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嘴山市大武口进贺兰山至石炭井区间腹地,有一处叫马莲滩的地方。此地南北狭长蜿蜒,东西叠嶂石山,中间河床沙滩,周边少有人烟,自然环境恶劣。据志载,此处古为用兵关隘、防御战略要冲。年10月,改编移防的陆军第二十师开赴宁夏,不久,便以临战姿态进驻贺兰山摆兵布阵,从此担负起戍边御敌、保卫祖国北大门的神圣使命。 当时,步兵第五十八团设防于包括马莲滩在内的石嘴山地区各要点。其中二营的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和一个炮兵连驻守马莲滩。从此,“活着干在贺兰山,死了埋在贺兰山”的壮志豪情化为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谱写了辉煌篇章。年10月,百万裁军精简整编,全师部队奉命撤编,官兵挥泪告别贺兰山,马莲滩营盘人走房空,恢复了以往的荒凉与寂静…… 部队撤离30年后的年10月国庆节,我从天水专程到宁夏,约同银川安存代、贺明远两战友,驾车前往马莲滩,看山看滩看营房,满眼景象既亲切又陌生,感慨的涌动不能自控…… 年八一建军节周三存拍摄的马莲滩营区遗址 部队撤离40年后的年8月初,我又随五十八团二营六连战友集体回访当年老营盘,又来到马莲滩,又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难以忘怀的苦乐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年12月,我们甘肃省天水县二十里铺公社的53名新兵,乘坐运兵专列一路北进两天两夜进了贺兰山,下车一看,白底黑字的“马莲滩”火车站牌格外醒目,从那时起,我们记住了这个刻骨铭心的地名。 年1月周三存在58团二机连新兵连训练 接兵干部与候车领兵的团营各级首长交接手续、清点人数后,新兵很快被分到团部及各营,我被分到二营机枪连。从当新兵到年8月调团政治处,我在马莲滩生活战斗了5年时间。 这里仅拮取几个片断,回顾体味曾经的那种艰难困苦和报国情怀! ㈠自力更生建营房 建设贺兰山,坚守贺兰山,是当年上级赋予陆军第二十师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必须要彻底解决部队吃、住、行、打、藏诸问题。首要的是建“窝”。 我们这批兵到达马莲滩时,部队正在建造营房。听干部和老兵讲,年二营齐装满员进入马莲滩时,这里除河滩两边一条出入石炭井矿区的铁路和一条公路外,唯一建筑只有火车站调度室和工区道班房。 年10月周三存在马莲滩火车站留影 住无房、饮无水……怎么办?一道命命下来,全营依据荒野地形,先以连为单位搭帐篷、挖地窝子宿营,师部派生活车专送饮水和副食。年4月全营各连自己动手开始建造营房。官兵拿起钢钎锤子、铁锹镐头、撬杠绳子、瓦刀抹子、锯子木凿等,组成营建施工队。除六连开进团部参加营建外,四连、五连、机枪连、炮连在下派技工的指导下,就地全员投入采沙、撬石、搬砖、运料的营建。 贺兰山的气候变化无常,虽是春末夏初,但动辄昼夜风沙呼啸,后来又是飞蝇蚊虫叮咬。加之住宿简陋,严重缺水,伙食单调等困难,体力不支和环境不适反复考验着来自城乡子弟们的意志与耐力。面对“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最高指示和“誓死保卫祖国北大门”的钢铁誓言,日复一日,月又一月,慢慢地,手心脚底的血泡变成了老茧,想家的泪水变成了汗水,年轻的脆弱变为了勇敢与坚强。一年多的集中奋战,手搬肩扛,就地取材,石头垫基,砖块砌墙,首先建起平顶式的营部营房和窑洞式的四连、六连营房。我们73年入伍的是进山的第四个年度兵,冬训一结束,便接着投入营建。这时的各年度老兵既是连队的带兵骨干,又是营建方面的能工巧匠,我们只管跟着干,在干中学。马莲滩人车奔忙,热火朝天。首建营房基本完工时,师、团部队训练、施工、营建等任务交替转换。年3月,上级命令二营五连由连长薛有乾、指导员张耀武组织全年度训练,机枪连由连长薛定国、指导员杜作林带领进大峰矿挖煤,炮连拔营烧砖,四连、六连和营部留守营建。 《人民军队》报刊登周三存撰写的二炮连烧砖的稿件 解决部队安营扎寨问题,这是建山守山的先决条件。营党委会上,营长张俱海、教导员张思忠要求各连队必须正视任务的特殊性,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炮连远离营区出山烧砖,不仅负责全营建房所需,还承担了师、团部分连队的营建用砖。新的任务新的环境,干部战士干中学,学中干,自已选址建窑平场地,请来师傅装砖机帮操作,艰苦奋战,摸索经验,短时间内烧制出窑的红机砖达到技术要求,一次性通过上级机关的质检验收,连队完成出窑成品砖万块的艰巨任务。我当时采访炮连撰写的稿件,在《宁夏日报》、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和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刊登,报道了干部战士吃大苦耐大劳,出大力流大汗的突出事迹。 年八一建军节六连老兵回访连队窑洞式营房合影 第二年,炮连继续烧砖,任务更加艰巨,要求在7个月内烧制万块红砖,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为确保拿下硬指标,营里派六连增援。在已经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炮连连长吕明袖、指导员王月月和六连连长赵四保、指导员张治发密切协作,带领连队干部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叫苦,不叫累,顶着露天风吹日晒和窑内高温烘烤超体能压力,接受考验,迎难而上,加班加点运土、搅拌、制坯、装窑、封烧、出砖、装车,千方百计超额完成了任务。下半年,炮连奉命撤离休整,六连接替烧砖,承担了更为艰巨的任务量,仍然保障了部队营建急需。 与此同时,五连连长薛有乾、指导员张耀武率领全连一边训练,一边修建训练场,接着又投入部队与石嘴山钢厂的技术换工劳动。马莲滩留守部队的四连连长张文孝、指导员卢知川等更是肩负战备执勤和续建营房的双重任务,他们组织全连白天人抬肩扛运石料,挖沙拉灰砌砖墙,夜间轮换巡逻站岗,还不时参加团营的紧急集合和点验行动。 马莲滩二营营区遗址(年10月拍摄) 经过两个春夏秋冬的紧张、寒冷、酷热、风吹、虫咬、流血流汗和困倦疲惫,年底,全营五个连队和营部两种风格的崭新住房全部竣工。饭堂、礼堂以及蓝球场、训练场等也随之建成。从此,马莲滩战旗飘扬,号音脆亮,军歌激昂,杀声回荡! 有感赋诗: 塞上边关冷月寒 热血忠诚迎考验 酷暑高温只等闲 誓叫山间起营盘 ㈡山中探寻饮水源 马莲滩特殊的地理,注定了沙石遍野、河道干涸、地表盐碱,即使有水,人畜不能饮用。部队集饮用水成大难题 最初,四连和营部就近从马莲滩火车站工站房抽水吃,为避免“与民争利”,造成矛盾,师部从八号泉派出专车定时定点给二营各连驻地送水。同时,团部增派送水车,又给营部和每个连增配一辆架子车和一头毛驴,每天从距离3公里的清水沟拉水补充。进入盛夏,水的需要量大幅增加,特别是营建营建工地需水量更大,人车拉水显然是跟不上趟。“远水解不了近渴”,拉水非长久之策!饮水靠汽车和毛驴拉运已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 周三存在五十八团二营营部当新闻报道员学习 根据师团首长指示,营党委会研究提出多种方案:请求地方支援铺管供水;依水修建营房等等。最终决定请求石炭井矿务局矿区技术支持,就地自行解决用水问题。师团后勤人员与大武口、石炭井矿务局水文专家一道沿山采样,勘察地下水蕴藏方位,选定多处钻井开打点。机械工程队反复采集化验,昼夜不停地钻探,苦干3个月,终于在银汝铁路沿线走向的10米以下石层钻出清澈纯净的可饮用水,营部、机枪连、五连和炮连各持一眼可供一切用水的电控机井。随后,在火车站工区路桥西北一侧的沟内四连、六连驻地也都打出了合格的机井。7眼机井均开掘在营连营房附近,犹如7颗晶莹的珍珠,北斗星形状似的摆布在马莲滩山坳河谷之间,释放出生命状光芒。 机井先后抽出水的几天里,马莲滩沸腾了,歌声番号声响亮悦耳。全营在第一周举行队列会操,5个连队展现了有房住有水吃的饱满精神面貌:第二周组织武装爬山,营首长站在铁路西侧陡高的百米山头上检验了各连指战员奋勇争先冲锋陷阵的旺盛斗志。 年10月,周三存在六连当年吃水井机房原址留影 吃水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后,军营更具生机。营里取销了过去每排每天斤、每班斤、每人10斤的个人用水限制,指战员们彻底告别了人均一脸盆水早上刷牙洗脸后还要留着晚上洗脚洗袜、洗完鞋袜再浇树洒地的艰难岁月。当然,营连仍然制定措施要求节约用水。 地下岩层,地表沙石,河滩泛碱,何处水源?这个因干旱固化了的观念被一举改变,师团组织参观,二营介绍经验,马莲滩部队的寻水攻坚从此成为了军中美谈! 有感赋诗: 群峰秃岭戈壁滩 十荒九旱泛盐碱 兵心意志凌云天 憾山动地见清泉 ㈢移沙填土造良田 盖起了营房,打出了水井,改善部队官兵生活随即提到日程。进山后,连队每人每天伙食标准4角6分,要求四菜一汤,每周由军人委员会订出食谱,司务长和给养员按需采购,炊事班烹调饭菜。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远离城市又驻地偏僻,连队执行战备任务超强度,伙食超标,蔬菜缺乏,营养失调,病号增加,怎么办?六连在天气转热后抓住蔬菜上市的旺季,办起了小作坊,买来30口大缸和两卡车各种鲜菜集中腌制入窖存放,每顿饭既有主食又有品种花样的副食搭配,实际解决了一段时间连队伙食上米面多配菜少的不均衡问题,训练施工未受影响,成为一个可供借鉴的好做法。 马莲滩撂荒的菜地(年10月拍摄) 年下半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贺兰山战备布防时了解到部队吃菜问题,得知连队后勤小作坊建设很感兴趣,但对六连多缸腌贮蔬菜半信半疑,当即叫来司务长唐万杰到现场一看,小作坊里30缸各种腌菜整齐放置,清香扑鼻,皮司令员翘起大姆指连声称道:“你们搞得很好,旺季腌菜淡季吃,也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同时要求部队要自己种菜解决蔬菜自给,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首长的关心鼓励很快变成动力,营部提出一个响亮地口号形同一道战斗命令:围沙造田,自种蔬菜! 年春季,向沙滩要地要菜要战斗力的行动悄然开始。各连分别依托铁路两侧荒滩山洼,挖沙拣石头,从山外拉熟土,注水排盐碱,围出种菜田。为时半年多的移沙填土“歼灭战”,5个连分别开垦沙地面积约2亩或3亩以上。四连在马莲滩与煤梁子之间铁路旁开荒时围住了一块撂荒的可耕地,被状告到宁夏军区,上级专门派人进山调查,确认此地属护路工区,必须让出。宁夏军区为此要求所属部队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不与民争地争利。四连立即将地交个地方,一鼓作气,毫无怨言继续人抬车拉扩充沙地,开出了自己连队的菜地。营首长查看丈量各连队开荒面积后在全营大会上宣布:我们学习大寨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开出了完全可以供全营人吃菜的20亩沙地,有了自己的小作坊和农副业生产基地,这是全体指战员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建山守山的一大创举,今后,我们不用去几十里外花钱买菜了,可以自己动手种菜种粮了,我们的连队生活将有新的改善! 菜地作为连队建设的一部分,各连专从农村兵中挑选出有经验者组成种菜班,担负起为本连队种菜养殖的任务。一年、两年、三年,菜地沙化逐步排除,碱性退去,土壤改良,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茭瓜、白菜、萝卜、大葱、洋芋、小青菜等在反复试种中接茬生长并形成产量,种植蔬菜实现自给目标。与此同时,营里连里注重养猪养鸡,增加肉食丰富餐桌。有菜吃也有了肉吃,各连队伙食发生质的改变。 《宁夏日报》刊登周三存撰写的五十八团二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移石造田事迹的稿件 年秋,副总参谋长李达检查贺兰山战备工作来到58团团部清水沟,他看到机关饭堂墙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很是惊奇,当得知是二营自种的时连连赞叹!这位陕西籍老首长立即提出午饭饭桌要上一盘战士们在马莲滩生产的新鲜辣椒。李副总长说,贺兰山部队都能像马莲滩二营一样解决蔬菜自给问题,部队的战备工作也就不难落实了。此后,在师、团先后召开的后勤建设成果观摩会上,二营介绍了马莲滩农副业生产经验,四连、五连、六连多次被评为先进。这更加引起兰州军区、宁夏军区首长、机关的重视与支持。 有感赋诗: 处身险恶沙弥漫 茫茫浩渺无耕田 史无前例建菜园 感动首长大机关 ㈣植树造林抗风沙 马莲滩与整个贺兰山的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如黄蜂,追着叮死人;夏天热浪滚,人身如汗蒸。营房虽然建起来了,但地面无植被,无草无树无遮拦,遇到刮风,沙土弥漫,天昏地暗,房内外沙土一层。记得有两个连队在营建换休阶段,干部战士们晾晒的衣服被褥几次被大风吹得漫山遍野,七零八落,拣回后泥沙不堪只得重洗再晾。 年周三存(后排左一)随五十八团二营政治教导员张思忠(后排中)下连蹲点,与骨干刘平定(后排右),二机连司务长张兴田(前左)丶四连通讯员郁跃华(前中)、六连班长刘银录(前右)合影 年,3个连队新开的菜地正在移沙填土时,不到一周内土被昼夜呼啸的山风几乎吹光,剩下的差不多全是沙子,干部战士又不得不头顶烈日脚踩滚烫的沙石运土返工。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不进则退。营党委决定植树造林搞绿化,防风抗沙护营区。 在寸草不生的石山沟坡和盐碱沙滩植树谈何容易!这里谁人栽树能成活?但是,公路道班路旁、车站工房前后长着寥寥可数的杨树和沙枣树已经有了年岁。营里组织考察后制定了营房前后、道路两旁、菜地外围、营区周边逐年绿化的五年规划,确定抗寒耐旱可挡风沙的北京杨、沙枣树等为主栽树种,并从每连选定两人外出学习技术后指导本连植树。栽树的工具主要是铁锹、洋镐、钢钎、锤子。 马莲滩营房前后的沙枣树(年10月拍摄) 一场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的战斗当年就打响了。官兵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在沙滩挖坑、路边开沟、石层打眼,之后先填土灌水积墒,再栽入树苗。贺兰山里地质结构特别,挖一个坑需两人轮换,掏沙又搬石,铁锹不起作用,遇坚硬处,用钢钎大锤凿一个宽80×公分的坑需要一至两天的时间,每个人的手心、手指、手腕处都磨出了血泡,有的胳膊腿上碰伤擦伤甚至流血,有的用力过猛第二天疼痛难忍握不住工具。 第一周以连为单位的挖坑劳动,每个班排伤者过半,吃病号饭人数大增。“轻伤不下火线”,轮流休息,接着再干。足足苦干一个月,约人投入劳动,营区挖坑栽树余株。栽树后的第一年春季,有约百分之七十的树苗没有成话,寻找原因,请教专家后适时补栽;第二年成活率上升,接着补栽;第三年,成活率稳定上升,树苗开始生长。营区有了绿色后,又扩展面积,增加树种,栽植延伸。 人工造林使营区植被逐年泛绿。有了草,营部号目张天昌不知从什么地方抓来了兔子,很快繁殖成一窝,他借每天带各连司号员训练间隙拔草喂养,兔群不断扩大,营部灶上吃上了兔肉。我在农村长大,自小就爱栽种草木,当兵第三年探家归队时带回了一棵新疆葡萄树苗,栽到营部院子的花园里,经过精心养护,两年后结出了大串果实,这在贺兰山里可是稀罕事,快成熟时来人围观,成为一道小风景。记得有一次,团里的一位股长来营部检查工作,伸手要摘葡萄被我阻止,还闹了一时的尴尬。中秋节,营首长和我们营部干部战士吃到了蜜甜颗大的白马奶子葡萄,大家非常高兴,我也收获了一种满满地成就感! 栽活了树苗,长成了大树,二营整个营区被绿色包围逐年泛绿并形成凉荫,每个连队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干部战士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从此,新老战士们留影很少再请假去山外的城镇照相馆,多是借用照像机依山傍树拍照黑白相片寄回家中,以解父母家人们的远念牵挂。 当年二营官兵们在马莲滩营区栽种的人工林(年10月拍摄) 年底我调离营部时,营长韩广科和副教导员杜作林等首长语重心长一席话后,在通信排长刘平定陪送下,我在去团部的路上回头一望,马莲滩营区就像山中一颗耀眼的绿宝石格外注目,顿时觉得:相依六年无悔怨,钟情二营别亦难…… 有感赋诗: 山不生草滩无鸟 风起遍野石头跑 雄心植播树与草 满目绿荫尽妖绕 ㈤拦洪筑坝固营盘 二营营区四周均为荒野,基础地面高于沙滩平面不足2米,自然形态特征别无遮掩。当地矿工师傅中有个顺口溜说:“贺兰山的天孩儿脸,一天变三遍,马莲滩的雨风里钻,说下便下波浪翻。”的确,部队自进山至建起营房,马莲滩有记载的突发性暴雨13场、灾害性山洪泥石流5次,每次暴洪泥沙骤下,乱石遍野,一片狼籍。 年周三存任五十八团二营营部代理书记员留影 年夏季一次暴雨山洪,淹了五连和机枪连部分菜地,险些冲了种菜班和猪圈,营部马厩也进了水。年5月底,又是一场雷雨形成的洪水高于地面半米多,小树和蔬菜再次遭受损害。为保证营区绝对安全,消除进入贺兰山腹地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线的潜在隐患,营里召开排以上干部紧急动员会,营长张俱海、教导员张思忠将两个月兴修沿滩堤防米的任务分段下达给5个连队和营部全员,又一场啃骨头的硬仗打响了! 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巩固建山成果。各连又将米的采石垒堤任务分解到排再分到班到人。在施工点与采石山体米的直线距离上,中间一条铁路,搬运石头只能绕行桥涵洞走一里路。正值天热,指战员们在汗水淋漓和蚊虫叮咬中奋力撬石头、背石头、抬石头、拉石头、编铁网、垒石墙。有营建施工经验的六连工地热火朝天,农村兵、城市兵、学生兵都不甘示弱各尽其力。来自农村的四〇火箭筒二班班长刘银录身强力壮,在缺乏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他驾辕拉着一辆马拉大车,每天带领全班7名战士撬装运卸石头,跑一趟拉足一立方,每天掌车运石不下8趟,手上肩上和脚底都磨出了血泡仍咬牙苦干,以坚强的意志力挺到筑堤完工,营教导员张思忠被他的精气神所震撼,巡察工地中不时帮着推车又给他擦汗。 年10月周三存(右)与贺明远在五连、炮连营房原址 在另外一个施工点上,营部的干部战士承担往返团部装运铁丝、编织固堤网片的任务,宽4米高3米的干垒石堤,要求底部顶部和两侧都必须用铁丝网片紧紧包裹成为整体,达到风吹不透水冲不垮地的标准。在争速度抢时间赶工期时,从城市入伍的通信班长刘平定被铁丝扎伤引起感染发烧,营首长令他下工地休息,他坚持不肯,连续一周内每天到卫生所打针输液后悄悄进工地接着干,硬是忍着伤病带领全班完成了场地编网到堤坝拼网的任务。那一个阶段,筑坝工地上,每天都有被工具或石料碰伤擦伤的战士,每天都有伤员病号,连队炊事班和营部卫生所里也是紧张繁忙,干部战士轻伤不下火线的场景让人动容。拦洪垒坝正酣时,兰州军区首长派战斗话剧团下部队慰问,一部分演职人员受命来到二营,分住在六连和炮连,每天进工地劳动,现场宣传鼓动。我当时是营部代理书记员,负责收集全营施工情况,了解好人好事,把突出的事例写成稿子,由话剧团的女兵在营部喇叭中播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解放军艺术学院高材生、战斗话剧团男演员黄中秋和女演员王蓓,他们每天和战士们一道挽起裤腿衣袖抱石头背石头,感动了整个工地,鼓舞了连队士气,加快了施工速度,促进了如期完工。 马莲滩营区遗址全景,远处水坝清晰看见(周三存年10月拍摄) 兰州军区将马莲滩筑坝工程称作五十八团坚守贺兰山,建设戈壁滩的一个壮举,要求话剧团编成剧目在战区部队中巡演。六连战士业余演出队也编排了《采石头》《我们是连队泥瓦匠》等歌舞节目,参加军区文艺汇演获得优秀创作奖和表演奖,还在部队巡回演出,宣传鼓动,激励斗志,受到一致好评。鲜活生动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全营指战员增添了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苦中有甜、苦中有为的自豪感,巩固了长期建设贺兰山、扎根贺兰山的思想。 年八一建军节六连老兵回访马莲滩营区合影 拦洪筑坝,工程浩大。石头干垒的漫长堤防恰似浴血将士横刀立马于贺兰山下,令风沙掉头,山洪改道! 有感赋诗: 官兵御敌在当前 自然灾害同相伴 严阵以待战凶顽 安得军垒稳如磐 时光消失,岁月逝去,昨天已成为历史,可昔日留给马莲滩的爱与憎、苦与乐、得与失却成为了我们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贺兰山老营盘成为我们生命旅程中永远的守望! 年10月周三存在二营营部原址留影 作者小传周三存,甘肃省天水市人,年9月出生,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20师步兵第58团2营机枪连理发员、军械员兼文书,营部新闻报道员、文书、代理书记,团政治处书记、组织股干事,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宁夏军区政治部联络处干事,甘肃天水军分区干事、秘书等职。年9月转业,历任天水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禁毒科科长、禁毒支队支队长、市禁毒办公室副主任兼禁毒支队支队长、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调研员等职。年9月退休。 曹益民整理、编辑) 请您长按下方《金戈铁马贺兰雄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