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 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宣传部 去看边境小镇 ——访惠聚工作日志之十八 小车喀什北行,过大山口向左一折,穿过小阿图什,便入乌恰县境内,这里有兵团的托云牧场。场部小镇离国门只有百来公里,他们的连队就在国境线上,牧工的羊群是有福的羊群,一天可以在别的国家穿梭好几回。 公路的右侧是一条宽阔坦荡的河流,但听不见水流的声响。对峙的山峦两厢屏立,展开天然的长廊。柏油路面的公路平整如砥,但却能感受到路面的不断上升,不过这种上升是平和的、缓慢的,让人始终觉得是在平坦的路上行走。往往在高原上行走,都会发生这样的错觉。当看着远处的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已从原来的海拔又上升了一千多米了。细心的人能体会到这种上升的愉悦和快乐。 时令已近初春,可是,荒野的大山沟壑,让白雪的覆盖倒添了些亮色,当然,这亮色并不温暖,而是寒栗逼迫。我们见不到一点关于春天的汛息。进入托云牧场的场部小镇,排列的楼房闯入眼帘时,心里才热乎起来。牧场的党委书记林常青说,牧场与吉尔吉斯坦接壤,海拔至米,始建于年1月。在这里工作,林常青很自豪,因为,他的牧民都是流动的哨兵,他的牧民的毡房都是流动的哨所,而他们为牧民们建的砖房却也成为了戍边的堡垒。 牧场场部已是小镇,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夏天来的话,小镇却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色,白杨也会吐绿,沙枣树也会开花,也有香气弥漫,小镇外的河流也会流水潺潺,凉凉的风儿从山里吹来,凉爽、舒坦、惬意,犹如“世外桃源”,对于久居城市的人而言,从喀什到小镇这六十公里的路途,便是一处最适于徜徉流连、漫步静享的休闲胜地。从小镇又到国门的一百来公里的路途,则又是看牧民的羊群、看帕米尔高原的雄伟、看国门的庄严神圣、体会到做一位中国人的伟大和幸福的精神高原。当然,初春里的小镇还保留着冬天的韵味和气息,这对于牧场的牧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春夏秋冬,小镇都是沐雨挡风在国门边的丰碑。 托云小镇,或许是中国版图上最袖珍、最独特、最偏远的小镇了。它座落在帕米尔高原、天山南麓中的河谷边上,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站在小镇旁的山巅上,小镇的平房、楼房、街道,从吉尔吉斯进入中国或从喀什走出国门的运输车辆,以及小镇外从远处蜿蜒而来的河流,全都能收进眼里。小镇真小,可小镇的事却没小事,小镇的人们管理着近八十万亩的国土和二百四十公里的边境线。小镇上的人们很平凡,可小镇上平凡的兵团人却肩负守边戍边的伟大使命。 在小镇上漫步,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我都会想,一百五十多年前,那位名叫张格尔、阿古柏的匪首,一定是从今天小镇上的道路走过来,进入了喀什,然后又向东入侵,让整个南疆的人民饱受战争的蹂躏,也让清廷的王公贵族纷外震惊。张格尔与阿古柏的叛乱前前后后多少年,我没有仔细算过,也不需要计算,因为,他们给南疆人民带来的惨痛永远也算不清楚。那会儿,这里要是有这样的小镇,又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些匪首们是难以从小镇走过来的。 在小镇上漫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都会想,英国诗人吉普林的那首“东方与西方的歌谣”,他说: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相见,直到天和地都站立在神伟大的审判宝座前。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境,人种,所有的生灵,当勇敢的两个从大地尽头走来,相会的日子就会实现。按我对诗的理解,他所说的“相会的日子就会实现”,显然意有所指,从地理学上分析,是永远的不可能的,那么,吉普林诗人是指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昭示今天的“东联西出”?我不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有没有从今天的小镇过去,我没有深究,但今天却是通向吉尔吉斯坦乃至更多国家的交通要道,一辆又一辆满载着各类物资和产品的运输车辆穿梭不停。小镇的那边是西方,小镇的这边是东方,东方和西方连在了一起,真的印证了“相会的日子就会实现”的名言。小镇,已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这次去小镇,并不是去追寻小镇的过去,也不是去探访小镇的明天,更不是去欣赏和品读小镇的内涵。我们是牧场一个连队的工作队,去喀什办完事后,绕道从牧场场部回到我们的连队,也去看看那位很长时间没见到过的“兵团道德模范”、托云牧场退休职工克里木?依莫拉洪。 克里木?依莫拉洪可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他只是兵团牧场的一位普通工人,可他却又有着博大、无私的胸怀。自他一九九四年退休后,经营边贸生意,成为享誉牧场的大款。当然,让人们敬仰的不仅仅因为他成为了大款,而是成为大款后,把钱捐给印尼海啸灾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巴楚伽师地震灾区,把钱捐给牧场、牧场学校、地方乡村学校,把钱捐给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的众多善举。有人教他挣钱,帮助他挣钱,可是没人叫他捐钱,他自愿的、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乐此不疲地捐助,十几年了,他捐助的现金达三十多万元,粮食八千多公斤,受益的人们一百余户。也许,对于更有钱的人,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可克里木?依莫拉洪只是一位小镇里的普通兵团工人,一位有着五个孩子的父亲、一位有着八十高龄的的老人。他住在边境上的小镇,小镇真小,可小镇上这位老人的胸怀真的不小。他,感动的不仅仅只是小镇。他,感动着小镇以外成千上万的人们。他,更感动了我们。 我们在小镇上的商铺里,见到了克里木?依莫拉洪老人。看看老人,听听老人的言语,也许我们明白了他让我们感动的原因,体会到边境小镇的兵团人的不凡。小镇很小,也很偏远,小镇也许因为有这位老人而凭添许多光彩,老人也许因为小镇而倍感自豪。可无论怎样,他与小镇一起走到了今天。 今天的小镇虽小却很有魅力。今天的克里木?依莫拉洪老人虽然已是高龄,可他的精神与情怀却也融入了小镇。这可不是一般的小镇,它——是镶嵌在祖国西大门的边境小镇,它——是凝聚着兵团人的情怀与精神的小镇。 信息来源/驻托云牧场二连工作队 编审/傅宣辉 责编/杨蕊 编辑/张茜茜 投稿方式/dssxcb foxmail.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白殿疯早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