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编导|撰稿|摄像|动画:VC 摄像:江河周妮子云淡风轻 后期:VC秦春环 年摄制 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南粮北调”计划,以救济新疆北部地区饱受饥荒的群众。为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计划通过水路运送这批“救命粮”,并在阿克苏组建了一支运粮船队。这支船队历经重重险阻,经过40多天的航行,行程多公里,首次将多吨小麦从新疆阿克苏通过塔里木河运抵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也正是这支船队的组建,改写了塔里木河没有航运的历史。 年6月勘查船出发,也许这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艰难。为救受苦受难的百姓,一项“南粮北调”工程在我国最西北的新疆,紧急部署。为弥补公路运输的不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决定通过水路将阿克苏一带的粮食运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再转汽车运往乌鲁木齐,救助那里的人民。 上世纪5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上海、江苏等地的知识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新疆,投身火热的新疆生产建设…… 事件亲历者蒋玉和 蒋玉和,支边青年,原江苏大运河航运公司水手。年3月疆来到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从事航运工作。年6月被抽调至刚刚成立的南疆航运办事处。 蒋玉和 这是我们当时从阿克苏河出发前照的,因为不知道这次勘察能不能成功,肯定会有危险,大家要求拍一张照片。 年1月,塔里木河“南疆航运工作组”成立。6月,进行塔里木河航道勘察任务。 据《民报》记载:“民国35年(年),新彊水利局已拟就详细计划整理塔里木河航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也有记载:“年7月,由自治区交通厅、水利局、荒地勘测局和兵团组成的勘测队,对塔里木河两岸经济资源状况和河道航运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当时水量之大可想而知。 航道勘察队共有8名队员,随船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那个年代最具特色的标志。 年6月26日,在队长于蕴山的带领下,勘察船沿着阿克苏河前行,驶过叶尔羌河后,很快就到达了阿拉尔,进入塔里木河,顺着河流一路前行。 本图片转自额尔宾艺术摄影 综合勘察情况,勘察队认为:塔里木河河道宽阔,除河床有流沙外,没有急弯险阻,尤其是在下游,河岸稳定,水流缓慢,可以开展季节性中小型木船水上运输。 自治区交通厅紧急动用伊犁造船厂的工人就地取材,着手制造运粮船只。经过造船师傅的昼夜加班,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13艘载重10吨左右的平地木船制造完毕。 额尔其斯河上的木船 年10月3日,多吨小麦运装完毕,13艘满载粮食的木船向前方去。这是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特殊旅程,也是塔里木河开天辟地的水上长途运输。 “塔里木河”在古突厥语中意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它自西向东,蜿蜒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全长公里,塔河两岸胡杨林浓荫蔽日,形成天然绿色长廊,沃野千里。历史上曾有“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室,水鸟群飞”的诗句描写塔里木河当时的壮丽景色。 年10月6日,船队顺利驶过三河之交的阿拉尔,真正进入塔里木河。 本图片转自额尔宾艺术摄影 河水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一片英雄的胡杨。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树林最集中的胡杨群落。千姿百态的胡杨,向世人展示大漠瀚海中震撼人心的生死的对抗。 本图片转自额尔宾艺术摄影 船员们一路欢笑,穿过绿洲、戈壁和茂密的胡杨林,大家相信,照这样的速度,月底就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尉犁县。 塔里木河为间歇性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至周围的高山融雪水,盛夏炎热河水滔滔;冬季寒冷河水稀少。在汛期,塔里木河足够承载15吨左右的船只通行。 蒋玉和 开始的时候,船还是平稳的,过了阿拉尔大桥之后,就发现河水突然浅了。 塔里木河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塔里木河穿行其中,河道含沙量大,由于河水长期冲刷,河床形成一道道起伏的沙梁,就像楼梯层层叠叠。当船队行驶到沙梁上面时,船就会被搁浅。 南疆航运工作者证件 由于河道的流沙淤积,船队前行的速度比预期的慢了很多,遇到河水深的地方,他们就用浆划行,如果遇到浅水区,他们就下水推着运粮船向前前进,船员们体力消耗很大。 事件亲历者蒋玉和 蒋玉和 过了农一师这几个团场以后,一个月的粮食不到二十天就吃完了。 事件亲历者王祝英 王祝英 两岸都有沙枣树。其实就是沙枣锅里煮的,舀了当稀饭喝。 那个小沙枣哪有多少肉咧,没多少肉,那一碗沙枣吃了不知道填到哪个地方,像没吃的一样,肚子饿的很,咕咕叫。 事件亲历者李兰英 李兰英 我看这些人都也吃不饱,我心里想,一个漩涡里我看到有鱼,人在上面就可以看到过来过去,游来游去,有大的有小的,我就开始握那个鱼钩就开始钓鱼了,有一天我钓了一条最大的鱼,三公斤重的。 塔里木河大头鱼 “大头鱼”又名“虎鱼”、“扁吻鱼”等,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是塔里木河土著鱼类。目前,大头鱼在世界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濒临灭绝。 塔里木河畔居住的维吾尔族捕获的大头鱼 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饥饿、寒冷和恐惧伴随着他们一路前行,船员们不仅要克服一路艰险的自然条件,还要面临体力供给的严重不足,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也从未想过要动一粒船上的救命粮。 塔里木河摆渡船 搁浅是致命的。塔里木河流动的细沙,瞬间就会使船发生侧翻。对于一直在海上工作的船员们来说,塔里木河的复杂多变,他们始料未及。 动画模拟 当船队行至沙雅县境内时,天气越来越冷,白天船队还可勉强前行,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推船,很多船员的腿部都冻开了许多小口子,冰冷的河水就象无数的针头一样扎刺着他们的皮肤。 塔里木河原始胡杨 到了晚上,船员们把船停靠到河边,就地搭起简陋的帐篷,睡在装粮的麻袋上过夜。 天气日渐寒冷,沙漠气候的一大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气温在10度左右,当太阳一落山,气温急速下降至零下10度。河面开始有浮冰出现了,船员们开始怀疑能否将这批粮食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尉犁县。 草湖公社 三天之后,浮冰彻底阻止了船队前进的步伐。可怕的是,船队根本不知道自己当时所处的位置。船员们只好将13艘船就近靠岸,卸下运送的小麦,留下几个人看守,其他人顺着河岸,沿着地上人或者牲畜走过留下的痕迹,寻求帮助。船员们寻着牲口拉粪便,找到了两个老乡,这个一打听以后它属于轮台县草湖牧场。 塔里木河流域打鱼用的独木舟与维吾尔族小孩 草湖公社,实际上就是一个羊圈,只有一间办公室。晚上,十几个人相互靠着,挤睡在羊圈里。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返回轮台。 年4月,塔里木河水开始解冻,船员们再次从阿克苏出发,乘坐汽车返回轮台县,徒步前往轮台县草湖公社,将这批搁浅了近5个月的粮食重新装船,7天之后,也就是4月9日,船队顺利到达尉犁县东河滩公社。 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紧急组建的这支运粮船队,历经重重险阻,行程多公里,历时40多天,将多吨小麦从南疆阿克苏抵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这也是塔里木河上的首次也将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航运。 10年之后(年) 塔里木河流域下游公里绿色走廊断流30年。 40年之后(年6月)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段长达1公里。 蒋玉和、王祝英拍摄于年塔里木河下游新疆尉犁县 待续...... 塔里木河美景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