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谨以此文献给我生命的诞生地北山以及北山刘村那些逝去的沧桑岁月

时常念起故乡。北山。那个我生命的诞生地和陪伴我童年成长的地方。

多年以后,目睹和熟悉惯了的城市快节奏地每日驾车穿行,刻板而重复的办公室白领工作生活流程,让我时常孤独地点起一支香烟在长长的走道尽头遥望窗外,遥望故土北山,那个满富古老传奇与民风淳朴的北方村落……它是那么激越地令我的思维深刻地回到过去。

北山刘村,昂扬地矗立在北山的腹地,经过了铅华已逝的岁月,风霜雪雨的磨蚀,如今依然坚强地挺立在那里,傲视寰宇。可记载的史料里显示,它已有近年的历史。明初,公元年,这个村落便已存在。明代自洪武六年年到永乐十五年年近50年内,山西境内大批移民集中于今临汾洪洞大槐树,尔后18次分迁中国各地。于是,在我的故土,刘氏的宗祠可追溯到汉代刘和少数民族独孤部。汉代刘即高祖刘邦后裔;独孤部乃五胡十六国末期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部落,乃匈奴后裔,后归附拓跋鲜卑。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将部落独孤氏改为刘姓。于是在我的故土如今依存着人口的刘村土地上,所有的刘氏传代均由此两种刘繁衍形成。

古老的北山神秘而庄严地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之中;古老的刘村生生不息地传递着轮回的文明演进。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茁壮地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儿时,怀揣着武术梦想的我,受村里70后大哥哥们被风靡全国的82版《少林寺》影响,纷纷走上学武之路。在习武一时成风的时代背景下,6、7岁时的我便开始舞手弄足,崇拜武侠世界中的少林和尚与会轻功的蒙面人。过了8岁,父亲便请来木匠为我做好木制的十八般兵刃,兵刃由北山古老的木匠艺人量手打造,便虎虎生风,形似真器。便在我未进县城读小学的前两年里,操戟倒戈,引领着村里一帮和我同龄或者比我小的童年伙伴,积聚十几号儿童,“啸聚山林”“操持兵马”进而“雄霸一方”。经常闹的村里鸡飞蛋打,引来一些大人的不满与咒骂。

现在忆起童年时代的北山刘村,没有煤矿、没有铝厂、没有浓烟滚滚、没有机声隆隆。

春天的北山传递的是早春二月的欣欣向荣。农历三月十二,五道庙逢年唱戏,现在忆起那些似乎久远的刘村长者,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了,那么一批刘氏老者齐聚于楼街老戏台下,坐着小板凳,抽着旱烟斗,一边谈论着晋剧中的人物和历史中的那些事儿。这些老者中,多数曾以军人的身份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勇敢与热血捍卫过民族的尊严,在中国国防历史上曾经划下坚毅的一笔。年,八路军师贺龙部一个团部和晋绥军团一个骑兵连连部曾经驻扎于北山大庄及刘村。正因为此,刘村包括刘村附近方圆百里的那一代青壮们都参加了八路军和晋绥军,他们用青年人的勇敢与血性参加了抗日战争,有的战死疆场,有的解放后退役回到村里务农,也有的留在了中央或者随老蒋去了台湾。尤其在刘村,单我的记忆中就记得有十几位老者曾是晋绥军团骑兵连的士兵,他们中有司号员,有通讯兵,有警备队员,个个老之后均能骑马射击,为我的童年记忆增添了色彩,为北山的历史与沧桑写满了传奇。在这里,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并向他们致敬。

夏天的北山存在于郁郁葱葱的晌午的知了声中,左邻右舍的乡民人手端着一碗盛满面条的粗瓷大碗围坐在凉荫下,一边唠嗑,一边闲度着乡村夏日里特别的午饭时间,不时把不吃的豆角或茄子夹在地上,这时会过来几只小鸡争抢或大黄狗也过来凑凑热闹……村东头的奶生会担着一担刚摘下的山地大西瓜一路沿村叫卖下来。奶生如今50多岁了,种瓜已有20几年的历史,这时人们便有要买瓜的。但见奶生摘下草帽,提出挂在木筐边的称枰,挑一个最好的瓜,双手按按,耳旁听听,便说:“此瓜保沙熟,红壤黑籽,不甜不要钱。”便要拿刀割开一个三角小口要买瓜者品尝。要瓜的村民便也过来用手指弹弹瓜,说要这颗,说要那颗,尔后便买好自己心仪的瓜抱着回家吃去了,可付现钱,也可拿粮食比如黄豆、玉米什么的来等价交换,得到瓜。

秋天的北山被劳动和丰收的场景全面覆盖了。来到北山,你去看吧,层层的农修梯田里,站满了黑压压的劳动人民,人群中有老人、有青壮、有妇女、有儿童,人们或头扎白头巾,或胳膊戴袖套,或拿铁锹,或拿白灰做记号,一派集体劳动忙碌的身影,这只是在我的童年看到的场景,或许更远的向前推到70年代、60年代、50年代这种景象更为壮观,那是只属于毛泽东时代的北山刘村秋天之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到后来我略微长大一些的北山秋天已经多了手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人们一车一车地走歧路往家里拉土豆、玉米等粮食。秋收的北山在满载丰收的秋天是一幅绝美的油画。记忆中的村民们还会借着月光在自家院子里用一种在北山被称呼为“掳戈”的纯手工古老农用工具击打未变成颗粒的粮食。那时候的北山煤油灯是那么地微黄;那时候的北山秋天炭火烤山药是那么地闻香;那时候的爷爷还活着,他是那么地健硕与充满劳动的旺盛精力;那时候的奶奶精神爽朗,不像现在一样,一句话也不说,面对老死的恐惧,终日孤独……

冬天的北山则见证于刘村逢农历二和五熙熙攘攘的集会。刘四从小彪肥体壮,长大后被村民冠以绰号“粉匠”,表示他满身横肉,力大无穷。子承父业,从此成为闻名乡里的刘屠夫,手上杀猪宰羊无数,一到冬日逢集便当街设置血盆和挂钩杀猪宰羊,可让买肉的老百姓亲眼目睹到屠宰牲口的全过程,刘四的肉总是被老百姓一抢而光。金宝是村上唯一的一户李姓族人,以卖豆腐为生,热腾腾的豆腐逢集便出炉,头一天晚上的豆腐坊里昏黄的电灯伴着热气腾腾的气雾会亮一夜,金宝点完豆腐便躺在小炕上一边抽旱烟,一边捧着古书看,古书多是《说岳全传》《儿女英雄传》《大八义》《三侠五义》之类书籍。过了旧历年腊月初一的集会上更是热闹非凡,忙碌了一年的北山村民们或戴着羊皮帽,或穿着冬棉袄,腋窝下夹着洗净的蛇皮布袋子在集会上走来串去,采购年货。童年记忆中,离北山很近的临县南沟村一个老货郎的身影最使我难忘,从他花白的山羊胡和衣着干净的粗布棉袄以及磨亮了的货担中可以读出岁月的沧桑。老货郎记得姓韩,北山的老者们都习惯地称呼他为“韩老二”,他卖的是纯手工制作的祭祀香火、黄纸与旧时过年贴的年画,如门神、土地、灶马等祭祀纸品。逢集来,他总会在旧供销社的绿铁门下的台阶上铺开他的生意,身后的墙门上依稀可见红色的五星和人民公社好等已泛色的标语。如今的年货市场上已经再也看不到像“韩老二”那样的纯手工年画了,取代它们的是一些用电脑设计出来的卡通吉祥物,给我的感觉总是没有沉淀,仿若轻飘飘的一种情感状态。童年的北山冬日集会上,我会拿出积攒的压岁钱中,其中的一元钱,上面印着一个神采奕奕的女拖拉机手穿着50年代的苏联式工人服,梳着的蘑菇头被风微微吹过的发迹,向我们微笑地驾驶着她的机器。一毛钱可以在供销社买到10块什锦糖,然后给跟着我玩的小伙伴们一人分一块;一毛钱还可以吃一个碗团,记得我们模仿着人教版五年制那款经典的小学课本上红军过雪山前喝辣椒汤驱寒的课文配图,给碗团上浇上一勺子又一勺子的辣椒油时,被小杂货店的刘大爷骂我们浪费,我们还跟大爷犟嘴,表示不服。那时候的小杂货店里那股特殊的货品散发的味道,如今似乎也已闻不到了。现在,每当身置于省城的大型购物中心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儿时小杂货店里那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货品,那一刻的我是那么无限地怀念已逝的刘大爷和他昔日的小杂货店。那似乎就是我生命记忆中的“年味”,就是我的童年北山刘村腊月集会上散发的味道!这种味道伴随着现代文明高经济的演讲,日渐消失……

如今的北山依旧庄严,如今的刘村虽已随着现代文明的脚步与时俱进,但它仍然不失古老北山农村的那份鸡犬相闻,朝夕晚落,农耕火种以及远离都市的那份安宁与祥和。尤其在夏日,我仍喜欢在下午下班之后,驾上自己的爱车,缓缓地走在那条通往北山,通往刘村的熟悉的柏油马路上,但见公路两旁郁郁葱葱,放上一首80年代电视连续剧《渴望》中李娜演唱的原声音乐《好人一生平安》,想念起故乡、北山、刘村,浸染于生命的坦然之中。回村后,提前电话联系好童年伙伴早于干净的小四合院的枣树下放好一四角矮桌,上放一壶白酒,炒鸡蛋、伴黄瓜、蒜台肉、切火腿四样小菜,旁放一箱啤酒,于是安然一坐,便和几个儿时伙伴对饮起来,其间尽赏北山沟壑远处的夏日风景,谈论起人生价值。酒过数巡之后,便于当晚入住于童年伙伴家中砖窑石炕,傍晚再喝一碗童年伙伴的老母亲做的地道的北山井水菠菜小米南瓜粥,便酒后不再驾车,欣然入睡,于次日清晨早早地伴着乡村田园公路夏晨的凉意驱车赶回县城正好上班。

这便是我时常念起的故乡,北山以及刘村,它像一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铭刻在我的生命记忆中。无论时事如何变迁,北山、刘村都像烙印一般深深地镌刻于我的心胸之中,伴随着我们的生命轮回,清晰而真实地留存于此种生命时空。于是,在这种生命上面写满了眷恋、怀念以及沧桑与似水流年的忧伤。

北山,我永远思念你。

柳林,联盛年2月29日19时

(原载《清河》年1,总第27期)

作者简介:刘栋,男,汉族,80后,山西省柳林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发表乡土系列短篇小说:《狗赖》、《成哥》、《乌梅》、《栓宝》等。

手机号:13816862

转自:栋哥文笔

刘栋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