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春天,在新疆军区任文艺科长的王洛宾,突然接到妻子黄玉兰从青海西宁寄来的家信,妻子告诉他,西宁的家被当地政府和军管会给查抄了,他们说王洛宾曾作过马家军的音乐教官,她就是反革命家属。她哭诉,家里的收音机、自行车都被抄走了,连一包棉花也被没收,因为据说棉花可以制造炸药,这也成了从事反革命破坏活动的证据。家里的生活因此一下陷入了困境,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西宁实在过不下去了……

接到来信,王洛宾立刻着急起来,他立即向军区领导请假,要回青海的家中去安抚妻子和家人。新疆军区领导了解此事之后,立即批准王洛宾的报告,还为他开了一张写给西宁市政府和军管会的公函,证明王洛宾同志是新疆军区文艺科长,请当地有关部门对他的家属按革命军人家属给予优待。

从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到青海西宁两千多公里,王洛宾搭乘大卡车走了整整一个星期。他回到西宁之后,亲眼目睹了家里的困境,特别是他那身体虚弱的妻子在军管会抄家时受到惊吓之后开始身患重病。此刻王洛宾的内心暗暗发生了变化。有委屈、有不解、甚至是愤怒。在这样一种“改朝换代”过程中,含冤被屈的人还少吗?

他突然想起北师大同学寄给他的那封信,信中介绍了他的家乡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那个同学还告诉他,如果他要回到北京,凭他在大西北多年的艺术成就,一定能有很大发展。为了给妻子治病,他想起北京还有一个曾经是宫廷御医的亲戚,此人专治疑难杂症,兴许他能治好妻子的怪病。于是他决定不想再回新疆作他的文艺科长了。他立刻给新疆军区首长写了一封辞职信。

信寄出之后,他天真地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解甲归田”、逍遥自在了。所以没等到新疆军区领导的回音,他就把一家大小都从青海带回了北京。

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普通老百姓,为了给妻子治病和安顿一家老小的生活,他要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在北师大同学的帮助之下,他很快就在北京八中找了一个音乐教师的工作,工资待遇还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之后,北京的一个“北京音乐工作者采风团”来到新疆采风,新疆军区政治部负责接待他们。在欢迎酒宴中,有人无意中谈起了王洛宾,说他现在北京八中当音乐老师,并且干得很红火,还被北京教育工会评上了年“先进教育工作者”。听完那人的这番言论,在场一位军区首长顿时脸色大变,招待会刚一结束,他们立即开会研究王洛宾的问题,那位大首长拍着桌子下令:“把王洛宾给我抓回来!”

年10月底的一天,王洛宾正在北京八中的教室里给同学们上音乐课,突然校园里开进来几辆军用吉普车,王洛宾立刻感到,这是新疆军区派人来找他了。他镇静的给同学们上完了最后一堂课,临了,他还嘱咐大家:“同学们,也许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音乐课了,之后我要回新疆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说完之后,他给全体同学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那些解放军战士就走进教室,他们给王洛宾带上手铐,把他押上了汽车。王洛宾就这样被人从北京带回了新疆。

年2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王洛宾“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做出免去军区文艺科长职务、判处管制劳役两年的决定。

当时,南疆军区刚刚组建二军文工团,正缺少像王洛宾这样的音乐老师。南疆军区政委“独臂将军”左齐到乌鲁木齐开会时,偶然听说了王洛宾的事情。左齐将军十分爱才,在他眼中,王洛宾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宝贝”,于是他向新疆军区提出,不妨把王洛宾交给他带回南疆喀什去监督使用。他的要求立刻就遭到上面的拒绝,拒绝的理由是:“王洛宾曾经做过国民党上校音乐教官,万一他从南疆边境逃往国外,那大家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最后,还是左齐将军亲自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王洛宾不会逃跑。上面领导才同意他将王洛宾带到南疆军区继续监督改造。

到了喀什,王洛宾直接就被安排到南疆军区文工团当了一名音乐教员。虽然还是“监督使用”,但对他的管理却比较宽松,他获准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前往喀什、和田一带的乡镇和农村采风。

南疆是维吾尔族聚居地,王洛宾到了这里,如同鸟飞进了树林,有了与维吾尔族民歌全方位、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他简直像一条鱼游进了民歌的海洋。除了完成文工团的教学任务,他把其他时间都放到了采集民歌上。

一天,王洛宾走在和田的一个巴扎上(小集市),偶尔听到一个维吾尔族姑娘边走边唱着一首非常优美的民歌。他打听到姑娘名叫乌尔尼沙,那歌听上去并不太像纯粹的维吾尔族民歌,旋律带着明显的中原汉文化韵味。

这引起了王洛宾的好奇心。位于亚洲内陆深处的和田,是个非常边远的地方,怎么会有这种汉族风格的民歌?为了探本求源,他跑了十几里路,找到了乌尔尼沙家所住的村庄,访访了姑娘的父亲和祖父,他们又把王洛宾带到了姑娘九十多岁的曾祖母家去做客。他们说只有曾祖母才可能知道这首歌的来历。

经过这番努力,终于搞清楚这首歌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是清朝年间喀什道台府迎来送往的一首礼仪歌曲,后来渐渐流传到了民间,久而久之逐渐地被当地老百姓接受,但仍然保留着来自中原的隐隐汉风。

在曾祖母家世外桃源般的庭院里,一场专门为王洛宾表演的独具特色的歌舞开始了。四代人一起边歌边舞,曾祖母七十多岁的儿子在旁边击鼓伴唱,其他人翩翩起舞,庭院周围是盛开的玫瑰花,香气袭人,葡萄架上挂满了宝石般的各色葡萄,十几岁的重孙女,突然在曾祖母的银发间插上一朵深红的玫瑰花……王洛宾的心也溶化在这美好热烈的情景中。

他当即用这一古老的旋律谱写了一首歌《沙枣花儿香》,来表达自己对这位维吾尔老祖母的真诚敬意:

骑着马儿走过昆仑脚下的村庄呃

沙枣花儿放着幽香

清清渠水流过玫瑰盛开的花园呐

园中人们正在歌唱

一位祖母向我招手

叫我坐在她的身旁

哎——外达代

一朵深红的玫瑰插在苍苍的白发上

她的歌声那么清亮

一个俊俏的姑娘正在尽情的煨馕(跳舞)

美丽的头巾随风飘荡

乘着撒塔琴声旋转到我的身旁呃

把那祖母歌儿对我讲

这是祖母自己的歌

唱出美丽的希望呃

哎——外达代

这支动人的歌声插上自由的翅膀呃

沿着天河飞向月亮

这支动人的歌儿使我永远不能忘

永远在我心中激荡

永远记住苍苍白发记住那玫瑰红妆呃

记住祖母的歌唱

多么美丽的希望

沿着天河飞向月亮呃

哎——外达代

骑着马儿走过昆仑脚下的村庄呃

沙枣花儿放幽香

《沙枣花儿香》是王洛宾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监控使用时编写的比较成功的一首民歌作品。但是,在那个革命歌曲天天唱的年代里,这首多情而温馨的歌曲并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

时隔半个世纪,这首沉默已久的民歌才被人们发现。

年,新疆八一钢铁厂的职工业余群众文化组织——天山合唱团——在参加西班牙国际合唱节的比赛,他们演唱的《沙枣花儿香》获得了合唱二等奖。

年5月,在北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基金会举办的“王洛宾音乐生涯60周年音乐会”上,著名歌唱家张秀艳为大家演唱了这首《沙枣花儿香》。

《沙枣花儿香》见证了王洛宾艺术人生的一段坎坷经历,也融入了王洛宾音乐创作的睿智和执著精神。

有人曾经说过:“王洛宾一生命运坎坷曲折,上世纪50年代,王洛宾被新疆军区派人从北京带回新疆监督劳动改造,如果没有南疆军区政委左齐慧眼识才,做出大胆决定,将他带回南疆喀什,也许就不会再有《沙枣花儿香》《江巴拉汗》和《亚克西》这样的好歌流传于世。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福兮祸兮,难以预料。但对于王洛宾而言,他的命运虽然如此坎坷,却也如此精彩!

年,王洛宾在和田与吾尔尼沙合影

王海成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