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熟悉作者吗?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熟悉和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何玉新:不一样的爆米花 不一样的爆米花 走在敦月路上,前方突然传来“砰”地一声巨响,吓得我心中一激灵。我以为是调皮的孩子在放两响炮,往前走了几十步,才发现在月泉小镇大门西侧有一圈人,正在围着什么在看。我也好奇的伸长脖子朝里看,原来当中有一个中年人正在用老式的爆米花炉子在做爆米花。只见眼前一个黑黝黝的大肚子椭圆铁炉子,横搁在铁架子上被手柄摇着转动,铁炉子下面小煤炉里面通红的煤块吐出长长的火舌,烧灼着铁炉子,大概是火候差不多了,手艺人抬起铁炉子一端,转离煤炉子,一头套上一个皮质的连着网子的筒子,人们不约而同的朝后退去。只见那人抬脚,朝铁炉子的插销猛地一踩,“砰”地一声巨响,只见一团白雾冒出,吓得我又是心中一激灵。紧接着见他把筒子提起朝着地面搁着的一个盆子里倒去,就像变戏法一样,一大盆白花花、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这种场景估计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好多人都没见过,更别说吃这个土法做的爆米花了。现在只有个别农村赶集时才能看到这种做爆米花的场面,这个爆米花,和现在年轻人及孩子吃的是不一样。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它是我们孩子最受欢迎的食物。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七十年代),那时候所有的人家就是穷。当时我觉得整天就是饿,老感觉肚子饿。为什么呢?因为条件所限,每天吃的饭里面就没有多少油水,老是玉米面块子、黑面馍馍、咸菜、酸白菜、面片清汤饭。只有到过春节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还是大人的衣服改作的),才能吃上油饼子,才能吃上粉条豆芽炒大肉。所以那个时候,最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盼望着能得到大人给的几毛钱压岁钱。盼望着能买到一串鞭炮,还舍不得一下子爆完,总是仔细的把鞭炮一个一个拆下来,计划着每天放几个,这就是最大的乐趣。当然还盼望天天能跟上大人走亲访友,在别人家吃个肚皮圆。现在想想,那时穷得真可怜。但这一切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那时候一年到头的日子里,我们一群孩子,见什么吃什么。看见什么都觉得馋:刚冒出土的羊奶角角藤的嫩芽、嫩嫩的沙枣树条、没成熟的蚕豆、刚有汁水的玉米棒子、绿绿的小杏子、还有拳头大的西瓜、甜瓜蛋子等。这些都是春天夏天秋天可以饱腹的东西。冬天了,田野一片萧条衰败的样子。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做爆米花的人出现。那时候虽然穷,但家里还是有一点玉米的。做爆米花的人出现在村子里,我们这些孩子就乐疯了。旋风般冲回家里,用搪瓷茶缸子端上满满一缸子玉米粒就跑,顺便问大人要上一毛钱。好不容易排队挨到了,眼巴巴的看着那个人倒玉米进爆米花炉子里,又看着他放进一点可怜的糖精。等时间到了,当“砰”地一声响起,我的口水早就流下来了。交给那人一毛钱的费用后,我用家里仅有的一个搪瓷脸盆盛着那些像白白胖胖的新生儿一样的爆米花,就屁颠屁颠跑回家了。从那天开始,我的幸福日子就开始了。每天出门,我的棉袄口袋里,总是揣着鼓鼓的一口袋爆米花。玩耍一会吃几颗,我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零食了。有时还可以吃到别的伙伴爆的大米爆米花、黄豆爆米花,我就高兴极了。最感动的是爸爸看我们姊妹几个喜欢吃爆米花,有一年东奔西走托人借来了一个爆米花炉子。他鼓捣了几天,终于做成功了爆米花。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信心来了,一口气爆了一大毛线口袋爆米花。想着存下让我们好好吃一顿。但不久我们就发现,爆米花放久了就会返潮,变得柔柔的嚼不动。我们只好在吃的时候,把爆米花放在铁锅里面炒热,这样放凉后爆米花就又变得香脆甘甜了。就这样,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爆米花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小小的爆米花,使得我不至于老饿着肚子,它成为我童年陪伴我长大的难忘的食物。 可能现在的孩子不理解上一代人的做法,也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拮据。因为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疼。只要想吃爆米花,超市里有奶油爆米花、焦糖爆米花、巧克力爆米花、原味爆米花等等,还有微波炉爆米花,而且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爆米花都有。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零食和玩具的品种繁多,生活物资的极大丰富,无时无刻不刺激着这一代孩子的脑细胞,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精神生活的空虚。什么吃苦挨饿挨冻受累等滋味,那与他们是丝毫没关系的,更别说吃那个原始的爆米花了。或许他们还嫌弃土法做的爆米花不干净、不好吃,嫌弃它们,因此更谈不上了解那个艰苦的年代了。不过我认为,不经历痛苦与磨练,就不会有甘甜的收获。这是那个艰苦的日子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苦难也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源泉。只有吃过那个年代才出现的爆米花的人,才能深深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也希望现在的孩子珍惜现在的一切富足条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想到这里,我也赶快掏出钱,买了一袋倍感亲切的爆米花。吃着满嘴的爆米花,哼着欢快的曲调,我又踏上了幸福的锻炼之路。 (写于.12.23) 作者何玉新 地址甘肃省敦煌市第二中学 《文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暂名)征稿 征稿内容: 流行于各地各民族,民间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或申遗价值)的方言(包括方言类别的科研,典型方言、人称、物称、方言点、方言岛、方言井现象的描述与考证),民谣、谚语、谜语、歇后语、童谣、儿歌、民歌、民谣、故事、传说、民俗(包括礼仪、禁忌、传统节日习俗、祭祀、婚嫁、丧葬、乔迁、交际、交易、生产、生活等),以及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专业论文等。 征稿时间: 从征稿启事发出之日起,至年初。 接稿邮箱:htstwh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