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但只要有妈妈,就不会是孤零零一个人,这世上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停靠。母亲节到了,仅以此文,献给所有的母亲,今天是属于你们的节日,节日快乐!我们无比爱您们! 静静的早上露水 悄悄趴在树叶的上面 远方的妈妈你可知道我对你的思念 回想这么多年我们的生活 有苦也有甜 爱是一根长长的线 我们各自拉着一边 妈妈你好吗 不要对我有太多的牵挂 妈妈你好吗 过去的事情都放下吧 静静的晚上星星悄悄依偎在月莲的旁边 远方的妈妈 你可知道我对你的思念 回想这么多年一个人在外边 冷暖都在我心间 …… 很久很久以前 我就喜欢这样依偎在你身旁 妈妈总说有一天我会找到一个心爱的姑娘 如今我已找到了心爱的姑娘 我也时常对她讲 其实妈妈的故事都一样 幸福中透露着感伤 今天是你的节日,我的母亲。 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下图)。 小时候,母亲守护我们, 现在,换我们来守护母亲。 母亲,这两个字, 每在心里呼喊一次, 都会热泪盈眶。 时光无声走过, 却留下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十月怀胎 母亲的多年养育 母亲的嘘寒问暖 母亲的每一顿饭 母亲的每一件衣 母亲深切的叮咛 母亲时刻的牵挂 …… 渐渐地,你长大了, 可她,却老了。 从美丽容颜到白发苍苍, 时光改变了她的面容, 却改变不了她对你的爱。 多希望一觉醒来,你还是那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而妈妈依旧是从前的那么美丽。 时光,你慢点走。 岁月,你别伤害她。 记忆里, 最美的母亲们 戈壁母亲:在亘古荒原演绎可歌可泣的故事 “冰峰五姑娘”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自己的雕像前合影。王明珠、田桂芬、刘君淑、姜同云、陈桂英曾经参与修筑翻越生命禁区、贯通南北疆的天山公路。她们在海拔米的雪峰中抡锤打钎、点火放炮、开山修路。李沙平摄 风餐露宿开荒种田,挑灯夜战挖渠割麦的“塔河五姑娘”;用46年的坚守和付出,在蜿蜒曲折的边境线上留下捍卫祖国领土坚实足迹的女连长;带领突击队生产出新疆第一台球磨机、第一台兰克夏锅炉的山东妮子;用女性的细腻养护着机车,用青春的理想让马达不停轰鸣的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当年,成千上万的戈壁母亲奋战在屯垦戍边的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看着年轻时的照片,回忆峥嵘岁月,方秀兰(右)和丈夫感慨万千。方秀兰,十师一八四团退休职工,年进疆支边。张西安摄 骆驼一样的母亲,戈壁上留下足迹;耕牛一样的母亲,荒原上记下艰辛;大树一样的母亲,边陲上深扎下根。啊,戈壁母亲!边陲的每寸土地流淌着你的汗水;绿洲的每个冬春记载下你的耕耘;你的博爱,你的慈祥永远向着明天延伸。”戈壁母亲们孕育生命、希望和未来,她们用爱温暖冷寂的荒原,用爱滋润广袤的绿洲,用爱养育兵团后代。可亲可敬、坚强伟大的戈壁母亲将被我们永远铭记。(摘自《兵团日报》年12月25日八版) 母亲的味道 陶岚 母亲像棵沙枣树 沙枣花的味道 就是母亲的味道 小时候,母亲在房前屋后种上了不少沙枣树 沙枣树就和我们一样 成了她的儿女 在每一个晨曦和黄昏 割猪草、喂鸡鸭、捡柴火 炉灶边满脸汗珠 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 母亲像棵忙碌的沙枣 树一树琐碎的金黄 绽放着母爱的光芒 灿烂的五月里 我深深吸吮着沁人的芳香 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 轻轻唤着我的乳名 (摘自《兵团日报》年5月10日3版) 为母亲写点什么 每次半夜醒来还看见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身影。纳鞋底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走过童年—— 很想在这温暖的春天为母亲写点什么,想了很久,却不知从何写起。母亲太平凡了,平凡得就像天上无数星星中的一颗,却用微弱的光温暖着我们走过那些难忘的岁月。 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姥爷就去世了。姥姥是个胆小的裹脚女人,一辈子生育了11个孩子,却只有母亲、舅舅、小姨活了下来。姥姥受了多少的罪、吃了多少的苦可想而知。 常听母亲说过,姥姥胆小,特别怕蛇,可是家里唯一的一间房子还没有门。每当下雨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蛇在房子里乱窜,姥姥就吓得死去活来。有天晚上睡到半夜,母亲突然感觉脸上凉凉的,用手一摸是条大蛇,她没喊叫,就轻轻喊姥姥说:“我渴了,给我舀瓢水。”当姥姥起床去舀水时,母亲把蛇抓住,摔在地上,幸好那条蛇没有毒,要不母亲死十回也不止了。等姥姥舀水回来,蛇早被母亲拿走了。 姥姥带着子女逃荒,要饭,走过陕西、山西等地,其中苦难一言难尽。 20岁那年,母亲嫁给了父亲。父亲是姥姥挑选出来的不打老婆的好男人,确实,父亲从来没有动过母亲一根手指头。不过,在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母亲眼里,父亲少了男人的阳刚气,也因此和父亲生了不少气。 1965年,母亲生下了姐姐不久,家里日子更不好过。听说新疆好,父亲和一个本族的侄儿一起来到了新疆。父亲说,那时的新疆真冷啊,雪真大啊,一脚踩下去都到了膝盖,每天穿着破毡筒吃着包谷面馍馍去割苇子、去涝坝放马。 1968年,母亲带着姐姐先坐火车、再坐汽车、最后坐马车,经过一个星期的颠簸,来到了七师一二八团。 母亲参加了由连队家属组成的“五七”排,每年和姐妹们种瓜、卖菜。参加连里的掰包谷、割苜蓿比赛,要强的母亲总是排在前面。 记得哥哥胳膊上有一片烧伤的疤,那是母亲心里永远的痛。那年冬天,母亲忙着参加连里的积肥工作,父亲在外放马。母亲怕我们乱跑,上班前拿些包谷粒,让我们在炉子上烤着吃。包谷粒在炉盘上一烤就蹦得到处都是,哥哥和我们就趴在地下找。不知怎么,哥哥的棉衣袖子被火点着了,姐姐当时就吓哭了,不知怎么办。幸好隔壁的王阿姨听见我们的哭声,跑过来撕掉了哥哥的棉衣袖子。那时的小孩真皮实,在连队卫生室换换药就好了,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后来哥哥很少穿短袖衣服。 那时候,每家兄弟姐妹都四五个。一到晚上,小孩都出来玩一种“藏老猫”的游戏。游戏开始前,石头、剪刀、布,挑出一个人闭上眼,其他人立刻散开藏好,由挑出的人开始找,第一个找出来的人互相替换,继续找其他的人,有的人一晚上也没被发现,甚至在藏着的地方睡着了。 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看上了母亲做的布鞋。从那以后,母亲除了上班以外,走到哪儿都带着鞋底,有空就赶紧纳几针,每次半夜醒来还看见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身影。纳鞋底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走过童年。 今年元旦,母亲住院了。 医生说母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还好,才刚刚有些忘东西。兄弟姐妹都回来陪母亲。我们都害怕万一哪天母亲会不记得我们了,会忘了回家的路。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现在多陪陪母亲,多和她说说我们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得最多的是她小时候的事,那个没有门的漏雨的房子及她和姥姥讨饭的经历。我们一直倾听着,想帮她留住这些难忘的经历。(摘自《兵团日报》年3月20日3版) 不朽美诗 诉不尽母亲待我情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游子》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长满台阶,出游的儿子行走天涯,母亲靠在门前,却不见儿子回来。把一位苦盼儿归的慈母刻画得淋漓尽致。 《思母》 舆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有些话一定要对妈妈讲 有些歌一定要唱给妈妈听?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妈妈的辛苦 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食谱 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我希望妈妈不用这么辛苦,我希望妈妈发达。——麦家碧《麦兜我和我妈妈》 Youtaughtmeeverything 你教会我所有的东西, Andeverythingyouvegivenme 你给我的一切 Illalwayskeepitinside 我都会珍藏在内心深处。 Yourethedrivingforceinmylife 你是我生命的动力。 Thereisntanything 如果没有你, OranyonethatIcanbe 就没有今天我的一切。 Anditjustwouldntfeelright 如果你不在我的身边。 IfIdidnthaveyoubymyside 一切都不对劲。 Youwerethereformetoloveandcareforme 你爱我,关心我, Whenskiesweregrey 当天空乌云密布时候。 WheneverIwasdown 当我失意的时候, Youwerealwaysthere 你总是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