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生,男,汉族。年3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磴口县,北京地质大学语言文学自修函授毕业。现在磴口县民政局工作。 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尤以湖光山色的绝妙点缀人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其娇媚容颜。唐李白诗:“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登上巴陵古城墙,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山色湖光荟萃,第一感观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江山不老,貌美如初。 亭亭玉立的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它袅瞰洞庭,遥对君山,南望三湘四水,北枕万里长江,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公园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总面积3.9万平方米。进入门楼,鲜花簇拥石山,喷泉抛洒玉珠,撩拨游人的雅兴大增,自然是拍照留念不亦乐乎。徜徉在曲折的画舫长廊、名人字、词、画、感怀镌刻在廊沿、石碑上,静下心来驻足凝望,书法的鉴赏性、画屏的观赏性、刻骨铭心的教益性波澜壮阔、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建筑精巧,结构严谨,八面玲珑的江南三大名楼之冠岳阳楼,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岳阳楼整个建筑工艺十分精巧,唯美、庄重、和谐。由于正在修缮,只能观其外表。楼高21.35米,“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却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四柱”代表一年四季,“三层”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飞檐”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有势欲凌空之势;“纯木”指整个楼宇全部采用上好木材构筑,门缝对榫,四根楠木通天金柱尤为珍贵;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由此可见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在古城墙一偶,揽八百里洞庭。满目水天相接、一碧无垠,驳船穿梭、千帆竞秀,波光粼粼荟萃古楼,瞬间感觉不仅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无异于山湖沸腾、生机盎然。瞻岳楼前留个影,逍遥自在;醉仙阁楼品醇香,醉煞洞庭;汴河街尝回头鱼,味美无穷;何等的惬意?爽心悦目后的清心寡欲伴着心旷神怡随之而来。 岳阳楼盛名传世,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散文《岳阳楼记》密不可分。全文虽然仅个字,却海阔天空、气势磅礴,哲理精深、语言铿锵,字字珠玑;该文通篇文情并茂,生动简洁地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并极其巧妙地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确实难能可贵;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哲理掷地有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奋发图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其至高至上的思想抱负和艺术魅力天地可鉴,其精神内涵滋养心灵,净化灵魂,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人格文化崇高志向的弘扬光大和千古绝唱。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却屡遭被贬失之仕途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诚然,世间纷繁事自有公允,孰料践踏人生道德游戏规则的纷繁轶事又谁能评说?刘少奇将它引为共产党员修养的准则,胡耀邦誉之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中华精神文明之绝旬显然是画龙点睛、精妙绝伦的评判。 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美貌绝伦毋庸置疑。如果说黄鹤楼天生丽质、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那么,岳阳楼楚楚动人、宛如众星捧月般的良家碧玉。它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傲居江南;有诗为证:“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溯作画图,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景区悬挂碑刻诸多铭文,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传承历史的沧桑;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怀素狂草自成一格,是锦上添花的妙笔佳作,为绝世精品。 坐渡轮穿过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域,向君山岛进发。凉丝丝的微风拂面,了却了慒热。码头原汁原味原生态映入眼帘。栈桥、浅滩,湿漉漉的泥泞,咋看就是一个古木参天,茂林柔嫩的南国原始生林地带,哪料登顶却别开生面、别有洞天。 君山岛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赏奇花异草,观洞庭浩瀚,听渔歌看秋月,亲近湿地候鸟,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小”、“巧”、“奇”、“幽”、“古”,或着文赋诗,或题书碑刻,揽胜抒怀,留下无数赞美诗句:“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历历在目的绝佳诗句让君山岛名声大噪。 君山小巧玲珑,却浓缩了众多历史精华;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处古迹都铭刻着浓情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昭示着悠远的记忆;“冲天浩气连远古,侠情衷肠诉神州”的绝句尤为回肠荡气,悲情传百世、坦荡慰人间。 神奇而多情的斑竹簇拥着依偎在二妃墓周围,清明后坟冢上花圈飘零哀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多么优美动人的故事?苏轼无奈掺杂了柔情以外的凄凉与哀婉,先感慨、后惋惜、幽怨依然;遥想逝去的往事,面对仕途的失意,郁郁寡欢,隐喻自嘲,多情善感起来。情感流露、感慨抒发,一首词坛名篇佳作,呱呱坠地,鹤发童颜,千古不衰。 盘山小道隐没在浓荫里,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丝带飘落在大小山坡,那一抹一抹的青绿参差错落,清爽剔透,是一道一道亮丽的风景,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天天饮茶却第一次与茶树零距离接触,还不到采茶季节,壮硕的母叶正在孕育纤细的银针,我似乎已闻到少许阳光照射下茶园馥郁、银针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模仿采茶的拍照成了同行女伴忘情浏览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趣事,缠缠绵绵、流连忘返;品一口小酒酣畅解乏,瞥一眼山花娇羞养眼;茶香酒美,人靓景美,温婉隽永,美不胜收。 寻寻觅觅来到猴山,没见野生的猴子在丛林里神来神往,只有鸟儿的莺语声唱响山林;猴山为什么没有野生猴子呢?不知其然;心想就是有,但愿不像峨眉山上的“强盗猴”那样肆无忌惮,无法无天让游客吃尽苦头。纳闷与庆幸之余,来到封闭的猴笼前,围观的游人用食物与之互动交流,猴仔玩劣翻滚,猴妈机敏掠食,惊讶声、嬉闹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岛涧有一处繁华似锦的天然游泳场,游人熙熙攘攘,划艇游荡如织,疲惫了就在旁边椅凳上稍息片刻调整体态,悠闲休闲,优哉游哉。 回到湖边,有专供游人散步玩耍的栈桥、沙滩、湿地;络绎不绝的游人余兴未减,童心萌发;亲近洞庭湖,让涟涟湖水打湿裤脚;感悟洞庭湖,捋涓涓遐思荡涤心脾;远眺湖面运沙轮船来去匆忙,近观岸边石竹花丛丛簇簇、色彩斑斓,无助的纤弱惹人爱怜---。 君山岛是洞庭湖怀抱中的掌上明珠。登山、赏景、休闲、游玩移步换景,叫人目不暇接、步履难移;蕴藏丰盛的人文历史景观使游客大饱眼福,是观岳阳楼、游洞庭湖必去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朱镕基、吴邦国、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现为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人间胜景,洞庭湖畔岳阳楼! 沧桑水洞沟 冯永生,男,汉族。年3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磴口县,北京地质大学语言文学自修函授毕业。现在磴口县民政局工作。 友人推荐水洞沟地形地貌集奇特荒凉沧桑于一体,值得体验,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与银川擦肩而过,过飞机场向东,植被逐渐稀疏,沟壑纵横荒凉裸露,此处少了绿色,多了原始的沧桑,与银川市区周边有天壤之别。在高速公路旁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水洞沟横空出世,赫然露出真面目。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这里荒蛮、沧桑、原始、凄凉,看似与四周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没有特别之处,熟不知曾经是屯兵千万,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重要隘口。 芦花谷是景区游览的第一站,芦花摇曳生姿、苇叶郁郁葱葱;掩映在约蜿蜒三公里长的木质小路上,犹如进入《沙家浜》,峰回路转杀敌忙;陶醉在那苇荡丛中,苇叶的嗦嗦声伴着偶尔的鸟鸣惊扰了片刻心静。谷内湖泊面积近30万平方米,鸳鸯湖上修有原生态木桥,凉亭。湖面上,芦苇丛中莺歌燕舞、百鸟翔集。碧绿的湖水、清脆的鸟鸣、独特的画面,叫人触景生情,遐想无限,游人争相拍照,留下美好瞬间。 穿过芦花谷就到了红山湖。湖内绿波荡漾,游船往来,在一片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里,出现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的湖泊实属罕见;崖对岸的水岸古长城巍然屹立,观赏之余,疑问顿生,在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地方修建依山傍水、借助高15-18米的大峡谷和独特的藏兵洞和城堡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实属罕见。眼前的土夯长城,无疑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而依偎在长城边难得一见的沙枣湾里沙枣树繁茂丛生,婆娑的枝叶银光飘洒,恰到好处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正值沙枣花开时节,阵阵清香随风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顿觉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充满惬意,倒有流连忘返之感。 毋庸置疑,明代在这一带筑长城时就地取材,用黄土10至14厘米夯层,靠近黄河处即就近取用河水;黄河水本为紫铜色,筑成后的长城及其它设施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与其配套的军事设施红山堡为正方形,边长均为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顶部和墙体顶部同高,称之为墙台,设有能够遮风挡雨的简单房屋,平时士卒巡逻放哨,还可供人居住,储存粮草、兵器之用,其特点是不仅凸出长城墙体之外,而且顶部要高出长城墙体顶部约4米,类似于近代的碉堡。可以想象年前,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与草丰林茂形成鲜明的反差,就因为它是抵御外敌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城障,不知曾发生过多少次腥风血雨的搏斗厮杀?年前的鏖战场景,仿佛也渐渐清晰起来,古人的攻防谋略至今让人叹服,战场的瞬息万变何等惊心动魄?据说,我们参观的半地下室遗址,上世纪60年代还有山民居住。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是一处长约4公里的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土林”;斗转星移、沧桑岁月年,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成千奇百怪的型态: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双方对拜;有的似骏马奔腾、叱咤风云;也有的如怪狮猛兽,雄踞怒吼;各具形态,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脑海里尽情萦绕你认为的形象;三分长象、七分想象,是不无道理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水洞沟长城深沟高垒。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对洞内情况不熟很难走出去,因其地势高出沟底10多米,不怕水淹,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得以出奇制胜的地道,倘若被围,守军进入藏兵洞,转入洞内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有生力量得以保存,由于修建独具匠心,居高临下,攻防兼备,敌兵很难攻下;再者因长城基部设有“暗门”,内外相通,内侧每5里筑有一座俗称"烟火墩"的烽火台,专用以军事报警,白天燃烟,夜间举火,依次递相燃放,军情很快就可相互传递,使我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化险为夷;这种古老的报警方式,薪火相传几百年,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 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用于战争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承载着卫国战争的历史壮举。它年前御敌时坚不可摧,有惊无险,是抵御外敌的制胜堡垒,到今天也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攻防兼备的典范。 目前,已发掘可供参观游览的藏兵洞长度是米,分为十部分:一是坑道,可用于军队进入洞内,调运、通行或出击,还可作为兵士的休息住所。二是会议大厅,用于聚众开会商议军机,进行作战部署等。三是观察口,既可做为守望口观察洞外的动向,又是洞内通风透光的窗口,还可从这里出击御敌。四是在一定距离上设有一居室供指挥官员居住或作为指挥部。五是有用于储藏粮食等食物的储藏室,军队撤入洞内,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和水,可作一定时期的坚守。六是伙房对外设有烟囱,既便是煮食烧火,烟也可通过烟囱溢向洞外,绝不会在洞内停留而薰了自己人。七是兵器库存放箭枝、弹药等以备战时之用。八是关键部位设置炮台,必要时可攻击来犯之敌,变被动防御为主动攻击。九是水井,若没有水,存活尚且不易,何谈坚守和出击?十是深约一丈的陷阱,内多设鹿角竹签,一但有进洞之敌,只能落入陷阱的鹿角和竹签上,非死即伤,可谓死亡陷阱。游人浏览现在洞内有现代照明设备,否则真是步步惊秫。真是大开眼界,古人的聪明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洞内、洞外相互配合守卫的立体作战实地设施;惊奇中你还会发现洞壁上分布着无数放置洞灯的小龛用于照亮,至于壁龛里陈设的粮食、菜蔬类样品,则是明代守军残留下的食物,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可谓稀罕文物,睹物触景,古人的智慧,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感悟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奇绝景观,向世人展示了一处举世闻名、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原来水洞沟名不经传,进入信息化时代,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融合,普通的人们缤纷而至探险猎奇,又源于与其最后的归宿黄河水乳交融,极具发掘研究价值,好奇的人们望而生奇,敬而生畏,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感叹。 走出藏兵洞即是红山堡“马市”,也称边贸“互市”,是红山堡在明代自然形成的与蒙古、瓦刺和鞑靼之间的一种以物换物的交易市场。主要由金银、牲口、马匹、兽皮、奶制品以及毡帽等物品来换取汉民族的布匹、丝绸、铁锅等生活用品,市面开设铁匠铺、绸缎铺、绒线铺、杂货铺和蒙古包长达2公里,这种以货易货的手段,互通有无,流通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市场,解决了军马供应不足的问题,增强戍边军事实力,对边境的和平与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游人在这个复原的边贸集市浏览和品尝各种特色食品,回味当时的边塞风貌,意犹未尽,其乐无穷。 最后一站,是水洞沟历史博物馆。诺大的展厅有另类的气派,主要利用声、电、光如实是再现水洞沟一万六千年前草丰林茂、天地祥和又风雨交加、变幻莫测的场景:山坡上牛羊悠然、男耕女织,沟壑间流水潺潺、炊烟袅袅,洞穴里窃窃私语、薪火相传,霎那间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大自然的力量鬼斧造物,演变成今天谁也无法抗拒的原来日月相辉为现今凄凉荒诞的神工奇观;诚然、水草丰美难以再现,然而、如日中天的旅游业却让这里成为旷世奇缘,水洞沟由此获得了蓬勃生机。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处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在世界卫国战争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聪慧、睿智,涂抹了重重的一笔。 在水洞沟游览是休闲而舒适的。游人座着用方钢焊接成轻便、敞篷、遮阳的游览车,动力是马、骡子、骆驼、拖拉机、还可体验骑骆驼;车夫都是当地老乡,车行伊始就用当地厚重的嗓音唱起了山曲和流行歌曲甚至摇滚曲,南腔北调把天南海北观光人的雅兴都乐此不彼的调动起来踊跃参与互动,悠扬的曲调此起彼伏,久久萦绕。此时的峡谷古道并不荒凉寂寞,竟也热闹沸腾起来,溢满激情和悠扬、粗犷的歌声喧染了峡谷,奇林绝景的神秘莫测一览无余地回馈游人猎奇的眼球,真是不虚此行。 水洞勾浏览充满原生态的野性。野调、野曲在野外陶冶了南辕北辙游人野性的情趣,好奇、看奇、探奇后的知足让人们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在大自然原生态的和谐之中,情趣盎然。 冯永生用心写的就是最好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