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虽然已是严冬,但我在乌鲁木齐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冷。星期六,朋友相约参加一个团队的户外活动,去三屯河,天不亮我就跟着出发了。

  我原先只知道头屯河,没听说过三屯河,但顾名思义,既然有头屯河,就应该有二屯河、三屯河。就像我的家乡叫三道河子,当地就有头道河子,二道河子,四道河子。可以看出,新疆地名爱带个“子”,像石河子、独山子、长山子、骆驼圈子……三屯河自然就在头屯河过去。果然,天大亮时,大巴车载着我们几十个人在天山脚下一个叫硫磺沟的地方驶过了头屯河大桥,走上了省道。省道是砂石路,这在国内已不多见。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条省道一直沿着天山北麓前行,所以保持砂石路面更实用一些……走了近四十分钟,大巴车在一处写有“三屯河水库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保护区”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在车上曾有人大呼:“暖气太热。”一下车,一阵寒风吹来,顿感凉透了前胸后背……领队说到了,便依次跟着从一个铁丝网围成的边门向三屯河走去。不一会,耳朵就冻得有点受不了了,赶紧把大衣上的帽子戴在头上,不行,风还一个劲地往脖子里面灌,我用已经有点冻僵的手把帽子上的扣子系上,又掏出手套戴在手上,就这,鼻子还冻得不行,但也没办法,跟着走吧……那些女驴友们一个个全幅武装,也不知怎么包装的头,就露出两只眼睛,一边不停地拍照,一边轻松地往前走着……

  三屯河的那边是褶皱状的大山,这边是夹在大山中间的一片起伏不平的荒漠。河岸两边一层层清晰的折印标示着河水流过的痕迹……河床冰面很宽,说明夏天的河水很大,只见接近岸上的冰大块大块地坍塌,从翘起的断面看,有七八公分那么厚,还可以看到冰下汩汩流淌的清澈见底的河水……三屯河发源于昌吉市境内的天山天格尔南麓,全长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6亿立方米。它和头屯河一起养育着昌吉大地的各族儿女……

  河床上掠过的风很大,很硬,很冷。约我来的朋友忘了戴手套,冻得拍一会儿照就把手缩进大衣袖筒里,冻得眼泪都出来了,还不停地打喷嚏……可那些女人们有的站在河边摆起不同的造型,有的索性穿起裙子,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长长的丝绸,一会儿裹在身上,一会儿展开高举起随风飘荡,真是要美感不怕“冻感”。其实,这些女人们很会玩的,从她们的网名你就能略知一二,有叫白菜的,有叫青春的,还有叫春暖花开的,沙枣花的,一品香的,水上云端的,她们也能想得出来。不过,你别说,她们的歌声还真的很美妙。在来的大巴车上,那个叫春暖花开的看去五十多岁的大姐一首《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唱得真好听!我突然想起,尽管已是冬天了,每天早晨在小区不远的公园里,我在里面走步时总能听见从一块硕大的景观石背后传来这首歌的旋律,莫不是她们一起在练唱……真是,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在不断地追求富有个性的精神生活,大冬天地往外跑,找回最美的自己,唱出最想抒发的情感,这已经是一种常态。而这,不能不归功于我们这个时代……

  眼下在三屯河边,我深深地感到,有这样一幅壮观的美景作背景,她们想拍出什么美貌,什么美姿,都与我们的幸福生活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也许是这些女人们的叫声、笑声的惊扰,一只肥大的野兔从一条小沟壑窜了出来,快速奔跑着,转眼就不见了。

  快到午餐的时间了,领队带领大家来到一个山坡下的避风处,支起炉子,点火做饭……有人就近捡起一些被洪水冲在岸边的干朽的木枝点起了篝火,人们围在篝火旁有说有笑,感觉暖和了许多。

  真是吃惯了自己家的饭,吃别人家的就是一碗清汤面也感觉格外地香,格外地可口……此时,认识不认识,见没见过面,你想吃谁的就吃谁的,无形中一种天然的情意油然而生……末了,细心的人从河边搬来几块厚厚的冰块,压在燃尽的火炭上……

  走不远,三屯河的风又让人感到丝丝寒冷,但从每个人的表情看,越走越从能心里感到一种别样的暖意。

丛一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