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瑞兆 照片:朱瑞兆 编辑:任志 来源:全文摘自《计鹏人》第20期 祝贺计鹏公司成立20周年—— 在计鹏的岁月里 一 缘分 我是年退休的,退休前一直为国家计委(现为发改委)新能源处提供“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区划和风能储量”。特别还提供我国余站的气象年平均风速资料及分布图,都是为我国风电发展和规划作为参考,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较好,人也很熟悉。当我刚退休后,有点不适应,退休前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还任所长,一下一身清,有点失落感,虽被回聘,仍是不习惯。在这彷徨时,计委同志告诉我,他们委里成立了一个咨询新能源的计鹏公司,让我去帮忙,我好像没有什么犹豫就欣然答应了,就这样我踏进了计鹏的大门,大约是年。 我和周总(周昌恩,计鹏公司创始人)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我感到他非常谦虚、诚恳、热情,我就高兴的接受了他的邀请,到公司当顾问。 我搞了10多年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不想放弃,仍想老骥伏枥为祖国新能源再尽自己弱薄之力,正好计鹏为我的梦想提供了平台,我借这个平台来实现我的梦想,你说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不觉在计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人生最美好的相逢,就是在对的时间里,遇上最对的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宝钗这句话,点破了那些想上天的人,上天不易,你得有风,我想上青天,就借计鹏的风。我这个青天就是开心、温馨、随心随缘,快乐的在计鹏公司做顾问。 二 点滴感悟 年计鹏公司成立,我国风电发展还处于启蒙阶段。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仅14.16万kW,到年才达到33.91万kW、风电机组为台,与年装机总容量.2万kW、风电机组台相比差几百倍,计鹏公司在那时成立,说明是有前瞻性的。 举一个例子说明上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风电情景之一。约在年,水规院开展风电规划和设计工作,我去讲“全国风资源情况及WASP的应用”。可是他们在设计我国第一个南澳风电场时,大家没有经验,特别是微观选址,我建议去现场考察,于是我从气象局借了几十台手执风速仪,由他们办公室主任领队,约有20多人,有水利部能源处处长,有院总工,还有十多位年轻人等。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现场考察,按气象规范,手执风速仪必须安装在2米高的位置,所以做了几十个2米多高的杆子,将风速仪固定在杆子上,到现场按地形布置了十多个测点,每一点有一台测风仪,统一发信号,每半小时观测一次,约进行2天,测出各点的风速大小,作为最后确定机位的位置。下图照片是当时测风时的情景。 这种方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山区选厂址、作大气扩散是常用的。现在看起来好像很落后、原始,但给人们提供了风速变化的真实情况,现在所有计算发电量的软件都需要实测风速来支持。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我国风电当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时期,计鹏迎着这种情况成立公司,也要有勇气,为中国风电发展一搏,现在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加深对计鹏的认识是在年2月26日,国家计委召开“中德合资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签字仪式。是计委副主任叶青主持的,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苑举行。在参会名单,有很多部委,而计鹏是列在计委的一个单位,我看到也非常高兴,名单上我是代表国家气象局参加的,我心里想计鹏是公办的,要尽自己努力帮助他。 计鹏公司当时好像有5、6位顾问,但是很松散,有事才去公司,到了年1月才正式规定每周一集中开例会,每周五联系,要求顾问:1.技术把关,2.提供行业当前及发展信息,3.介绍与风电有关的人和公司,4.对年轻人传帮带,5.献计献策等。 每一次例会大家都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都是周总综合。对于风电开发意见,从年起,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对风电开发较为薄弱的省份开展工作,一点突破,带动其它,经过讨论认为从东北做为突破口。 因此大家对东北就重视起来。年5月21日,由周昌恩老总带队去辽宁审查“辽宁法库四家子风电场可研”,该风电场是国家发改委号文批复的“十五”规划建设重点风电场,装机仅9MW。这是计鹏大概第一个审查的风电场,去了现场实地考察,见下图照片。 这次评审很认真,对可研提出:轮毂高度45米太低,极端最低气温-34.4℃,应选低温机型。该风电场年按审查意见安装12台单机容量为kW的Nordex风机,共9.6MW,建成后发电量一直很好。 为了开展北京地区的风电场,年8月,李总带队去了北京海拔最高的佛爷顶气象站考察。年任总和我们一起又去了官厅水库和毗邻的河北怀来进行了考察,见下图照片。 在考察怀来能否建风电场时,路过“鸡鸣驿”,据说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几个驿站之一,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太后逃跑时,就住此驿站。见上图照片,城门楼上房屋尚存。 年5月,周总亲自带我们去吉林考察,省发改委委托计鹏公司做“吉林省风电开发规划”。同时我们去了几个气象站了解风资源情况,在一个气象站遇上了一次尴尬,我在《计鹏人》中已写过了,再简述之。看他们计算的风能功率密度偏小,让他们复核一下,他们很不客气的说:“没问题,这是根据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朱瑞兆研究员方法计算的。”霎时的沉默,周总和颜悦色的说:“对不起,他就是朱研究员。”他们很不好意思,我指出计算中有一步要修改,当时若有名片,什么事都没有了。 要完成吉林省风能规划,年6月上旬,计鹏组织我、徐永刚和大唐的刘维方进行考察。从长春出发首先向东,到了最东的珲春,珲春最东到了中苏交界处,我们去了边防哨所和解放军战士了解老爷岭、太平岭风的情况,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同时,他们给我们指向中俄朝三国图门口岸,那里鸣叫一声听三国。俄帝为了扼杀我们,他们两国有出海口,我国没有,把三国交界划在了我国境内,谁听了都是怒气冲霄。清政府腐败割地连出海口都不留,总有一天要收复失地。 我们从东向西一边走一边考察,了解到哪里有建风电场的可能就去哪儿,吃饭不按时,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天黑就休息,也很高兴。时值6月,一路柳绿桃红、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真是在妩媚自然的大地考察,虽很累也很愉快。 去长白山考察,长白山因长期积雪而得名。长白山顶有美丽皎洁的天池,海拔m,这里7月气温仅8.6℃,所以6月的早上还很冷,天池北部有一个高达68m的瀑布,天池湖水似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晴天时常常是岩影波光,衬以朵朵白云,景色秀丽异常,全国气象站观测到这里年平均风速11.7m/s,是最大的。 从长白山西行,由于大都为农田,很快到了长春,再从长春西行,草地渐多,考察速度减慢,边走边看。现场评估面积、装机容量,一会儿往南,一会儿又折向北,来回折返,哪儿有草地就向哪儿,约公里的路程,我们行走了3天,最后到达吉林最西的白城子,总行程共一周多。对吉林能建风电场的地方,基本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时规划几百万千瓦,年9月吉林发改委在长春召开了《吉林省风力发电“十五”及年远景规划研究报告》会议,大家一致通过了规划报告。 ~年,国家发改委5期风电场特许权招标,其中吉林在第二期招标就有10万kW风电场,以及以后国家7个千万千瓦基地,吉林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与计鹏做的吉林风电场规划有很大关系。从全国各省对风电场规划,这样早、这样认真地实地考察一个省的风资源,应该是第一份。 由于做了吉林风电场规划,有几个公司委托计鹏做可研,同时省发改委委托计鹏审查其他设计院做的可研,如年1月在长春,一次就审查双辽茂林、洮南、大通、长岭4个风电场可研。 年,受山西发改委委托做山西省风电发展规划。由任总带队4人去山西考察,去气象站收集了些资料,并实地去现场查勘可建风电场面积等。年5月27日,山西发改委在太原由计鹏参加评审了《山西风资源普查报告》。年6月4日,省发改委组织由计鹏编写的《山西风电场规划报告》,我们公司周总、李总、任总、高总都参会了。年又做了一次山西风电场规划,由于第一次规划风速达到7m/s才能建风电场,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发展,kW风电机组叶轮直径由原来的87m变到97m,甚或m,所以5.5m/s以上的风速就可以利用,做第二次规划是正确的。 相继在年前后又做了安徽、广西、青海等省(区)风电场规划,规划是一个省(区)风电开发的基础,相应有很多业主委托我们做可研的几率就大。 年11月,由李总、周哲总共8人去珠海横琴岛考察风资源情况,我们爬岛上山时,一路欢声笑语。爬到半山休息时,俯览澳门尽收眼底,其实我们住的宾馆和澳门只是一水之隔,中午休息时去澳门玩回来还能准时上班。 有了这次考察,于年3月3日向北京国华电力有限公司汇报珠海横琴岛风资源情况,同年11月,计鹏做出了“横琴岛风场工程可研”,总装机容量16MW。该风电场年建成,安装20台叶片直径50m的kW风电机组,总容量15MW。截至目前已发电近10年,发电量与可研一致。 年8月26日,我去珠海参加“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风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招标会”,珠海风电场老总李东明接我去酒店盛情款待,说了很多赞美计鹏的话,这说明为该风电场规划建设起了关键作用,使他们念念不忘,我感足矣! 计鹏公司大约在年后,除了做风能、太阳能可研、设计外,还受几个省(区)发改委的委托代审可研报告,如山西、内蒙古、河北、安徽、青海、广西等。当时中国风电处于年年翻番的大发展时期,计鹏公司审查也很忙,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几次出差外审,往往去审一次就有3~5个可研报告,仅从审查山西省可研来计算,大约在一百多个风电场可研,整个算可能在二百个以上。我们专家组是代表计鹏的,大家都是预先认真的审阅报告,总怕报告有问题没有审出来,虽很辛苦,但很高兴,因为这是向计鹏负责,为发改委把关。 在出差的路上,特别是在火车上,要找乐子,只能打“手把一”了。一张一元,还怕车警发现,都是把钱藏起来。其实车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理我们而已,真是旅途愉快。但有一次遇见了公安抓罪犯,那是一生中很难见到的。罪犯坐在我前一排,周哲总在我同排另一侧,我们和往常一样,快到北京了,收起扑克准备下车,突然听到一声“不许动”,我们都懵了,只见过道上的一位公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抓住罪犯的手,坐在罪犯旁边的一位公安(其实早已安排好的)几乎同时抓住罪犯的另一只手并摁住脖子,已给罪犯带上了手铐。我们几个人议论纷纷,一致感到这样惊心动魄之事真是千载难逢。 在计鹏十多年的感受,计鹏人用责任和实干做出一流的可研,为业主和社会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用诚信赢得了业主和社会的信赖和支持,在今后的岁月里一定要再创造计鹏的新辉煌。 三 情分 1.共享两赢,学无止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虽是顾问,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还要学习提高自己,我虽搞风电几十年,还参加编写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国家规范,但在计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解决就是前进。诸如: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国内外规范只规定了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个风速是风电机组抗载荷用的,必须要经过空气密度订正后的50年一遇最大风速,在我一直提意见下,全国在做可研才采纳。可以查年以前的可研均未做空气密度订正,现在已成为不是规范的规范。 山区风速切变出现负切变,这层负切变是由地形造成的,再向上不可能再有负切变,所以风机轮毂高度必须在负切变以上。 风电场远处有一座山是否影响本风电场风速,我查阅了国内外的研究,给出若风电场海拔高度与主导风向前面高山两者的距离在两山高度差的15~20倍以上,一般不会影响本风电场的风速。 湍流强度的确定,现在都是根据测风塔来确定风电场的,但当风电场风电机组几十台竖立后,地面粗糙大为改变,所以用测风塔湍流强度显然不合适,应提高一级湍流强度。 这只是简单的举几个例子,说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也是对自己的提高,“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其实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灵感来源于发现问题,然后再去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所以发现问题是关键。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过:“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保持好奇、坚持到底的精神十分重要。”这个好奇就是工作中的奇异点,如风切变,应该是风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但在山区,某一层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成负切变,这个奇异要分析研究,发现与山的坡度有关,但负切变高度不一样,有30~40m,有50~60m,这又和坡度大小有关。在沿海也有风切变,这是由于海陆风造成的,白天风吹向陆地称海风,夜间风从陆上吹向海洋为陆风,海陆风转换就形成风的负切变,这个负切变在海边很明显,在深入内陆10多公里不明显,必须加以说明。内陆仍然有负切变,因为高度较高,可能在m以上,不在目前我们利用风能高度的范围内而已。 2.《计鹏人》促快乐回忆。人的一生总免不了风风雨雨,不管曾遇上什么困难和痛苦,但在若干年回忆时,都感到非常惬意,《计鹏人》杂志给我提供了这些惬意的回顾。 回忆年到陕南西乡铁佛大队搞农村社会主义教育(4清),在那里一年多时间里,与贫下中午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到农民的疾苦,他们辛苦种水稻,可是一年到头吃的是红薯,水稻除了交公粮,余下的稻子卖掉买日用品和油、盐、酱、醋。锅里蒸的是红薯,底下烧的是红薯藤,吃的是藤叶腌的咸菜,真很清贫,吃白米饭就是过年。那种艰苦的生活,城市里人是想象不到的,但给我一生带来了俭苦、朴素和不浪费一粒粮食的生活习惯,当看见不论谁浪费,特别是粮食,我心里就很心痛,要不忘“俭以养德”。 年又到宁夏陶乐和中卫去搞城市社会主义教育,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差异太大,这些县城不如沿海一个小乡镇,但各有各的特点,自然风貌是无法比拟的。如在陶乐,沙枣树结的枣,干部有任务,每人必须吃5斤还是10斤记不清了,上班可以吃,这是任务,但一斤上交多少核,这样核每年用飞机撒在沙漠里,长出来可以固沙,那时太落后,现在用机器,枣粉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事听起来好像是笑话,我在陶乐县给人家分过沙枣,我也吃了不少。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气象局归总参管,过了几年半军事化的生活。局长到宿舍叫大家起床,上早操跑步,真显得官兵融洽,局长还偶到我们办公室,这只能是解放军体制才能做到。特别是组织我们去拉练,背上背包,绑着行李,日行几十里,拉练了快20多天,累的坐下来就想睡觉,晚上想失眠都失不了。现在回忆起那一段时期的生活,感到自豪、丰富。 这些都在《计鹏人》杂志刊登了,因为有《计鹏人》我才有平台、有机会回忆美好的时光,上面这些例子在当时都感到很苦很累,现在感到很美很甜。人在一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美谈,必须经过各种环境的磨练。年轻受苦,一辈子受益。 3.为我过80岁生日。这是对我最大的礼誉,最大的情分。据报导,北京居民的期望寿命在年为81.95岁,男性79.81岁,女性84.16岁,看来“人活70古来稀”这句话不适用了。按北京期望寿命应该是人活80古来稀,但又流行顺口溜“0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奋发图强,40岁基本定向,50岁处处吃香,60岁准备下岗,70岁打打麻将,80岁处处闲逛,90岁挂在墙上。”这又好像人活90古来稀,就算90我也只有几年时间了,赵普初先生说的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计鹏还让做顾问,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谢,我已黄昏后,西山朦胧残阳退,谁会对我如此爱戴,只有计鹏。 计鹏在我80岁生日还做了我从小到老的照片册,在计鹏成立20周年之际,还要为我出文集,我真要知足惜福,人情的温暖总是一杯清水潺潺流入我心间,这真是顾我蹉跎已衰老,灵魂深处感恩情,使我终生得而勿忘者也。 结束语:在计鹏成立20周年之际,祝愿计鹏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在老总们的领导下和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将20年发展的沉淀,再通过管理创新、制度改革、技术再提高,一定会再实现公司远大宏伟的梦想。祝计鹏风光齐飞,鹏腾万里。 往期回顾 祝贺计鹏公司成立20年——哇塞!三句半! 对话 那一年,我们风华正茂 科技之城——绵阳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读后杂感 咏计鹏 带着初心,许下对未来的承诺 我与风儿有个约定 永远在路上 孙连昌--“工作经历点滴回首”续一 20岁的青春计鹏人 孙如林:从旋翼到风轮 匆匆那年,却不匆匆过年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四则趣谈 我和风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你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有余力,则学文 去了趟泰国 朱瑞兆--日帝已死,别想再生 孙连昌--工作经历点滴回首 有心(昕),路上皆是风景 朱瑞兆——一口馒头的心痛事 世界那么大,美丽不列颠 灵魂在路上——记录我的计鹏征程 神奇崆峒山游记! 计鹏书法班一期圆满结束 =============================== 新能源,新千年。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计鹏新能源”一键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从年开始,从事了20年的新能源领域(重点在风电、光伏项目)工程咨询业务,具有国家核准的新能源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工咨甲1040)和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策划)资质、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 ngyuan/计鹏新能源 联系- 电子邮件:service ndrc-jp.cn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