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重视植树管理,要求栽树“须浇过三伏,乃免枯槁”,还专门安排士兵对所植林木进行常态化巡逻管护,严禁盗伐、烧荒,因而树木成活率很高仅从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300公里之间,西征大军就种活树木26万余株自甘肃“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 左宗棠将植树造林视为一项重大的军事、生态战略1867年至1880年,他用兵陕甘、收复新疆期间,军需物资均是经陕西潼关西运当时大西北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生态恶劣,交通运输十分困难他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命令西征大军自潼关沿元明清驿道筑路,沿路广植柳树、杨树、榆树和沙枣树等,称为“道柳”,其中以柳树最多,被尊称为“左公柳”这些树充分发挥防风固沙、遮阴纳凉、护路绿化沙枣树和指导方向等作用,保障了军队的后勤运输 1879年暮春,左宗棠的老部下杨昌浚经兰州入新疆协助他工作,途中见驿道旁湘军所植柳树浓阴蔽空、郁郁葱葱,欣然写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热情地讴歌了左宗棠所部植树的壮举1880年,左宗棠从新疆哈密启程回北京,见“道旁所植榆柳,业已成林,自嘉峪关至省(兰州),除碱地沙碛外,拱把之树,接续不断”左宗棠的植树事业,为改善大西北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分享到: 左宗棠还将植树造林当成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发展甘肃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他大力倡导植桑养蚕了解到兰州原有的小叶桑树产叶量小,经济效益不佳,他命人从浙江购进大叶桑苗数百万株,分发给甘肃全沙枣省农民栽种,并命令杨昌浚带领军士具体负责兰州一带的植树工作,指导农民植桑,取得较好的成效不光是在西北,1881年他任两江总督时,见南京仪凤门外有座光秃秃的高山,问后方知叫狮子山,便幽默地说:“狮子没毛,太不壮观,就让老夫给它添点毛吧!”他立即捐出几百两银子,让随从查看山头的土质,然后选购树苗绿化狮子山,又派人在山周围以及城内外空闲之地栽植桑树及速生林木数百万株,为百姓养蚕、打柴提供了便利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我国历史上喜欢植树的文人不在少数,但真正将其上升为一项浩大绵长的工程,并创下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辉煌业绩的,则非晚清重臣左宗棠莫属 左宗棠的植树情结,来源于他早年的耕读生涯,发光于报效国和田沙枣青籽料家的执着奋斗,是他“心忧天下”的光辉映照,在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晚清社会显得尤为可贵,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左宗棠自幼耕读于绿树环绕、风光宜人的湖南湘阴柳庄,对农林园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有较深的体验和认识他很欣赏儒家经典《礼记》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论述,将春天植树看成是造福乡里的道德行为1827年至1832年,他在为父母守孝期间,致力于攻读农学、林学、地理学和军事学等,很重视秦始皇修筑驰道时种植青松等道边树巩固路基的经验,对植树造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潜移默化为一种独特的济世情结 白癜风和白化病怎么判别呢白癜风很难治疗听说有人用偏方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