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传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庭,宁夏文明网组织开展了《晒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稿件征集活动,最终22件作品获奖。近期,我们将逐一展示获奖作品,共同传扬好家风。 社会组一等奖作品 ▼ 祖训弘道远家风散兰香 作者:洪绍华洪绍飞(石嘴山市惠农区) 自幼便知家人的名字皆按家谱辈分取的;经常遇到一听便知我们姐弟名字是按家谱起名者。从小到大,最爱听的和父亲最爱讲的是我洪氏家族的家风家训。父言:祖父早逝,他聆听于曾祖父。我洪氏门族人丁不旺,几乎代代单传。一日曾祖父梦见自家竹园中新笋拔出眨眼成林。预感曾孙辈将会兴旺。要我们务必记住家谱且传承下去;说辈份字都有讲究,即是独立的字义,又有完整的含义。立意为家风家规,传承后人;父亲说家谱共12字。依次为“温,存、让、道、德、光、为、家、发、绍、兴、福”。祖父是"家”字辈的。父亲乃“发”字辈的。我们姐弟是“绍"字辈的。“家”乃为家之道。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所以齐家;“发”则为发扬光大齐家之道;“绍”乃绍休圣绪,即为继承祖先的美好事业,是为续永延;“兴”为旺之起,是兴家立业,是家和万事兴;“福”乃旺之证。是五福临门,是百福具臻。先人的意旨在此,后辈当如是承续。永谐天地伦理道德之美好。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牢记家训:“温存俭让,和家兴福”。告诫我们姐弟欲家门兴旺必须从孝悌做起。 我们姐弟小时就知道,祖母管钱管家,父母外出工作,祖母做饭、照管我们孙子孙女六人。祖母属小家碧玉,出生于秀才之家,裹小脚,是曾祖父在故乡开展“放脚”运动时看中给祖父娶进门的。虽经“放脚”,已是脚畸形,梳留髻发,常穿月白色、蓝黑色大襟衣衫,皮肤细白,说话和颜悦色,不识字,却语言丰富,“素食气不浊,独宿神不浊,默坐心不浊,读书口不浊”的话常从她口中漫出,叫我们寻味不止。如我们遇到高兴事大笑,她说我们是“得了荆州”,我们放学就要吃饭,说我们“老鸹等不到桑葚熟”。祖母做一手好饭菜,把面食制作成各种面塑面花。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见人家小朋友买灯笼,大弟闹着要买,祖母说给我们蒸灯;但见祖母和面成团捏成莲花碗状,还按每人的属相,做成外形小虎、小马、小猪,中间掏空,上锅蒸熟,倒上食用油,用新棉花做个捻点着,碗边钻孔系绳绑在小木杆上可以提着。傍晚点着小面灯,提着玩耍,邻家婶婶阿姨皆为其精致赞慕奶奶手巧,大弟甚是骄傲。次天,我们都把面灯吃了。祖母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能描龙绣凤。我们姐弟穿出去的绣花鞋,戴的虎头帽最能吸引眼球。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都是祖母用堂姐堂哥的衣服反过来裁小缝制,破烂处都被绣成花或其它图案。祖母教会母亲一同给一家人做棉衣鞋袜多年。现在我还留有祖母、母亲剪出来的绣花样子,堪称艺术品。 祖母常常说起父亲和英年早逝的伯父之间兄弟深情。兄弟俩是同父异母,祖父早逝,伯父小小年纪便俨然家中栋梁。承担起家中生活重担,诸事不让曾祖操心,不让幼弟(即家父)动手,将家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他的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倍受乡里推崇;祖母说起16岁的父亲在伯父病逝后毅然担负起抚养侄女、侄子的重任甚是赞许。“大跃进”那年,父亲先去武汉东湖农场,后来到宁夏石嘴山矿区,“瓜菜代”那年,父亲担心曾祖母、祖母、母亲、堂姐、堂哥在家乡挨饿,去接她们来此团聚。曾祖母不来,跟着叔祖母和姑姑她们,后进故乡的幸福院。来到石嘴山的一家人还是没有躲过挨饿。祖母为了省粮食给干活的父母和十余岁的堂姐堂哥,忍饥挨饿,从土炕起身是一头栽倒,留下终生疤痕。一家人最终挺过困难。后来工友问父亲,这么困难的年代,自身难保,为何抚养侄女侄子,父亲回答,为了兄长,为了亲情,为了问心无愧地去见祖宗。这是前两年,父亲的工友聊起父亲时提起的。 我们还常听母亲讲起祖母孝慈贤惠,曾祖父母、祖父、叔祖父母都有文化,不让父亲上学,怕是学业有成,离家不归。祖父、叔祖父曾在南京求学,祖父会医,叔祖父学无线电,被拉入旧军队,祖父、叔祖父死于三十年代军阀中原混战中。其时,祖母二十四岁,背着幼年的父亲拉扯着少年的继子(伯父)。曾祖父在家懦弱,曾与美国牧师包瑞德在家乡永城酇城传教(县志有载),一生事事不问,曾祖母整日玩牌,丧子之痛迁怒于祖母放任,刁难虐待,让祖母自己田间劳作单独生活,祖母含辛茹苦,给俩个儿子娶妻成家。依然奉养公婆,给曾祖父养老送终,六十年代祖母让父亲定期给曾祖母寄三、五元,老家邻居曾来信说,曾祖母多次哭着说,这辈子对不住祖母孙儿。母亲说祖母待己如女儿。母亲不食荤腥,祖母总是先给其炒菜,后给大家做饭;诸事教她。祖母也常对邻人夸奖母亲性情温和,进得门来视侄女、侄子如己出。勤恳工作,开了工资就交给自己。从小到大我们姐弟在矿区见到熟悉父母的人,总是听到异口同声赞扬父母是孝子贤媳。当我们学话给祖母、父母亲,母亲总是脸上一红,轻轻一笑说:“一辈传一辈”。 祖母嘱咐我们要爱父母长辈、兄弟姐妹。父亲则告诫道:“心中无父母、兄弟姐妹者不可为友;不顾亲情者何重友情?”祖母年轻时劳累过度,落下胃病、肾结石,母亲曾患高血压病多年,父亲四处请医寻药,熬制药汤。久之,练就成“半个郎中”。稍有闲暇,父亲就采集回成袋成捆子的中草药如艾叶、萹蓄、车前草、蒲公英等。父亲学习注射技术,给母亲和弟弟在家注射打针,拔罐。六七十年代养羊挤奶,改善祖母、母亲的身体营养。经常为祖母熬药的父亲把自己熬成一味药,治疗着我们身上的毛病,滋润着我们兄弟姐妹的心灵。跟着父亲我们都学会了认草药、配药、熬药。也学会了他的入世为人之道。年幼的小弟得了病,是父亲母亲养大的堂姐带着去外地去看。大弟先天心脏病,婴幼期有些日子一天父母亲抱着看病两三次。矿区卫生所的一位大夫建议父亲放弃治疗,父亲和大夫反目。最终治好。然而一直体弱多病。16岁又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痛苦无比,行动艰难。父亲背着大弟到市府、首府、首都去治疗,小弟听大夫说按摩可缓解痛苦。急切切地买来书,和哥哥一起学习,恨不得一指将其病苦解除。哥哥髋关节、腰椎、胸椎、颈椎逐步强直僵硬,头部无法左右转动和低头、抬头,无法弯腰、屈膝,只能站着或躺着,双腿无法叉开、抬腿迈步,行走只能并着双腿,脚尖顶着脚后跟,一步一步往前挪。小弟从小就帮助哥哥穿裤子、提鞋、洗澡、洗脚、剪脚趾甲。当哥哥疾病越发严重,一级病残,康复无望时,他安慰父亲他长大了照管哥哥。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在病痛中,在简朴的生活中,有苦有乐地度过几十年。让父母和我们姐弟心痛多年的是祖母患急性阑尾炎病第二次手术失败去世;再是六十六岁的母亲因脑溢血偏瘫七年在家去世,父亲背着我们痛哭流涕;六年后又是七十四岁的父亲肺癌手术失败去世,更是让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时,都不愿提起往事,揭开那心痛的伤疤。在侍奉患重病父母的这十三年中,小弟洪亮勇于担当,亲情至上,携妻女尽心竭力侍奉父母,倾其所有,举债救治父母,花费十几万。在父亲临终时承诺一心一意地照顾病残的哥哥。大弟又患上了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荨麻疹,年年发作。当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病魔降临其姐,几乎年年住院治疗,他把亲情又倾注到姐姐身上。他那时在大武口区隆湖国税局工作时,时常是尽职尽责干好工作,下班后返回惠农区倾情倾力照顾哥姐。做饭或给哥哥严重溃疡的病腿抹药,给住院的姐姐送饭或陪护。领导和同事知道后,在隆湖国税局,石嘴山市国税局开展向他学习活动。推荐评选为“最美石嘴山人”、“宁夏好人”、宁夏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弟媳也被评为宁夏国税“优秀税工好家属”。年宁夏电视台春晚节目组采访并根据小弟事迹制作了舞蹈节目《兄弟》背景视频。总导演、著名演员洪宇宙与其合影,题字留念一一“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小弟他践行家训,传承家风,不负先人期冀。走在前面。我和大弟看着小弟心累身累,不想拖累他,曾提出让小弟以事业为重,以后各人过各人的,小弟坚决拒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都管不好,能安心吗,工作能做好吗?工作是为了家庭幸福。他把家庭当做事业的起点和动力,就这样,单位、哥哥姐姐家、自己家构成了小弟生活的三点一线。去年底,调回惠农区国税局,常常住在我和大弟这里。照顾我和大弟,一家人和睦温馨,亲情温暖。 小弟在寻医问药给我们治疗的同时,他更加注重提升家庭的精神生活。他鼓励我们重拾手中笔,再入作协,笔中生花,用文字给自已鼓劲,用兴趣爱好,文化知识愉悦自己,“玩”出快乐,活出精神。我们姐弟参加过石嘴山市创业大赛,是从小跟祖母学的面花特色食品传承创新,还进入前十八名;在小弟的参与下,我们姐弟俩人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沙枣花读书互助协会。在“端午节”为园艺镇静宁、桥东社区,南街街道矿中社区赠送价值个定制香包,并朗诵了歌颂爱国,歌颂屈原的文章。在庆祝“七一”建党曰活动、创建明城市活动中设计制作了宣传扇1把。赠送给了园艺镇6个社区、3个行政村,赠送给了南街街道矿中社区,火车站街道火车站社区。为石嘴山市伊斯兰文化学校设计、订制宣传扇把。组织发动参与“今秋助学”活动,为父母双残、家庭生活困难学子陈君捐款助学,筹集了0多元,圆其大学梦。在“庆中秋,古尔邦节暨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上,赠送矿中、静宁社区困难居民50个心形、圆形,有福字、快乐的自制月饼和个有福字、快乐、团圆的苹果。 我们姐弟在网络报刊撰写发表各种题材文章,制作乡镇、街道社区各种活动微电影,美篇,达上百余篇。并发往有关乡镇、街道的社区 当年父亲曾言:孝悌是人与家的灵魂和支柱,家和万事兴。希望一脉相传,世守家风。父亲母亲祖母三位老人一生用行为诠释着孝悌。祖训弘道远,家风散兰香。我们兄弟姐妹耳濡目染,陶情于其中。小弟勇于担当,孝悌争先。“兴”字辈子侄辈们耳闻目睹“温存俭让,和家兴福”家风家训,心存悠然意,不约而同,自觉相守相传,如此直至”福”字辈,让一家人渐入百福具臻之境界,体会先祖于家族后代的智慧期冀。 来源:宁夏文明网 一座文明的城市 因为有你 而变得温暖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