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4-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团场是兵团实施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

86岁的谢道生老人和他81岁的老伴高秀琴是四十一团的老职工如今,他们住在四十一团中心、由广东援助修造的楼房里安享晚年

“啥苦没吃过? 1955年,那时开荒,地里碱大,也没有啥保护,脚都泡在碱水里,脚后跟都是裂的口子晚上,自己拿针线把伤口缝起来,第二天还下地干活!”谢道生说话的时候神态自若,仿佛缝的只是个裤筒一样

“无论在哪个团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老一代兵团人传承给我们的最大财富,这是我们兵团事业发展的基石”

64岁,比兵团成立还早的四十一团

在上世纪的20年代,这里曾经是喀什提督马福兴为其夫人修建的“马家花园”1924年,“马家花园”被焚于炮火之中此后,“马家花园”歌曲沙枣花儿香荒废成为疏勒驻军的养马场

1950年起,由部队官兵、支边青年、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分配的干部们组成的屯垦大军,在茫茫的沼泽、荒原中,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创业之战

王亚军,三十八团的建设者之一,三十八团首批招录的大学生如是说

如今6年时间过去,团部外围,新疆杨、沙枣树、梭梭林排成道道防护林;团场道路两侧,法国梧桐、丁香、紫叶小檗绿荫成行;新开垦的土地上遍地是职工承包的枣园……步入三十八团居民生活区,根本无法想像这里曾经是寸草难生的沙漠:近百栋规划整齐、外观美观的居民楼掩映在团场防护绿化林带中;相距不远,是初具规模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团场已刘荣沙枣树沙枣花然形成职工群众全部住进楼房,用上了天然气

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等率人实地踏勘,决定在喀什疏勒县郊区开荒造地,建立一个军垦农场

在世人眼里荒凉得连鸟兽都不愿停留的戈壁滩,只有一个道班、5户人家、几座被风沙侵蚀得破败不堪的平房——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的苏塘,2008年9月起,三十八团在这里开犁建设

兵团精神一脉传承

1950年和1951年,二军教导团和政治部联络部先后进驻,开创了“军垦第一犁”的光辉业绩这比新疆兵团成立的时间还早了4年

新疆兵团一共辖14个师176个团场

“从住地窝子(地上挖坑后盖上木板棚子)、住苇子房(芦苇糊上泥巴的墙壁盖上棚子)、住砖房,现在我们都住楼房了,用着天然气,我们老两梦见吃沙枣口月工资8000多元以前是没钱花,现在是钱花不掉”“只要想干、敢干、会干,在咱们兵团没有啥不能实现的”谢道生介绍说

三十八团初建时,二师抽调2万余人参加开发建设“大会战”建设者们居住在临时挖出的地窝子里,艰辛付出超出常人想像,风沙说来就来,一下子昏天暗地,几步之外是谁根本看不清

1950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喀什三角洲一片芦苇丛生、沼泽遍地的地方,开创“军垦第一犁”光辉业绩的三师四十一团在此成立,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第一个军垦团场

目前,全团种植农田防护林1.5万亩,国家公益林25850亩,各类树木600多万株,绿化率达90%以上,完成了其他团场10年才能实现的造林绿化任务,初步建立起团场生态保护体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构筑起一道沙枣树价格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

收工的时候,干部集合大家没法认人,只能喊名字6年过去,苦尽甘来,不毛之地变“美好家园”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农业连队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草湖原野上,学校、医院等设施相继落成,形成一个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新型军垦小镇—— 草湖镇现在的四十一团,隶属三师,距喀什市23公里,正成为喀什当地百姓的“后花园”

因为这里气候极度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三十八团人是用“一碗饭,半碗沙”形容当时风沙肆虐、自然环境恶劣

6岁,兵团最年轻的三十八团

而且,由于四十一团所处便利位置,正在建设的重要工业园区,已经吸引一些知名企业入驻,为这个曾经以种植业为支柱的四十一团带来新的经济活力

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沙枣青缘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一个名叫苏塘的地方,这个在世人眼里连鸟兽都不愿停留的荒原之地,兵团人在这里兴修水利、开荒植树造田,仅用5年时间,昔日茫茫的沙海建成了数十万亩“绿色方舟”——二师三十八团这是兵团最年轻的团场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