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疆长治久安积蕴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兵团在“文化润疆”中的特殊作用,明确指出要把兵团建设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发挥好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 道路曲折而光明,兵团文化点亮了一盏灯,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兵团文化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新疆、兵团的思想明灯! 杨德发:壮美山河画成“金” 2月25日21时,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职工杨德发准时打开手机上的直播软件,开始直播。 “绘画时用墨要强调浓淡相宜,墨色的浓淡可以表现远近关系……”杨德发在直播时一边在宣纸上描绘着新疆大美山水,一边给观众讲解绘画技巧。 国画创作直播,备受国画爱好者的喜爱,不少观看直播的观众在线上预订他的绘画作品。两年的时间,杨德发通过网络销售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价格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收入近12万元。 “我从小就喜欢画国画,没想到,如今把壮美山河画成‘金’了。”杨德发说。 近年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杨德发等一批文化能人成为团场重点培养的农民文艺人才,农场还建立起“杨德发工作室”,为文艺爱好者们提供创作平台。 从未接受过美术系统学习的杨德发,利用农闲时间练习绘画技术,还代表农场参加过各种文化技能大赛,获得了不少荣誉,成为农场颇有名气的“农民画家”。 “我小时候没有学习绘画的机会,都是照着别人家墙上的挂画学着画,看到谁家有好看的挂画,我就去借回来,一遍一遍地临摹,还有就是照着小人书画,没事就瞎琢磨,直到画好为止。农闲时,找张纸就开始画,功夫用得深了,慢慢地就画得熟练了。”杨德发说。 年,杨德发来到兵团后,更是醉心于新疆大美山水,在忙碌的耕种之余,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扎根垦区沃土,将新疆的山川草木、苍茫壮阔风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年,杨德发在朋友建议下,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画作,因为没有观众互动,收效甚微。后来,受到直播卖农产品的启发,他开始直播作画过程。 慢慢地,直播间看他创作的人多了,凭借着优美的画作和耐心的讲解,不到一个月观看杨德发直播的观众就涨到了多人,截至目前, “最开始直播的时候一个月最多能卖掉10张画,平均每张价格在元左右。”杨德发说。 现在,杨德发坚持每天21时在网络平台直播。“虽然都是直播卖货,但是跟其他产品不一样的是,我并不是单纯地卖画,同时也在‘卖艺’,通过一边创作一边讲解,随时和看直播的观众互动,给他们分享绘画的技巧。”杨德发说。 搭乘电商快车,杨德发的每幅画成了动态的作品,换句话说,电商直播,让“扁平”的画变得更加“立体”了。通过直播,观众看到了杨德发出色的画技,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画作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真正实现了从“文化传承”迈向了“文化富民”。 戴新:巧手妙琢 “朽木”逢春 2月24日,走进一师阿拉尔市民间文化艺术(非遗)创作基地,戴新正拿着刻刀,精心打磨一件沙枣木的雄鹰根雕作品。 “每天不摸摸这刻刀和树根,心里都不踏实。”这个春节,除了和家人吃了顿团圆饭,戴新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里度过。 今年54岁的戴新是一师十团的职工,曾做过机械修理工、开过饭店、卖过花、养过奶牛、承包过果园,如今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根雕艺人。 戴新和根雕结缘,是在果园。以前,去果园干活,他常常被奇形怪状的树根吸引。当他在电视上了解到,这些普普通通的树根,在艺术家的手中加以雕琢,或成山水风景,或成花鸟鱼虫,或成摆件器物,不仅具有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价格不菲。 于是,他购置了根雕工具,默默钻研,开启了自己的“根雕人生”。 起初,“零基础”的戴新照着书做根雕,从每一个细节着手,精益求精。后来,他利用网络认真研究别人的根雕作品,还远赴福建学习根雕艺术,悉心向老艺人们请教学习。 在别人眼中,戴新是个怪人。他经常去戈壁滩、河边、果园,甚至是拆迁的废墟上捡树根、树干、树杈,有时候自己背回来,有时候雇车拉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戴新家里各种树根、木头、树皮堆积如山。 走进戴新的根雕艺术馆,上万件的根雕作品分类摆放在高低不同的架子上,用树根雕琢成的茶台、座椅、人物等大件作品因为室内空间有限,被摆在了室外。 “20多年了,我从来没停下创作,所以有了这么多‘宝贝’。”在戴新的眼里,废弃的木头、腐朽的树根,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坚持,做的根雕越来越有特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北京、浙江、广州、乌鲁木齐等地的客户都来我这里看根雕、买根雕,收入也越来越好。”戴新说。 为了鼓励戴新更好地创作,一师阿拉尔市在文化馆专门开辟了空间,向市民和游客展示他的根雕作品,根雕制作技艺也入选一师阿拉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戴新在制作根雕笔筒。他说,纯手工打造的天然艺术品非常受欢迎,新家装修、过节送礼,根雕作品都已经成为很好的选择。 “阿拉尔遍地都是形状各异的树根,这些都是创作最好的原料,希望更多人能跟我一起传承根雕技艺,我会免费教授技术,也希望根雕创作能得到重视,发展为富民产业,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新的一年,戴新期待,更多人能爱上根雕,学习根雕。? 李胜男:谁说女子不如男 “你放心邱书记,我一定让连队的文化墙突出兵团特色,展现职工群众的风采。”2月25日,虽然室外冰天雪地,可五师八十九团青年创业者李胜男已经在开始忙碌了,为该团十五连文化墙墙面绘制做准备工作。 年,李胜男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新疆工业经济学校聘用,担任美术老师。任教期间,李胜男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李胜男的父母看到团场的发展特别快,建议让她回家创业。 考虑到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年,李胜男采纳了父母的建议,从学校辞职,义无反顾地回到团场。 年1月2日,李胜男遇到自己的高中美术老师丁文泽,两人畅谈了2个多小时,丁文泽给她提出了创办文化艺术培训班的建议。 丁文泽的建议,让李胜男茅塞顿开,她回家后跟父母商量想要创办艺术培训班,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有想法就得有行动。在父母的帮助下,李胜男在八十九团和景社区租了间平方米的门面房,并注册创办了七彩娃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培训科目包括幼儿美术、少儿美术、国画、硬笔书法、素描等。 七彩娃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成立后,李胜男把自己想招聘美术老师的想法告诉丁文泽。在丁文泽的推荐下,3名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前来应聘。 3名美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全被李胜男录用,对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在李胜男的带领下,3名美术老师发挥特长,尽心尽力地教学,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学生家长李其才说:“李胜男和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只要是节假日,我都会送儿子到七彩娃文化艺术培训班来学习绘画,孩子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每次都能获奖,我特别高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管是团场还是地方村镇,都非常重视墙面文化建设。近两年,李胜男每年能竞标到五六家单位的文化墙面绘制项目,他们的墙面绘画艺术得到群众的好评。 七彩娃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美术老师乔虹说:“跟着李胜男创业,我很有底气,我每年的收入都在8万元至9万元。” 当问到李胜男从新疆工业经济学校辞职是否后悔时,她笑着说:“既然选择辞职,我就要更努力,现在我把培训班办得红红火火,请我们绘制文化墙墙面的商家也越来越多,我会带领大家让创业之路越走越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热孜婉古丽·阿不力米提:一根绣针成就“指尖经济” 2月24日,在十四师皮山农场三连红柳花服装加工专业合作社里,几位社员端坐桌前,飞针走线,专心刺绣,一件件普通的衣服,经过她们的刺绣,变得又精致又好看。 色彩鲜艳的裙子,素雅大气的旗袍、端庄考究的西装……合作社门口的衣架上,挂满了顾客定制的各类服饰,合作社里有不少顾客挑选布料、选择服装样式。 合作社社长热孜婉古丽·阿不力米提正耐心地帮顾客挑选新款的布料。 今年31岁的热孜婉古丽·阿不力米提,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利用农闲,在家刺绣贴补家用。和热孜婉古丽·阿不力米提一样,连队不少妇女都擅长缝纫、刺绣等技术,但都是自己在家缝制衣物、绣窗帘等家居用品。 年8月,兵团驻皮山农场三连“访惠聚”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先后投入25万元,组织连队擅长刺绣的妇女,建立了红柳花缝纫合作社,为连队里有缝纫刺绣技术的妇女打造了一个在家门口就业的平台。 “我们合作社现有20多人,去年收益达到50万元,很多人都来合作社定制衣服,目前合作社主要经营服装设计加工、制造和销售,兼营来料加工、批发零售等。”热孜婉古丽·阿不力米提说。 刺绣精美、设计新颖、价格实惠,合作社制作的服装不仅受到当地职工群众喜欢,还被卖到了周边县市。合作社回头客越来越多。 社员布孜热·阿力木说:“以前在家干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有空时,我妈妈就教我刺绣,没想到做手工针线活可以挣钱啦。现在和大家在一起做刺绣、缝纫,技艺提高了不少,一个月能挣元。” 一根绣花针,勾画着连队妇女幸福生活的图景。 维吾尔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些年,随着传统刺绣的现代化,让绣娘们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在皮山农场,红柳花服装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和运营,不仅传承和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当地妇女拓出增收新路子。小小的“指尖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着基础。 来源:兵团网 编辑:陈肸萌 审核:王永超 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