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周聪德

一道崖湾像神斧砍下的刀痕,把囫囵的村子劈成两半,因沟深坡陡,又常有野兽出没,当地人家习惯把它叫野猪沟,也有叫野雉沟的,顾名思义,大约都是一个来由。不过,我觉得叫野雉沟比较好些。

我的童年就是在野雉沟度过的。家居岸西,岸东上学。一天至少过四次崖。崖里的水夕涨朝落,过水的“跳坝子”是带草的粘土,虽然还有烂筐曲连围着,却也经不起洪水的冲蚀。早上从它头上跃,下午光着脚丫走。河底流动的泥沙搓得脚掌痒酥酥,能感受到一种“天然按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野雉沟两岸人丁兴旺,不论常住户还是外来户,都被视为一棵树上的果蛋子。男女老幼,大是大,小是小。和父辈说话要有称呼,“白搭话”就是不礼貌,遭人白眼。相反,爷爷孙子没大小,可以坐在一条板凳上吃席,父子却万万不可在八仙桌上并排就坐。

大包干初期,野雉沟有几户人到邻村换小麦籽种,一位姓丁的亲戚非要1斤兑换1.2斤,野雉沟人有的拒理力争,说都是个庄稼人,都是个小麦,我的小麦还比你的饱,我和你30年前还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子呢,仅仅是倒换个水土而已,我把麦子都拉到你门上了,凭啥要我1.2斤才换你1斤,你怎么不去满大路抢人呢!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野雉沟里另一位老乡和颜悦色地说:“别争了,别吵了,今天认了个亲戚姓丁,一斤就换一斤。”姓丁的外村人一听这个顺口溜编得还怪好听的,立刻由阴转晴答应1斤就换1斤,还把客人留下来招待了一顿。

野雉沟人视溜须拍马为耻,大概与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王爷有关。谁家的孩子凭真才实学招工提干了,大家都主动打声招呼表示祝贺。如果是靠走后门办成了类似的事,不仅没人眼热,还会遭人非议。

在野雉沟,工是谝的,礼是换的。谁家修房子,知情人若有空准会过来帮忙,被帮的人心里也有本帐,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主动去还工。红白事则不然,只邀请亲戚和当家户族,其他人一般不请自到。特别是家中有高龄老人或适龄青年的户,准定要去“进礼”。礼尚往来,刚成家的户,也注重“还礼”。礼钱不在多少,但“还礼”不能低于原来对方“进礼”的标准。

野雉沟人还特别注意自己的“名片”,信奉“不当家门上的歪狗娃”,“宁可让人坏了,不能让地方坏了”,意思是说到外面那怕五毒俱全是自个的德行,在家乡无德关系到地方的声誊,定遭人唾骂。

岁月如梦,转眼间,野雉沟崖修筑了钢筋水泥桥,野雉沟崖两岸通电、通车、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目睹着这些,我就想起了童年时,一架飞机坠落,立刻就来了几辆小车,车里有人拿着对讲机大喊飞机坠落的位置“旁边有条小河”。我当时很激动,很自豪,野雉沟崖原来是一条河。

其实,野雉沟就是一条河。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沙枣花儿开,感谢您的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