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雁归社”即可 大靖,古时叫扒里扒沙。这名挺有意思,在沙子里扒来扒去,能扒出钱来啊。当然能了,不相信啊?扒里扒沙其实是蒙语,就是街市的意思。 车出了古浪城,过了土门子,在空旷的野地里奔驰。大靖镇在地理位置上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说起来可是历史悠久了,曾是丝绸之路的北段支线上的商贸重镇。 路两旁都是沙枣树,枝桠干枯,在初春的寒风里静默。若是四五月间,沙枣花开了,这条路该是何等的清香啊。这世间,最清冽的香,就是沙枣花。微微地甜,那种香气清雅的直抵肺腑,没有一丝世俗和醇浓,只有淡淡的香,但足以弥漫整个沙漠,村庄。这种清香,借着风能飘到几十里之外。 远处近处都是沙漠,不过不是荒漠。村庄零星地散落在旷野里,有田地,有树木。沙丘上都覆盖着植物,很体面的穿着枯草的衣裳,没有裸露出黄沙。有的是自然生成的植物,有的是人工种植的植物。 没有雪,风在旷野里刮着。春天的刮地风,总是要刮醒地皮三尺,要把冻硬的大地刮得松软才行呢。看不见河,看不见水,到处是一种苍茫的黄,有点沧桑的味道。 历史上的大靖城,是商城,买卖人聚聚的地方。直到现在,大靖人拜的是财神,不是菩萨。一方水土一方人,商业气息已经渗透在大靖这块地脉里了。 看见了明长城遗址。孤零零一座烽火台。相伴相依,像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长城遗址若隐若现,蜿蜒在大漠里。虽颓败了,但依然是有气势的。那座烽火台,像一只大鸟,蹲在安静的大漠里,打盹。远处依稀可见村庄,也是那样的苍茫,像从古时一路赶来,风尘仆仆的样子,有点疲惫。 在大漠之中,什么样的建筑都是渺小的。天地如此辽远,长风浩浩。树木如小草一样,在沙漠之中慢慢生长。这样的苍茫枯黄的旷野里,你能感受到时间的缓慢,心境的寂寥无奈,还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落寞。土黄色是一种凌然的颜色,能击败所有的清鲜。 远远的,看见大靖城了。心里有些激动。很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听了这么多年,一直无缘得见。就要看见这座历史名城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大靖城,你拿什么让我惊喜啊? 看了资料:明万历27年(年),甘肃总兵达云奉旨收复松山,一路从泗水出兵直捣扒沙(今古浪大靖),率部打败蒙古骑兵,收复扒沙,修筑关城,屯兵戍守。取安定一统之意改名为“大靖”。大靖自然成了明长城关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同年建筑大靖城,泗水城,土门城。 达云出兵前,蒙古人盘踞于河西大、小松山(即今天祝县松山滩和古浪县昌灵山)以及“扒里扒沙”(今大靖)一带。特别是阿赤兔部落,铁骑驰骋,纵横于大、小松山千里草原和苍茫戈壁。达云收复后,建城池,大靖慢慢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 想想看,达云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啊,居然能打败蒙古骑兵! 因为受游牧文化的影响,大靖人至今某些生活习俗还是有别于汉文化的。婚丧嫁娶的程序比较简单,省略了很多繁缛细节。又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善于经商,人情相对薄淡。重利,轻礼仪。我们的土话里说,大靖人脑瓜精明,但土头薄,皮薄。这个薄就是人情薄淡。 这是一个地方在历史文化中沉淀下来的,掺杂了商业文化,游牧文化,更多的是市井文化。这不是一朝一幕能形成或者是改变的。河西地面的大小城市里,随处可见大靖商人。大的买卖有大的气势,小的买卖有小的精致。打理得非常有序。我居住的小城里,有一条街满街都是大靖的小买卖人,卖水果的,瓜子的,烤红薯的,满街都吆喝着大靖口音。 暮色低垂的时分,我们的车进了大靖城。最先看到的是财神阁。鸽子低低盘旋在财神阁的檐下,街上行人稀少。收摊的人们步履匆匆回家。我们无暇赏街景,急着找预订好的餐厅。吃饭是顶要紧的事情。 找了几圈,找不到,只好问路。 我是个没有方向感的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常常要一路走一路问才行。去年,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吧,去出版社,晕车晕得天旋地转。刚进兰州城,司机就无奈的把我卸到路边,让我自个儿清醒去。路边坐了半小时,一路问路到读者出版社。兰州人很好,无论你想到哪儿去,他们都尽心尽力指给你路。 在我的人生哲学里,问路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么陌生的地方,怎么找啊?于是,我们把车停在财神阁下,看见两个小青年过来,立刻打问那家餐厅的位置。小青年很热情,立刻指给我们方向:喏—— 一直朝前走,朝左拐,再走,有个桥。过了桥,再左拐,就到了。他的伙伴也热情地附和着补充:过了桥,往前走一段路了再左拐。很感激他们的热情。我也常常被这样一些小小的温暖所感动。 车子朝前走,左拐,看见了那座桥。桥下是干枯的河床,还有成堆的垃圾,龙须沟一样。路上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过了桥,一直往前走,不能左拐了,因为没有岔路,只有一条道。再走,几乎出城了,大野苍茫,在暮色里已经看不到建筑物了。 司机从车窗探出头,又问路。那个女的看看我们的车,遥遥头说:你问的这个地方嘛,还不太清楚。被忽悠了。没辙,只好按原路返回。回到财神阁下,同行的张馆长给他大靖的朋友打电话接我们。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要找的餐厅就在财神阁后面,不过八九米的距离。餐厅里的小姑娘说,我们这个餐厅嘛,老牌子了,整个大靖城没有人不知道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两个小青年,一定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成功地让我们白白跑了一圈,一定在窃笑。 这家餐厅里有雅间,收拾得很整齐,但有点冷。菜实惠,都是大盆装的。酸菜粉条也地道,清爽可口。烤鱼肥肥的,弥漫着焦肥的浓香。又端来一盘葱花油饼,一盘白白的馒头,看着都香啊。 晚上住梅苑宾馆。房间里冷,但很干净。大靖的夜晚很安静,从窗户看出去,灯火点点滴滴,有乡村的意蕴。 二 清晨,早早的去看大靖城。 老城很小,也很拥挤。财神阁下停放着几辆农用车,车上都是买卖人。卖豆腐的,卖菜的。四面都是门店,把财神阁挤在街中心,不过几米远的距离,有点杂乱。 从财神阁朝东看去,是一条细长的街道,东高西低,像一支箭。这条街叫东门坡,是古时就建造的。建造之初,就是寓意为一支箭,射向边塞胡地。东门坡的街上,什么都是拥挤的。店铺拥挤,行人拥挤,各种买卖热热闹闹地做着。邻居们站在店铺门口拉家常,浓郁的大靖口音。那声音,听起来悠长,自在,霸气,没有一点点细软,有点古胡风的粗粝。也许,地域开阔了,语音也是辽远的。 顺着财神阁两侧看,有两道弧形的巷子,住满了居民。这两道巷子更有讲究,叫弓背街。当初达云建城池的时候,就建成这样。地理位置上东高西低,寓意是一张巨弓,搭一直利箭——东门坡。箭在弦上,暗藏了杀气。这样的建筑,是汉人为了震慑胡人的一种风水建筑。古时的人建筑都是讲究风水的,怎样建造利于自己,怎样建筑妨碍敌人,都是有说道的。 如果站在高处,一定会看到苍茫大漠,一座旧城里,隐藏着一张巨大的弓,搭着细长的箭,拉满着,暗藏了大气势。想想都是多么震撼视觉的事情。可惜我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制高点登上去领略一番。 我们进了弓背街。依然是拥挤的民居,院子里干干净净,扫得地皮子青局局的。街道是一张弓,弧形,又窄,一溜儿细长到尽头。两边的房子,有砖房,有土坯房,都透着古意。庄门都很讲究,再破旧的房子,庄门一定是威严结实的。没有看到柴扉和旧旧的那种木头门。也没有看见看家的狗。 街道细长,两面的房子脸对着脸,这家的猪哼哼,对面的人家听得真切。这家炒菜,香味儿就串门到街对面去了。家家门口栽着树,不多,一两棵,白杨树,沙枣树,就这两样。有老树,也有小树。树长得也不讲究,都斜斜歪歪的,哪儿有点空间,就探向哪儿。多么拥挤呢。 跟着这张弓,拐个弯儿,看弓的另一端。还是细长的街道,逼仄幽深,还是白杨树。有一家的墙是青石头砌成的,古色古香的韵味。石头上零星的苔藓,也是枯黄的。 有一家门前的白杨树很高大了,有趣的是树上的喜鹊窝,一共三个。三个喜鹊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真正稀罕的是,这三个喜鹊窝搭成楼了,一层摞着一层,一共三楼。建造的紧密细致,远远看去像一个两道腰的葫芦。 人建造楼是为了节省地皮,鸟儿建造鸟窝楼难道也是为了节省树杈吗?真是奇怪啊。也许,它们每年造一个窝,房子升值嘛!多霸占些空间也好啊。 这家庄门半掩着,院子里还有两棵沙枣树。两个小孩穿得肥肥的,在蹦跳着玩耍。一个女人在晾晒衣服,朝门外看看,眼神是不经意的。我喜欢这样清淡的庄户人家的日子。不急躁,慢慢地过日子,孩子慢慢长大,女人慢慢变老。 若是夏天,这样的院落里一定种满了花花草草。女人一定拎着水壶,一丛一丛的浇花浇草,男人一定修补农具,修补被雨水泡塌的一点花园墙。这样的日子,透着一股子古朴的味道,日子琐碎,但有滋有味。 再前走走,是几间铺面。女人们守着店,男人往门口搬东西。啤酒箱子,白酒箱子,牛奶箱子,一字儿摆开,生意的味道就弥漫起来了。日子里是看得见的一种仔细和节俭。路上的女人们围着鲜艳的头巾,戴着口罩。衣饰简单,绝无奢侈铺张。 回到了街上。街上是浓郁的市井味道。这是古代的旱码头,商品的交换地。往昔的喧嚣鼎盛虽然落去了,但各种生意依然做得完满有滋味。豆腐装在彩色的塑料袋里,摆满了台子。牛奶箱子码到了半墙。守着摊子的女人们聊天,不怎么吆喝。偶尔看见她们笑,牙齿都黄黄的,大约是水质的原因。 这个古镇上,让人能觉出明显不同的,是市井的东西,还有胡风的味道。每个人看上去都泼辣,干练,有一点点霸气。说话口音重,咬字瓷实。也许说得轻了,呼一下就被大漠风刮走了。 风从大漠深处吹来,吹得很有耐心,呼呼,呼呼,不重,也不轻。这个古城并不在乎过客的打扰,而是自自在在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街上不很干净,垃圾是随处可见的。但这并不影响哪个人。这种世俗的日子,市井的日子,大靖人息息相投,过得热热闹闹。 大靖人崇尚节俭,婚丧嫁娶都很简洁,一点也不浪费。早些年,有唱戏的,有唱宝卷的,有唱小调的。这些年,日子匆匆,很少找到了。 去吃牛肉面。店面不大,桌椅都是极为简单的。墙上熏得黑黑的,一股烟熏火燎的乡村气息。客人也不多。伙计端来碗,也不说话,放在桌子上走了。面白白的,葱花蒜苗绿绿的,辣子油红红的。喝一口热热的清汤,心里顿时暖和起来的了。 三 去看一座文物古迹。 古迹叫关帝庙,在三中的校内。这座古庙修建于乾隆元年(公元年),距今年。古大靖因为是商贸重地,所以这座庙是晋商走西口到达大靖的历史印迹。古丝绸之路,大靖是不可缺少的繁华重城。 这座庙是大靖城唯一保护完整的庙宇。过去有人称为“火庙”。古时庙里供奉关帝爷,一是为求财,二是保平安。有了钱,平安运回家才行。 古时候,大靖城里生意鼎盛,各路人马纷至沓来,熙熙嚷嚷那个繁华啊。走西口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一定要把钱安全运到家里。半路上打劫的多了去了,这是胡人出没的大漠,铁骑飞纵,谁也不敢放放心心的。 供奉关帝爷,是祈愿平安。古浪地面普遍供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但大靖是不供奉的,因为商人是注重眼前利益。菩萨心肠软,没有宝剑,没有杀气,怎么能护佑商人呢。关帝爷好,有大刀,威风凛凛,一路的强盗不敢轻易妄为。人的心思都是这样的,商人重利,也无可非议的。农人要好好种地,商人要多多赚钱,都一样。 这座关帝庙很威严,雕廊画柱,飞檐高耸。红墙,红柱子,蓝檐,大气磅礴。这样的古迹,让人怀想不已。当年的庙里,定然是香烟袅袅,来拜关帝爷的商人们,演绎着大漠商城里最真实的日子。 大漠驼铃的商队,一定也来拜过关帝爷吧。那样古意的买卖人,想想也是诗意的。 大殿上巢居着成千上百的鸽子。还有燕子。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灵动,是这个地方古文化的底蕴。据三中的薛老师讲,大殿上悬挂的匾额,被鸽子粪压掉了好几回。压掉了,再悬挂起来,也没什么,挂的更加坚固一些。一块匾额,是好多鸽子栖居的家。 我们在大殿前面拍照的时候,成群的鸽子扑棱棱飞起来,绕着屋檐飞旋。它们不怎么怕人。有几只落在门前的树枝上,咕噜咕噜地叫着,声音也有大靖的味道,有点胡风,有点霸气,声音辽远清澈。 大殿里面,是古浪三中的校史馆。重视教育,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古浪三中是河西有名的学校。同行的薛老师就是优秀教师,他还创办了一个叫《花季》的校园文学刊物,非常精美。他一直给我介绍大靖城的历史,目光里是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四 大靖城最有名的,是财神阁。 我的想法是,财神阁的建筑不是最好的,但这么有名气,还是跟这个老城的商业气息和市井气息有关系。晚上我们问路的时候,财神阁底下,有几个人烧纸求财。毕竟自古是个商人云集的地方,求财是第一要素。所以,财神阁才名气大增。 财神阁在十字中心,四面都是拥挤的店铺。挤得厉害,别处还没有见过如此拥挤的十字。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后来颓败了。年,又在原址根据原貌进行了重修,二十多米高,基座下面留有十字拱门,人可以穿过。大漠长风刮着,财神阁上是一层沙土的包浆,看上去古朴,沧桑。 有四块匾额悬挂在财神阁的四个方向上。分别是:“昌灵滴翠”、“高峡吐玉”、“古塬流金”、“瀚海藏珠”。看这几块匾额的题字,感受到的仍然是金钱的味道。“昌灵滴翠”初看跟钱没有关系,是指距离大靖城不远处的昌灵山。可是,古时山上庙宇林立,满山好木头,是繁盛的大靖城建筑的源头。还是跟钱有关系。好木头都是钱呢。 财神阁二楼的四面檐下,分别高悬着“节荣金管”、“恩施泽沛”、“永锡纯嘏”、“峻极天市”四块匾额。依然能闻到市井的味道,银子的味道。我是个不懂书法的人,无法欣赏到匾额书法的好处。只觉得,很厚沉,很苍劲,很银子,很商人。 繁华昌盛的历史里,大靖始终是热闹的,弥漫着银子气息的。阁中塑有武财神赵公明坐像一尊。大靖人虔诚祈求财神爷保佑,财源广进,富贵平安。河西地面,很少看见一个地方爱钱爱得如此彻底。我就是喜欢做买卖,喜欢赚钱,喜欢供奉财神,难道不行吗?当然行了。爱钱又不是什么难堪的事。大靖城外,虽然土地广袤,但缺水是自古就有的。没有很多的庄稼,只有赚钱了。 还有一座寺叫青山寺,在大靖城外。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后来毁坏了。青山寺历史上就是汉、藏、蒙古诸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我们看到的青山寺,是近年来修建的。 青山寺原来叫扒沙寿国寺。达云和阿赤兔交战时,兵荒马乱的,有士兵伤了寺内的高僧。高僧亡时,体内的血液是乳白的,并无红色。据说高僧修炼到一定境界,血液就成乳白的了。再修炼,就通体透明,是大境界了。后来呢,大靖城内常常失火,百姓就修了寺庙供奉圣僧,祈求平安,就再也没有火灾了。 回来的时候,路过青山寺,车在寺门外停留了一会儿,没有进去。山门高大,半掩着。寺内的大殿安静,木头的廊柱是原色的,有点颜色斑驳,有点沧桑。飞檐上的风铃叮咚,声音嘹亮。所有的建筑看上去都有点旧,有点黯然,像蒙了一层沙土,颜色是那种苍凉的土黄。朱红的颜色,也不甚鲜艳,依然落着一层沙土的黯黄。 院子里孤零零的几棵松柏,还有一座瘦瘦细细的塔,看得不是很真切。青山寺远处,就是辽远的大漠旷野。寺依着孤零零的一座小山包。这是旷野里唯一的依靠。小山包上孤零零一座烽火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寥。若不是成群的鸽子飞旋在青山寺的上空,让人觉得时光是如此的安静,如此的缓慢。 这是初春的天气,没有雪,没有绿意,旷野更加空旷,沙漠更加苍凉。远处的长城遗址依稀可见,也是孤单单地走进沙漠深处去。换个方向,远远看得见一些山脉,不甚清晰,在蓝天下很破落的样子。旷野是土黄的颜色,小山包是土黄的颜色,建筑物也覆盖了一层土黄。这是大靖城外的颜色。 大野里的土路上没有行人,只有风呼呼刮着。我们离开了大靖,路两旁还是来时的沙枣树,也是苍茫的样子。我觉得我的心,也开始苍茫起来了。 自立自强情暖家乡 雁归社,秉持“自立自强,情暖家乡”的理念、宗旨和核心价值观,围绕“义教、捐助、平台”三大活动单元,致力于改观家乡落后教育文化面貌,为家乡发展尽力! ---如何加入雁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