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民族团结纪录片展播 心虹 伊犁州民族团结征文参赛作品五月的沙枣花 (伊犁建党网讯)五月的新疆,是沙枣花盛开的日子,你看那细细的树干上,清清瘦瘦密密的垂挂下来无数的小金铃,满树满树的,小金铃儿吐露着醉人的芳香,在新疆你不用愁见不到它,在路旁,在水边,在农家的小院落里,到处弥漫沙枣花的芬芳,我们新疆的防护林甚至都是它,沙枣树不需要太好的土质,盐碱地就可以是它的家,它不但是斗风沙、护农田的勇士,还是片片绿洲的忠实使者,更是顽强与毅力的象征。沙枣树既没有白杨挺拔傲立的雄姿,也没有杨柳婀娜多姿的身段,就连它的花朵都小得很不起眼,更没有什么美丽可言了。它的枝杈上还长着许多令人生畏的针刺,俨然一副憨态可掬却又严守贞操的样子,它一年一度也会绽放出幽香的花蕾,然而,它却从不与众花争春,直到春末夏初,才最后吐露芬芳。 每次徘徊在沙枣树下,闻着它沁人心扉的清香,看着树下游戏的各民族小朋友,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牵引下,在树下、绿地上或坐或走,其乐融融….我就想我们的民族团结就像这沙枣花的香气,本来就是生活的需要,是日常生活的进行时,如这绿草花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把民族团结比喻成眼睛,比喻成空气,比喻成阳光…其实,任何美誉都抵不上它本身的价值。维系我们新疆、我们社会蓬勃健康有序的发展的前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团结,犹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用,这些微小而惯常的生活场景最能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切真诚的交流都是依靠日常的积累而萌发。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温度和暖意,表现出来的民族团结的愿望和心力,要像这沙枣花借着扩散力和侵染力,看起来不惊艳,但给人以踏实和广博,使你思想都散发着香气。 “冬不拉弹起来,刀郎舞跳起了,小花帽戴起来,羊肉串烤起来,小朋友来来来,欢迎你到新疆来!”远处一个哈萨克族小朋友稚声稚气的背着新疆新童谣,我想起我们班期初新来的哈萨克族小朋友别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幼儿生活中,班级里都有各民族的孩子,从认识了解身边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开始,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别克从小在牧区长大,不会说汉语,他不哭也不闹,总是默默看着班里的孩子游戏。一次在户外玩皮球,轩轩来告状:“别克抢她的皮球,呜呜哇哇不知道在说什么”,我拉着别克,有不太熟悉的哈语问他,他说:“他只是想和轩轩一起玩皮球”,我这才发现别克的孤单,怎么才能让别克学会说汉语,怎么才能让他融入我们的班级呢?我决定从认识哈萨克族开始,我和别克的妈妈商量,让别克穿着本民族的服饰来园。那一天,别克来园后,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他们好奇的围着他,议论纷纷“这是什么衣服啊”、“真漂亮”、“在哪里买的”…看到小朋友兴趣正浓,我把别克拉到身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哈萨克族生活习惯的图片,给大家介绍哈萨克族的基本特征,服饰图案,生活环境等,最后,我放了一曲《黑走马》,小朋友们听着乐曲,在别克的带领下像模像样的跳起了…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都主动和别克在一起,用手势教他去洗手,去拿玩具。更有趣的是,班里的回族孩子、维吾尔孩子、蒙古孩子也纷纷穿了本民族的服饰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炫耀。就这样,从简单的服饰开始,班里的小朋友开始意识到各民族的不同,意识到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如这天真的孩子,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刻意又须臾难离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从你我做起”,擦掉你我之间或隐或现的界限,把关心投给对方,把善意传给对方,把微笑递给对方。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交流和交往越真实,爱的土壤就越肥沃,心拉近了,团结之花就越开越艳。 我们的家乡在新疆,我们对它一往情深,新疆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里,而所有这些,又莫过于沙枣林、沙枣树、沙枣花……也许南国的春天桃李争艳、山花遍野,但我却仍然爱这新疆的沙枣花,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株株沙枣树也变得十分沧桑有力,我坚信,它一定长出了更多的新叶和花蕊,正在向着天空和大地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香醇和魅力,愿新疆的沙枣花越开越繁,好让这醉人的花香飘得更远,更远。(奎屯市实验幼儿园教师齐曼·吐尔逊供稿) 来源:伊犁零距离责编 白羽 cbcewx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