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圣地——阿拉善盟 中国沿边沿海风物系列 阿拉善,蒙古语为“五彩斑斓之地”之意。阿拉善盟成立于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西接壤甘肃,南毗邻宁夏,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公里。阿拉善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人,为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 行政区划 阿拉善盟现辖3个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4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诸旗、开发区共辖30个苏木、镇,个嘎查、村及4个街道办事处,52个社区。 阿拉善盟区划图 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平均海拔-米,最高处为东南部海拔米的贺兰山主峰达郎浩绕,最低处是海拔米的银根盆地。按地貌可分作四个地带:沙漠、戈壁、荒漠草原、绿地。 阿拉善盟地貌 气候与自然资源 阿拉善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极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降雨量少而蒸发量极大。境内有个大小湖泊,集中分布于沙漠戈壁的低洼地、盆地。探明的矿藏有86种,产地处,开采40种,矿产以煤炭、湖盐、石油、石膏、花岗岩、芒硝、冰洲石、萤石、石墨、铁等为主。野生动物多种,蒙古野驴、野骆驼、盘羊、蓝马鸡、马鹿等3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生植物余种,麻黄、肉苁蓉、甘草、苦豆子、锁阳等为名贵中药材。 蒙古野驴 自然景观 沙漠珠峰——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为世界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居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首。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米之间。其地沙山耸立、湖泊遍布、泉水涌动、鸣沙轰响、怪石林立、古庙矗立。海拔米的必鲁图沙峰,是世界最高沙丘,被称作“沙海珠穆朗玛峰”。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称的鸣沙山,高达多米,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 必鲁图沙峰 植物界的活化石——胡杨林 阿拉善胡杨林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面积公顷。胡杨树高大挺拔,深秋季节树叶一片金黄,汇成金色的海洋,蔚为壮观。胡杨林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够于沙漠顽强的生存,故被赞誉为“沙漠英雄树”。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胡杨林 天然雕刻——海森楚鲁怪石 海森楚鲁,蒙古语意为“像锅一样的石头”。所在之地罕有人烟,方圆几十里遍布奇形怪状且形态逼真的石头,有雄鹰猎归、美猴问天、八戒受罚、骆驼负重、鳄鱼嬉戏、观音打座等,属独特的风蚀花岗岩地貌。 海森楚鲁怪石 候鸟天堂——腾格里沙漠天鹅湖 腾格里沙漠天鹅湖位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面积3.2平方公里。湖面呈带状,湖水清澈明净,湖边布满沙枣树。每年三月、九月,白天鹅、野鸭等百余种候鸟于此停留,湖鸟交相辉映。 腾格里沙漠天鹅湖 人文景观 塞北干城——阿拉善和硕特旗亲王府 阿拉善和硕特旗于雍正九年()将王府移入边塞古城定远营内,王府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建有房屋多间,分作中路正府、东路东府、西路西府、新府四区。王府建筑群为北京式四合院与颐和园园林相结合的风格,故被称作“塞外小北京”。阿拉善和硕特旗亲王府现存中路正府衙署区、东路老官邸区、新官邸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王府。 阿拉善和硕特旗亲王府 藏传佛教圣地——广宗寺 广宗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为阿旺多尔济遵照师父六世达赖喇嘛遗愿而建。乾隆皇帝于赐名为广宗寺,坐落于贺兰山西麓,因供奉六世达赖喇嘛的肉身灵塔而闻名于蒙藏宗教界。广宗寺由方圆百十公里的八大庙宇组成,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黄楼寺、大经堂等,聚集大量珍贵的佛像、佛经、佛教法器等。 广宗寺 神舟飞船升起的地方——东风航天城 东风航天城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年,地处戈壁大漠深处,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江泽民总书记于年8月11日视察基地时题写了“东风航天城”,自此人们舍弃旧称东风基地而称其为东风航天城了。东风航天城为世界三大宇航中心之一,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是测试、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等的主要基地。 东风航天城 西夏古城——黑水城 黑水城为西夏王朝于西部地区设立的边防要塞,东西米,南北米,面积18万平方米,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址。20世纪初,俄国人科兹洛夫、英国人斯坦因于黑水城发现大量西夏文献并在圣彼得堡展出,引起各界极大的轰动,黑水城因而名闻世界。黑水城官衙、民居、寺庙、佛塔等保存完整,出土余种西夏文书与大量的汉文、回鹘文、波斯文、藏文、蒙文经卷,及陶器、织品、雕塑品、铁器等文物。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为居延遗址保护区。 黑水城 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曼德拉岩画 曼德拉,系蒙古语“升起、腾飞、兴旺”之意。曼德拉山是匈奴、乌桓、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的游牧地,他们创造出璀璨的岩画文化,玄武岩石上刻画的岩画,创作时间自新石器早期直至清代,有0多年的历史。雕刻手法以凿刻、磨刻、线刻为主,内容以山羊、青羊、盘羊、马、驴、水牛、狗、狼、虎、龟等各类动物图案为主。 曼德拉山岩画 阿拉善文化 查玛内 查玛内,俗称“跳神”、“跳鬼”,是喇嘛们在祭祀时演述喇嘛教经传故事的面具舞。16世纪随格鲁派喇嘛教传入,后收融萨满教跳神、民间舞蹈而形成独特风格。人物分作大查玛(主要神祗)、小查玛(鸟兽、侍从),表演形式有四种:殿堂舞、米扩佛传舞、寺院舞、大场舞,表演人数分为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大群舞。大查玛动作沉稳有力、庄重徐缓,小查玛动作则乖巧多变、节奏变化快,二者相映相衬。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玛内 蒙古族象棋 蒙古语称作“沙塔拉”、“喜塔尔”,为阿拉伯语“沙特拉兹”的转音,是蒙古族古代就已流行的棋种。棋盘为正方形,由颜色一深一浅、交替排列的8格共64个小方格组成。棋盘每边有8个小方格,浅色为白格,深色为黑格。棋子共计32个,分为白子、黑子,双方各执16个棋子,棋子取木雕立体造型。对局时,持白子者先走,以后双方轮流各走一着,胜负判定以死一方官长为终局,双方剩下同色格的单骆驼是为平棋。蒙古族象棋常被列为那达慕大会比赛项目。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象棋 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由蒙古语“沙拉巴”(迅速)、“沙拉玛盖”(敏捷)派生而来,经长期语音译化演变为“沙力搏尔”。此为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流传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技艺中的砍铲、膝折、抓领等动作为模仿公驼争斗动作而命名。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方数,不受年龄、性别、场地、时间、服装限制,一跤定胜负。技巧有上压、前攻、后推、左拉右拧、旋转猛压、空旋等。该摔跤在内蒙古各盟市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区广为流行。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体育局已将其列为全区民运会比赛项目。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力搏尔式摔跤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为中国地毯五大路系之一,于年左右形成。该技艺源自西域,又承袭阿拉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以精细独特的制作工艺、淳朴秀美的图案式样闻名于世,被业内人士尊为仿古地毯的鼻祖,阿拉善盟因而有“地毯故乡”的美称。该技艺所用工具有纺线车、耙子、剪刀、织做架子、染缸等,以阿拉善土种绵羊毛为原料,经过构思设计、纯手工编织、植物染色、化学水洗和传统特殊工艺处理等方可完成。织出的地毯质刚、拉力强、弹性强、光泽好。图案以龙、凤、八仙、文房四宝等为主。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蒙古族养驼习俗 蒙古族养驼习俗历史久远,生活于大漠戈壁的蒙古人最早将骆驼驯养,作为役畜以供驮运、骑乘,在沙漠地带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用于竞技比赛。骆驼为成吉思汗西征运输粮草,建立很大功勋,致使养驼、祭驼的风气大兴,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阿拉善盟荒漠戈壁占80%以上,牧草种类以梭梭、珍珠、红砂等29种灌木、半灌木牧草为主,为骆驼主要食用草种。历史上此地便以生产骆驼著称于世,是中国的“骆驼之乡”。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拉善双峰驼 阿拉善美食 阿拉善烤全羊 阿拉善烤全羊属“塞外一绝”,是阿拉善蒙古族一道传统名菜,为其餐中之尊。烤全羊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必须选取土种羯羊,用梭梭柴在地卜子土炉中烤,须经宰、烫、配料等18道工序方可完成。烤出的羊,卧于盘中、色泽光亮、肉质鲜嫩,可谓形、色、味俱佳。烤全羊的吃法是,先将置于盘中的全羊端给客人观赏,之后按皮、肉、骨的顺序逐样品尝,并配以葱段、面酱、荷叶饼、蒜末等调味品,最后食用以烤羊调味汤煮就的柳叶面。 阿拉善烤全羊 手抓肉 蒙古语称其为“布和力玛哈”。烹制方法是,挑选一只肥嫩的绵羊或山羊,将羊按其自然骨节卸成若干块,冷水下锅,只需加少许食盐,肉刚煮熟即可。用蒙古刀剥、刮、剔,以手抓着吃,并佐以盐、蒜、当地沙葱等。按照阿拉善蒙古族习俗,用一块掀板肉配四条肋骨、胸椎骨肉装盘上桌,请客人进食,掀板肉一般由长者或主人指定最尊贵的客人为大家来分。若来客中有嫂嫂,需以胸脯肉相待,小孩则不宜吃羊尾、桡骨肉。 手抓肉 羊背子 蒙古语称其为“秀斯”、“乌查”,是阿拉善蒙古族一道名贵佳肴,一般于祭祀、老人过寿、婚礼、招待贵客时方能见到。烹制方法是,按照骨关节将羊卸成七大块,连头带尾下锅,添加凉水,待开锅后,加少许盐即可。肉出锅后,依次将四肢、羊背颈胛摆于盘中,最后把羊头放到羊背上。上席后,羊上身朝贵客上座方向,羊尾巴朝下席方向。最尊贵的客人用蒙古刀在羊背上划一个十字,主人随后用刀从羊尾巴上割下一条肥油请客人食用,此后客人便可随意取食。 羊背子 (本文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 白癜风医生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