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五岁那年,我蹲在自家屋檐下观看蚂蚁搬运粮食,它们连成一条线,把我吃饭时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米粒,一粒一粒地往蚁洞搬运。 童年没人跟我玩,一个人孤独地看着蚂蚁来来又去去。 正当我看得入神时,村里的一个小男孩用双手蒙住我的双眼,让我猜他是谁。 我当然猜不出来,一我没上幼儿园,二我出生这年只有我一个人。扒开他的双手,才知道是比我小几岁的阿福。 我们一起观看蚂蚁搬家,不知道玩了多久,也许是看腻了,阿福提议用石头投到村长家屋顶。 听大人们说过,村长把祖上流传下来的金香炉据为己有,跟村民们闹翻了。 据村里上了年经的老人说,这一对金香炉是古时候在朝廷当官的胡姓人退休时,皇上赏赐给他的。传说,坐船时风浪很大也不能把金香炉的蜡烛吹灭。 他把这一对金香炉放在村里,一代代流传。一般保管这个的是德高望重的村长。 因为村长是村民们选举出来的。一代又一代村长负责保管交接,流到这代,起了贪心。 我们站在那栋很宽大的青瓦白墙房子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小小的我们以为这样做就能让村长把东西交出来。 我和阿福在地上捡了好几个小石头,站在村长家门前,他们家白天大门紧闭。 我用力把石头向屋顶投出去,听到石头在瓦片上弹出声音,不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后来才知道是村长)打开门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双大大的愤怒的眼睛瞪着我们,阿福吓得拔腿就跑,当时我不记得我为什么不跑,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反正,他也没打我也没骂我。后来,我去了哪里是怎样离开的也不记得了。 是谁过掉了我的童年?记得清楚的童年事件可能只有这件了。 听说,后来,村长一家把那对金香炉藏在他为自己准备的棺材里运出村,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想不到童年小小的我就有归宿感了,做了那么大一件事情。很多年以后,还听别人说起。 而刘亮程先生在《我正一遍遍经历谁的童年》这篇散文里说,童年家门口有一棵沙枣树,开着黄白碎花,枝干曲扭,却每片叶子朝上生长,每朵花都朝天开放。 五岁的他就蹲在不远处的沙包上玩,眼看着天渐渐变黑。父亲永远在路上跑顺风买卖,留下母亲带着四个孩子。 他记得跟着大人出去,跟丢了,眼前是一片哗哗响的荒草和麦田。顽皮地他便会绕到沙包下那排小矮房子前,一扇扇推开门,推到最后一扇发现有两个老人在睡觉。男人侧着脸望望他,而女人从来不看他,平躺在坑上。 他还记得有一个在树上的孩子,也许那个孩子就是自己。爬上一棵大榆树上不下来,还在树上叫其他孩子也上去。在树上的孩子一脸惊恐地看着地上,看着时而空荡,时而人影纷乱的村庄。 …… 五岁时的他在虚土庄留下许多回忆! 刘亮程先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新疆沙湾县人。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被誉为“乡村哲学家”“自然文学大师”“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等,多篇文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获鲁迅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奖项。 《我的孤独在人群中》是刘亮程先生的散文作品集。全书分为三章,主题分别是“我的”“孤独”“在人群中”。作者在叙事时间的渐进和空间的延展中,为读者清晰出自己的人生地图与文学地理;更以智慧与诗情,复原并带领读者走进万物共生的自然与世界。 作者相信,在一个村庄一件事上,能够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