河流域各省的用水量进行了分配。青海省每年为黄河提供的径流量有几百亿立方,但是年“黄委会”制定的分水方案中,青海只分得14.7亿立方米。“试想,如果从青海开始,黄河就这么提灌,它还能有总水量一半的径流量到达兰州吗?”宁夏水利博览馆馆长包旺勤称,从灌渠的发达程度来说,现在无疑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每年分配给宁夏的黄河水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黄河的水时多时少,总归非常有限。但人类的需求却是无穷的。

黄河人家眼里的希望

黄河内蒙乌海段,成片的向日葵点缀在黄河两岸。然而河岸几公里外却是林立的化工厂。

黄河在宁夏穿行时,低矮的山丘连绵起伏,除了偶尔见到石质山地外,基本全是黄土堆成的山,体现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典型地貌。水力、风力、重力侵蚀,共同塑造了这一特征。

一路都是沙漠,突然眼前出现一片绿洲,让人为之振奋。黄河在这里几乎绕了一个圈,滋养着这片沙漠绿洲。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为阻止沙漠扩张,保护包兰铁路,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沙坡头治沙。这里采用的草方格沙障法固定沙丘,取得了成功,沙坡头因此闻名于世。这里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景观并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护区。

年,我们在沙坡头和一位胸前挂着“农家乐”牌的小旅店老板聊了一下后,决定把他家定为“黄河十年行”十户定点跟踪的人家。他叫张希科,47岁,从小就生活在中卫市迎水镇鸣钟村。沙坡头旅游发展起来以后,村子搬迁,张希科夫妻白手起家办起了农家乐。后来沙坡头水利枢纽建设,村子再次搬迁,他们一家所得的补偿是一亩改造了的沙地,他们靠苦干盖了更大的房子,继续做农家乐。现在年收入为4万-5万块,而张希科的奋斗目标是年收入10万块。

年见到张希科家时,我们问他年收入10万的目标达到了吗?他笑得合不拢嘴地说,有15万呢。年,我们到张希科家的前一天,赶上他家葡萄园正式开园。院子里的燕子和麻雀飞来飞去。我们好奇地问他,你家怎么有这么多小鸟它们不吃你的水果吗?他说,都是为了生存,小鸟也不容易。我不会驱赶它们,即使它们吃我的葡萄,它们能吃多少?

张希科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一口一个自己生活多么幸福,脸上洋溢着知足的笑容。只有在被问到“如果因为旅游业发展需要,要你们再次搬迁怎么办”时,眼睛里流露一丝忧郁。他也听说正在规划了,至于怎么规划的,自己并不清楚。

在宁夏白银黄河边,虽然因为附近工厂的污水直排,农民郝东升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大葱几年一点收成都没有。但年我们到他家地里时,他依然在地里忙活着,他说:自己是农民,守着黄河水,不种地做什么。在黄河与渭河交汇处的潼关,年年都在黄河边给我们唱秦腔的刘金会老人,年的夏天则告诉我们,本来靠在河边开出的一小片地就够吃了,可现在那里就要搞旅游开发了,靠黄河水种了一辈子地的她,可能真的要去女儿家养老了,最舍不得的是黄河边的家,黄河边的地,还有地里那年年一茬一茬长出的庄稼。

退落的水线与加速融化的冻土——极美却脆弱的黄河源头

黄河源区,偶遇的落日把整个天空渲染得色彩浓烈。黄河源区扎陵湖,成群奔跑的藏原羚随处可见。黄河源区身处青海果洛州玛多县高原,鄂陵湖成群的棕头鸥站在湖中平地上休憩。黄河源区,展翅准备翱翔的老鹰。自然的黄河

黄河源区鄂陵湖,大小湖泊遍地,偶遇的藏野驴肆意奔跑。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世界三大文明皆起源于三大河流。黄河即是其一。黄河(YellowRiver)全长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年,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了“黄河十年行”活动,旨在记录-年十年间黄河如何应对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包括记录黄河上游的少数民族原住民的传统与变化;中游密集的引黄灌溉网对下游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十年里,工业开发与全球气候变化给黄河带来何等影响?

一连四年,“黄河十年行”调查人员都会去黄河源头--约古宗列,一次次眼见着河源湿地步步退缩。那里是无人区,全球气候变化对河源的影响显而易见。

退落的水线与脆弱的高原冻土

真正的黄河源区,有三条支流,从北向南依次为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到底哪一条才是正源,学术界还在争论。但国家地理的地标定在了约古宗列。

年,标示黄河源头的国家地理坐标处,水草茂盛,人不敢下脚;

年,河源四周的湿地差不多都干了,地面再出水的地方,离标识两米;

年,黄河来水高于正常年份三成,但在源头完全看不出水量增加的迹象;

年,河源到地面再次出水的地方是3.5米,源处水线的退落非常明显。

无论正源为哪,三条支流随后沿途汇集其他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在巴颜禾欠山会合,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玛曲河再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即进入星宿海。在星宿海完成“星宿下凡”的惊人之作后,继续东流20多公里,进入一条宽阔而广袤的平川,并在这里形成了两座巨大的湖泊:扎陵湖、鄂陵湖。这两个湖泊,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也是青藏高原珍贵的淡水宝库,被称为“黄河源头姊妹湖”。

研究了一辈子黄河的中科院研究员尤联元先生告诉我们:牛头山上的牛头碑立于年,是旅游意义上的黄河源头。这个地方曾是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落脚点,有着两族文化融合的象征意义。如今站在牛头碑上,可以看到两个湖水的荡漾。但退落的水线也十分明显。

尤联元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所有的湖泊由于不断有外界物质输入,其命运都将走向消亡,继而进行从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的演替。这个过程如果自然进行,可能需要亿万年时间。而今,全球气候变化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的消亡加快了,这里原本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海子,现在都已不见踪影。

青海气象局研究员李林说: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另外两条大河相比,黄河河源的形势更为严峻。年黄河来水大大高于往年,兰州段高了往年3米多;源区也是年以来,来水最大的年份,要多出三成。但专家们对这样的现象并不乐观:冰川的永冻层要是都化了,以后水还从哪里来?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员沈永平说:冻土层就像隔板一样,使得降水可以留存在地表,形成径流,滋润湿地和草场。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冻土层退化,“隔板”被破坏了,地下水位下降,草场和湿地都会随之退化。

沈永平认为:青藏高原脆弱的环境受气候变化干扰尤为严重,地球上其他地区普遍升温0.5℃,青藏高原温度已经升高了1.2℃。在年时,观测到升温大约影响到了地下15米的冻土层,而现在这个影响范围达到了地下40米。冰川和冻土的融化,短时间内会增加水量引发洪水,但这无异杀鸡取卵,在未来几十年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围栏的保护作用与伤害

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其实就是一条潺潺细流,被铁丝网围了起来,以防有游客弄脏水源。

从4起,国家财政拿出75个亿,支持青海省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治理草原鼠害和黑土滩及人工增雨等所谓“综合性”工程;青海省政府还颁布了禁牧、禁垦、禁伐、禁采四禁令。三江源区的部分牧民开始迁徒到了城镇定居,黄河发源处的三江源区逐渐向无人区方向发展。

如今在黄河源头,随时都能见到铁丝网,很多草原专家认为:围栏虽对保护草场有一定好处,但受伤害最大的是野生动物。它干扰了野生动物活动,也干扰了草场的正常演替。野生动物很难穿过,一旦遇到天敌,无路可逃,草原上的食物链结构就会被破坏。例如青海湖有我国独有的、仅剩几百只的普氏原羚,有了围栏以后被狼一追,就撞到围栏上去了。相比起来,人口更加稀少的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因为没有围栏就可以自由迁徙。7年,围栏围了2年后,栏外的草有6厘米高,栏内的草最高才4厘米。草原生态学家吴玉虎急切地说:我恨不能一夜之间清理掉整个青藏高原的围栏。

“过度放牧”的争议

青海黄河边上的高原牧场,草场沙石化的形势严峻,但是否因为过度放牧仍然存在争议。

年8月6日,黄河源的各种水鸟真不少,但却始终警惕地与人类保持距离。一路上,各种猛禽,草原雕、大鵟\、甚至珍稀鸟类雪雕也蹲在鹰巢上的,站在河边石头上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就在我们专心致志地一会儿盯着高原湖中的水鸟时,三匹藏野驴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旁边还有一只小藏野驴正在妈妈的肚子下面吃奶呢。

年10月22日,我们走进黄河源时,一个小时内一路上我们发现了18头藏原羚、2头藏野驴;而从鄂陵湖到扎陵湖的路上,发现的藏原羚和藏野驴数量急剧上升,其中藏原羚头,藏野驴头。而鹰、雕鸮、雪鸮等草原猛禽、沙狐等肉食动物,以及赤麻鸭、斑头雁等水禽,更是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的观点和媒体的报道都告诉我们:三江源由于过度放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农牧林业科技局副局长朵华本的一番话就让我们有点意外。作为对当地农牧林业都了解的官员,他说:“在当地,一只羊需要28亩草场来养活,一头牦牛相当于4只羊的草场面积,一匹马则需要5只羊的草场面积。目前,整个玛多县牧民养育有12万头牲畜,而整个草场面积可以养育万头牲畜。”

朵华本说:“眼下,就是算上现在这里的食草野生动物,也只有20万头。也就是说,按照现有的草场面积,还远远没有达到过度放牧的程度。”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对于草原来说,牲畜的啃食和踩踏,不但不是破坏和毁灭,反而是帮助草原更好地良性发展。

草原生态学家吴玉虎举例说:今天的黄河源,扒开枯草、黄草以后才能找到稀稀拉拉的几个新草。草一两年不吃就坏了,原因是老草、黄草、枯草遮住了阳光,新芽见不到阳光,一下雨积水,很快就烂掉了。

玛多县统战部副部长诺尔贡说:“草原应该有牛羊,牛羊不会吃草根,草的生长在牛羊的啃食下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牛羊的粪便还可以滋养草场。草原没有牧人,没有动物,没有羊,还叫草原吗!”

黄河源的草原沙化是现实。可不论是专家、牧民还是我们这几年走进黄河源的实地考察,三江源区都谈不上过度放牧。如果要追究沙化的元凶,全球气候变化与三江源生态的变化不能不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朵华本说:年天气干旱,牧草长得不好。年雨水旺盛,所以草原也是一派生机。对高寒草甸来说,雨水才是主宰一切的王者。

国家电力西北勘察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黄玉胜就指着路旁的一处草原说:“这片草原表面看起来虽然有一层草地,但是下面的沙子也渐渐露出来了,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块草地就会变为沙化地。”

打开电脑,点击感光度——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