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58226.html

说明:还是旧作分享,一篇是年写的,新浪博客发过;一篇年写的,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旅游版发表过。

年有个内蒙古电视台的记者发出“挑战”:敢不敢去阿拉善?!我就惦记了。创造机会,年6月去了阿拉善左旗,年8月去了额济纳旗,后来又去过两次阿左旗……

阿拉善盟在内蒙古最西部,27万平方公里,人口20万,也就是说,一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

阿拉善盟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归内蒙古管辖,左旗归宁夏,右旗和额济纳旗归甘肃,后来又划回内蒙古了。可今天的阿盟人,尤其是汉族,会说,不如还归宁夏、甘肃的好。

因为,阿盟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太远了,距离最近的中心城市,要么是银川,要么是金昌、张掖或酒泉;从右旗和额旗到盟府所在的左旗,一个是公里,一个是公里,沿途全是戈壁荒漠,连个可供食宿的中间站都没有,还不如去甘肃河西走廊的城市近便。而且,阿拉善的水,很多是从祁连山下来的,现在被甘肃截流,不给下游放水,造成阿拉善这边的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枯竭,成为生态灾难的一大原因。要是还归甘肃管辖,一个省的地盘,总不会这样不给分水的。

阿拉善划回内蒙古,终其原因,那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民族自治的政策要体现。现在只能靠国家命令跨省区分水。

阿拉善的国土面积中,沙漠和戈壁各占三分之一,还有五分之一是山地丘陵,车子只要开出城镇,很快就是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但是别以为这个地方贫瘠,别以为这个地方不值得一去。

阿拉善在蒙古语中是五彩斑斓的意思,绿有森林,在贺兰山;黄有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红有砂岩峡谷,诡异神奇;蓝有湖泊,群星般嵌在沙漠中;白有盐湖,紫有玛瑙,黑有煤炭……金色是秋日的胡杨林。

阿拉善草原也壮观,那种半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在30-70%,有很多是多年生的植物,生态意义与经济价值都非常高,肉苁蓉是贵重药材,就是寄生在沙生植物梭梭或红柳根部的。阿拉善的草原,适宜骆驼生活,所以阿拉善一直是中国的骆驼之乡。

身临阿拉善,整个颠覆以往的阿拉善印象,沙尘暴的起源地,如今以“中国秘境”为招牌,在吸引外地游客去旅游探险。

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劣,也确实是个问题。

阿拉善的生态问题,有很多是人为造成,过度放牧,资源掠夺造成的破坏植被,大面积开垦,等等。这几年政府和民间都在想办法,我三次去阿拉善,都是为的这个。应该可以说有成果了,有进步了,北京不是也少见沙尘暴了?

到阿拉善看鸟,一是去贺兰山,二是去居延海和胡杨林,三是荒漠草原,鸟种不太多,可有些西部特色。要是不怕冷,冬天到贺兰山,也有重要的鸟种值得“收藏”

打算明年再去一次阿拉善,因为我喜欢阿拉善蒙古族对自己家乡的比喻:“苍天般的阿拉善”。(写于年10月2日)

阿拉善主要旅游景点示意图

荣开远绘图

1、定远营遗址、阿拉善王府;2、广宗寺(贺兰山南寺);3、福音寺(贺兰山北寺);4、月亮湖;5、通湖;6、敖伦布拉格峡谷;7、曼德拉岩画;8、哈布茨盖怪石林;9、海森楚鲁风蚀岩;10、居延海与胡杨林;11、黑城遗址;12、策克口岸、13、航天城

找出来见报稿,忘了标题给改成“四访阿拉善”了,我还是保留自己原稿的题目吧——

阿拉善的天空下

钟嘉

(年)3月,我去阿拉善,内蒙古的最西部。

入住阿拉善盟宾馆,桌子上除了住宿指南,还有一本充满碧绿、蔚蓝、金黄画面的手册——《苍天般的阿拉善》;朋友送来一本年台历,封面的金色胡杨背景中几个美术字:“我爱我的家乡——阿拉善”。

不管以往多少人告诉你阿拉善是沙尘暴的起源地,不管曾经阿拉善给你多少干旱、荒凉的印象,阿拉善人如此热爱家乡,吸引我第四次来到阿拉善。

记得年第一次到阿拉善,风起沙扬,遮天蔽日,6月的草原一片黑色,植物们缩紧枝叶,不敢返青。牧民在酷热中包着头巾,饿极的羊群竟相互啃食羊毛,皮包骨的骆驼步履蹒跚——所有生物在干旱中忍耐。

那时,谁能想象去阿拉善旅游?!

可是今天,经过十几年的退牧还林、退牧还草,阿拉善生态有了极大改观,草原绿了,沙尘暴少了,阿拉善向世界发出邀请,“大漠秘境”已成为集自然生态、考古人文、民族风情多位一体的休闲、观光、探险胜地。

就在这春天最容易起风的日子,飘飘的雨雪,润凉的空气,转眼间的明媚阳光,蓝天白云,贺兰山里静默的云杉,沙地上恣意的花棒、梭梭、沙枣树……我和阿拉善人一样自豪:能呼吸在阿拉善的天空下!

欣赏风沙的杰作

去阿拉善旅游,先说一声:风沙不是没有了。去阿拉善欣赏的,正是风沙的杰作。

位于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沙峰,大风不断堆积着沙粒,移动着沙粒,创造出相对高差达多米的巨大沙山。溜滑板,驾滑翔伞,开卡丁车,坐滑听鸣沙,骑驼走天涯,很多游乐花样。最刺激的是乘越野车上沙山。技术纯熟的驾驶员在一步一陷的沙山上开车,乘客在跌宕起伏中惊骇得大叫,却终于平安地驶上高高的顶峰,过瘾!

已经获得“世界沙漠地质公园”桂冠的阿拉善,除了沙漠,以往鲜为人知的嶙峋怪石,诡异神峰,全赖风沙打造。敖伦布拉格大峡谷、神根峰、玉女洞、哈布茨盖怪石林、海森楚鲁风蚀岩……不身临其境就不能想象。

阿拉善地质奇观还包括可以捡回来的大石头小石头。那些亿万年前的火山熔岩碎块历经风沙打磨,烈日灼烤,出落奇绝,天然着色,坚硬无比。在阿左旗巴彦浩特的奇石一条街上,玛瑙、水晶、戈壁石、沙漠漆、硅化木……全赖自然原创,风沙雕琢,成为收藏新宠。

阿拉善盛产葡萄玛瑙,或晶莹或凝重,造型万变,色彩无穷。葡萄玛瑙是没有喷出的岩溶气泡的凝聚,经风沙长年剥蚀表土才终于面世。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期待大风过后,能有被吹落了砂层覆盖的奇石显露身形。

感受戈壁的魅力

去阿拉善旅游,炎热、干燥、遥远……这些没有改变,但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躲避或者利用它们。

我第二次去阿拉善是年8月最热的时候,额济纳旗广袤的戈壁上,下午5点的地表温度还有摄氏53度。但在胡杨树王的巨大庇荫之下,凉风习习。

我们跟着额济纳人的习惯,一早一晚出行。清晨来到西夏古城黑城遗址,朝阳的斜射给寂静的废墟带来绝佳的光影效果;傍晚的中蒙边境策克口岸,天鹅展翅造型的现代建筑在落日余晖中别具一格。其实暴晒下的戈壁也有胜景佳境,那就是飘渺虚无的海市蜃楼。

从季节上选择,秋天的额济纳胡杨林扬名中外,不同浓淡的金色渲染着数万平方公里的居延绿洲。而在初夏时节,绿洲上的红柳开花,额济纳人会吸一口气再叹一口气,告诉你那一望无际之红色的震撼。

前不久,临(河)策(克)铁路通车了,从包头西边的巴彦淖尔市,穿行公里沙漠戈壁到额济纳,走的是汉代开通的居延古道,即“丝绸之路北线”。在河西走廊战乱受阻时,这条古道曾经维系着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也因此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吟诵千古流传。

虽然通了火车,但很多人仍乐意自驾车去感受戈壁魅力。整个阿拉善每平方公里平均不到1个人,数百公里没有人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鸟,道路直直地通向天际……突然车子驶进浩瀚的胡杨林,是漫漫戈壁铺垫出那份狂喜。

敬畏自然的安排

去阿拉善旅游,无论看风沙的杰作还是品戈壁的魅力,都抵不上感悟水的神奇。

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年降水只有毫米上下,而蒸发量高达毫米。但凡一点点降水,阿拉善大漠迅速收集到沙砾之下,阻止蒸发,慢慢供给沙生植物吸收和储藏。这样的植物千姿百态,蔚为大观,而这样的水是看不见的。拧开阿盟宾馆中的水龙头看簌簌的流水,你知道它们来自哪里?

如果从空中俯瞰阿拉善沙漠,你会吃惊地发现,腾格里中有多个湖泊,巴丹吉林中有多个;而额济纳戈壁中竟有烟波浩淼的居延海。这些水又从哪里来?贺兰山给了我答案。

很多介绍阿拉善旅游的画册,第一页都是一整面绿色的贺兰山。贺兰山是宁夏与内蒙古的界山,从阿拉善这边进山,有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香火鼎盛的广宗寺(南寺),有蒙古族信众非常崇拜的敖包梁——海拔米的巴音笋布尔峰。每年农历六月初三,自发涌来的数万民众登山祭拜敖包;山谷里,盛开的野丁香遍地芬芳。另一个令人震撼的风景,是贺兰山深处的森林。

我第三次到阿拉善是年9月,从南寺进贺兰山,攀登到海拔2米以上,看到了连绵的云杉林。云雾在山脊上下一缕缕飘过,只见身边的云杉枝叶尖上,凝结着一点又一点的水滴,不断落到树下,渗入土里。我知道阿拉善的水来自哪里了!即使没有降雨,贺兰山森林也会采集云朵变化成水流向山外。不仅贺兰山,远在青甘边界的祁连山,也是如此千年万载地涵养水源,或许是石羊河、黑河,或许是地下潜流,辗转阿拉善,养育起那里的牛羊骆驼、沙漠人家。

自然就是这般造化:森林把水交付给山外的沙漠戈壁,这些水被珍藏得很深很深,只悄悄地在沙漠腹地、戈壁深处涌出,如同宝石、明珠,成为今天阿拉善旅游的上上珍品。交通比较方便的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已经建设成国家5A级风景区,慕名而来的客人感叹沙漠湖泊的神奇,也油然升起对自然的敬意。

1、贺兰山深处的森林。

这个位置,可以听见山间溪流的汩汩水声,大约在2米-米,再低就难有地表径流了。

2、巴彦浩特镇上的奇石商店。

3、额济纳弱水岸边的胡杨林。

弱水就是黑河下游,是祁连山发源经过甘肃河西走廊后,向北流向额济纳,成为时隐时现的“弱水”,最后进入居延海。

4、.策克口岸

5、黑水城遗址

额济纳的文章,以后另开一个系列再发。阿拉善右旗还没去过。

以前还发过一些去贺兰山-阿拉善后写的文章,链接在这里:

阿拉善,来了一群企业家

贺兰山护林日记

贺兰山里的牵马老汉——重点推荐这个,有点好玩。什么时候能去老汉家的那条沟看看才好。

内蒙古系列已经连续发了12天14篇,鄂尔多斯、阿拉善之后,明天该哪里了?肯定是往东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