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鱼米之乡的宁夏平原,是一个靠黄河来呼吸的大肺。无数沟渠和湖泊组成了密集的水网,向肺泡一样,将黄河水吸纳、储存或吐出。有几条古老的渠道就像支气管,将黄河与每一片农田和每一处湖泊联系起来。其中秦渠、汉延渠、唐徕渠年代久远,代表黄河平原悠久的农业开发史。

一、造福的古渠

根据某些说法,唐徕渠存在少算有近年了。虽然它可能不是宁夏平原年代最久的人工渠道,却是最大的。唐徕渠长公里,从青铜峡大坝引黄河水进入西岸,通过多条小的渠道,浇灌万亩水稻、小麦等作物,同时为诸多湿地和公园补充水量。它流过青铜峡、永宁、贺兰县的乡村以及银川平罗城区,造福了广大区域,但要说哪个地方与它关系最为密切,则非银川城莫属。

银川城的鼻祖是大约年前汉朝的北典农城,贴着黄河西岸。这城以后演变为丽子园城、怀远城,一直到唐朝,都与黄河朝夕相伴,蜜月期长达多年。但有一天黄河突然变脸,发起威来,毁灭了水边的怀远城。第二年的公元年,伤心的怀远城远远地躲开喜怒无常的黄河,在西边找了个河水够不着的地方再起炉灶,从此开始与脾气稍微温和的唐徕渠作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的多年里,尽管换了兴庆府、宁夏府城、宁夏镇城以及银川这些“马甲”,但这城没再挪窝,一直就呆在唐徕渠边上。

青铜峡市的唐徕渠首

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前的古老岁月,唐徕渠首通过一组伸向黄河的堤坝来引水。按照传统,每年农历四月初,唐徕渠开闸放水,2天以后,水头来到银川城,而终点的平罗城还远在两天的路程之外。随着浊浪的滚动,干渴半年的渠道一下子恢复生机,变成涓涓不断的河流。鱼类会随着渠道从黄河进入稻田,再从排水沟回到黄河。其中一部分运气不好者会成为捕鱼者、家鸭以及鸟类的的猎获物。某个时期以前,每当夏天时节,孩子们时常赶着一群小鸭子到稻田和排水沟觅食鱼虾,其中有一个就是本文的作者,简称Me。在那种情景下,你无法分辨这是塞北抑或江南。

唐徕渠的第一站是青铜峡市。拜它所赐,人们在这里栽培出遐迩闻名的优良大米。根据记载,古灵武城就在这一带,但是早已失踪,也不知它可曾借过唐徕渠的光。

唐徕渠的支流红花渠

古渠从永宁西西边继续北流,就进入银川市区。古银川城的老底子在兴庆区,人称老城。唐徕渠从它西边一里路的地方擦肩而过。两岸渠堤上曾生长着茂盛的沙枣、槐、杨和柳树,浓荫之下曾是先人的永眠之所,现在则是一条数公里长的公园,那里是晨练者、夜跑者、广场舞大妈、听秦腔的老人、游动商贩和狗狗们最喜欢的集散地。堤坝中间的渠道是“活水游泳池”,它为银川无偿培养了无数勇敢的游泳人才,他们下水时要有今晚不回家的精神准备,而能够上岸的人则必须再洗一次澡来清理满头的泥沙。秋天唐徕渠停水,残留的河水静止下来,澄清泥沙,整个渠底由此成为深蓝色的湖泊。冬天接踵而至,水面一夜间冻结,孩子们和滑冰爱好者的美好时光开启,到处都是溜冰的人们。

整个唐徕渠多里长,在明代只有宁化寨、社稷、新立、站马、天生桥5座桥沟通东西。其中宁化寨桥必定在永宁县境内,其余未闻其详,但很久以来对银川最重要的莫属西门桥了。

从西门桥眺望老城区

西门桥是正对老城西门的一座唐徕渠桥桥,这可能是它名字的来由。曾有有大道经此去向镇北堡、滚钟口和满城(新城)等地。在年被现代化水泥桥梁替代之前,西门桥曾是木结构桥,长20多米,宽4米左右,仅容车辆单向通过。桥面以木桥桩支撑,上面刻着标示水位和流量的刻度,水下设置石块作为疏浚的基准。现在的西门桥已经可以八车并行,解放街由此往东贯穿整个老城区,将鼓楼、玉皇阁、邮电大楼和曾经的东门、西门串联起来。

西门桥东北侧是唐徕渠管理处。东南侧是有个小广场,元代人郭守敬的塑像站立那里,手握图卷,放眼平原。他在宁夏修复过唐徕渠,当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被人们供奉在祠堂里了。

西门桥至今可能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前几年扩修后,桥头有一个标识,上写“国投桥”,天晓得这个鬼名称咋来的,该不会是国家投降桥的意思吧?!桥对面的郭守敬先生整天面对这个恶心的名字,该不会吐出来吧?所幸市民没人在意这个官方名称,甚至没人知道它的存在,反正我在唐徕渠边已经住了20多年,根本没记住三个烂字。

唐徕渠西门桥头小景

唐徕渠夕照

目前横跨唐徕渠的桥梁已经多至十数,包括铁路桥、高速公路桥和只供行人通过的便桥。但是还有一桥,却是专供唐徕渠通过的。在城北,一条景观水道将北塔湖、大小西湖、阅海湖湿地公园与遥远的沙湖景区连接起来,唐徕渠原本挡住中间隔断了水面。现在,一条渡槽飞架在湖泊上方,唐徕渠水涌进宽仅10来米的水槽中,从空中跨过湖面。就在这里,激流以汽车的速度冲向下游,激荡出翻江倒海的大浪,整个水面像是沸腾的大锅,这彻底颠覆了唐徕渠一贯的温和形象,却不意给皮划艇爱好者带来了野外溪流的刺激。而在渡槽下方,游船正无障碍地从唐徕渠下方通过,来往于各个水面之间。

二、危险的水面

唐唐徕渠表面温和,暗藏杀机。人们往往被它平缓表面所迷惑,不知它三四米的深度和水下的湍流会随时要人命。仅年5月到7月的2个多月,在银川就有20多人溺水,其中12个浮尸水面,5个随水而逝,不知去向。不幸殒命者的最后际遇令人唏嘘,有看破红尘看淡生命者,也有一时冲动寻了短见的,有浪里白条阴沟翻船的,也有岸边小坐失足落水的,更有人间情仇悲剧的罹难者。有的人下去就不想再上岸,另一些想上岸却回天无力。其间也有雷人的事情出现:前年7的一天,人们报告有尸体在水面漂流,警察迅疾出动,将那人拦截并打捞上岸。结果令人吃惊,那“尸体”活过来了,更惊奇的是事主已经年过七旬。

唐徕渠上的水闸

徕渠原本在平原摇头摆尾地伸展,形成无数的水湾和沙滩,伴以大树参天,草地绵延,这可是最能代表塞外水乡气质的风景。年代之后,自然而优美的古渠道被巨大的人力工程切削成一望十里的“大铅笔”,堤岸被水泥板包裹起来,巨树进了柴禾堆,唐徕渠就像故宫被贴上了马赛克,古韵几乎荡然无存。

冬天的唐徕渠是一个巨大的溜冰场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据说是防止决堤。这不是危言耸听,50年7月唐徕渠从永宁县靖益堡东部的火石坝弯道处决口,湮没了道路和大量农田。军民2多人奋战10天,才算打败了唐徕渠。而数十年前,银川市也不止一次地被冲垮堤坝的唐徕渠水所祸害,大水上了炕,民居倒塌,街道变成了汪洋。比如年9月17日,人们为了引水,轻率地在西门桥南的堤岸挖开一个小口子,熟料一发而不可收,渠水涤荡而出,将豁口越冲越大,渐成洪流,将老城西南部到望远桥一带淹得一塌糊涂。

三、唐徕渠的战争

唐徕渠的水患,一旦被人们领悟到,就被用在邪的方面了。历史上的唐徕渠数次成了战争武器。

图:在明代地图上,唐徕渠首筑有城堡(唐坝堡,或称大坝堡)以资守卫

大坝是唐徕渠的进水口,河水从这里进入渠道,会毫无节制地涌向下游的城镇和乡村,特别是银川。清初学者梁份在《秦边纪略》中分析说:“大坝堡,坝吞唐来水也,其势奔下,俯瞰城邑。若毁坝则宁夏成泽国。”为了保卫这个关系重大的水利设施,明朝政府在大坝修筑了一个城堡,常设驻军人,随时戒备。但危险的担忧依然差点成为悲惨的现实,天顺年间,蒙古部落万人之骑从贺兰山西边翻过长城,侵入青铜峡地区,他们直奔大坝而来,意图通过唐徕渠放水祸害平原。大坝堡兵少,与来犯之敌相比是九牛一毛,偏巧宁夏精锐的骑兵部队调往陕北支援作战,没有人能及时赶来援救了。救万民于危难的责任历史性地落在宁夏右屯卫指挥使张泰肩上,而他所能依赖的就是紧急招集起来的父老组成的义勇队,其中有他的儿子。万幸这位老兄足智多谋,颇善用兵,而且从没打过败仗。张泰在大坝附近背靠黄河扎下营垒,迟滞敌人,避免交锋,一天下来让贵在速胜的远来之敌无计可施。蒙古人急躁起来,连夜对张泰的营垒发起突袭,但不料明朝军队早有防备,夜袭落空。次日,焦躁求战的蒙古部落军眼望不远处的河水里有明军来往穿梭,貌似水浅,便绝意放下眼前张泰营垒这块大骨头,先去吞下水中的鲜肉。大队人马贸然从张泰营垒前径直冲向河边,全然不顾侧翼暴露给了岸上的明军。这下正中张泰的计谋,原来水中的宁夏人都是惯识水性的军人,他们的任务是耍些花招让蒙古人误以为水浅而大胆趋利。当敌人不顾一起地前驱时,张泰那些憋了一昼夜的子弟兵赶快出击,截断了蒙古人的队列。那些跑在前头的敌军要么被骗下水,要么被赶下水。到这时,战斗就不再是对打,而是一边倒。水里的蒙古人喂了黄河大鲶鱼,岸上的掉头向贺兰山外奔逃,生怕被穷追的张泰抓到,丢到黄河去喂鱼。这是唐徕渠口的第一次战役。深秋,停水后的唐徕渠。永宁宁化桥

大约百年后,唐徕渠口大坝的军事价值又展现出来了。万历二十年,宁夏镇前副总兵孛拜造反,夺取了除平罗城外几乎所有的河西城堡,包括镇城(银川前身)。官军反攻时,第一个想到利用唐徕渠来掣肘叛军。他们纵火烧了大坝上水利设施备用的草料,造成了将要纵水淹没下游敌军的形势,将守卫宁夏城的叛军力量随即分散到到青铜峡一带,而官军援兵趁机暗度陈仓,从横城渡口越过黄河直插镇城东部侧翼。这是唐徕渠大坝的第二次战役。

接下来的战争转移到到宁夏城,而唐徕渠又被推上风口浪尖。官军包围了宁夏镇城,也就是银川,但攻城战役很不顺利。强悍的苗兵、声势浩大的各省援军已及威猛的火炮进入阵列,强攻、纵火、使用内奸等招数逐次用上,累月苦战,城防依旧固若金汤。这时,似乎就剩下一个选项:水战。悲催的唐徕渠啊,要被开肠破肚了。

银川的湿地,其水面仰仗唐徕渠补给

想象一下,以唐徕渠现今55立方米每秒的一般流量,灌满一个长50米,宽25米,深2米的标准游泳池,只需40秒稍过。而它一昼夜就可以轻松地灌满个这样的水池。这是多么取之不尽、威力强劲而又廉价的武器啊!

西门桥下的早集市

官军说干就干,7月17日,一条长达余丈的大堤筑成,唐徕渠随即被扒开,洪流涌向堤内的宁夏城。此举既逐渐侵蚀坚固的城防体系,又割断了城内外叛军的联络。到了一个多余后9月8日,水攻策略奏效,宁夏城北门城墙在持续的唐徕渠水浸泡之下轰然倒塌。官军发起决定性攻击,无数船筏聚集在这个方向,貌似要通过水战突入城中。但当敌人的注意力放在北门时,官军主力却从南门强攻突破了城头防线,宁夏城终获光复。唐徕渠的威力在这个战例中令人刮目相看,简单地说,它抵过了多省军队和无数火器组合成的战斗效能。

银川城北的水面,唐徕渠渡槽从她上空越过

但这个这个扒渠放水灌城的损招并不是明代官军的首创,早在几百年前蒙古人就使过了。那是公元9年(西夏应天四年),蒙古军队在两个月的攻坚战后拿下西夏克夷门要塞,随即穿越贺兰山,包围了西夏首都兴庆府。但是老银川的高墙让他们无计可施,蒙古人打起了唐徕渠的主意。阴历九月,他们筑堤将黄河水引向城墙,持续的注水和不期而至的大雨淹死了无数西夏居民,铁木真抓紧时机驱赶兵士强攻城防,想一举成功。鉴于蒙古人屠城的一贯名声,城中军民自知破城后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众志成城,作困兽之斗,连国王李安全都登上城墙去鼓舞士气。局势得以稳定,从秋天开始的3个月时间双方相持不下,兴庆府始终坚如磐石。到了阴历12月,蒙古人毫无建树,逐渐对战争产生失去信心。偏偏这时城墙在持续的浸泡下终于岌岌可危,西夏国彻底绝望,准备接受蒙古人的招降。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刻蒙古人筑的堤坝突然溃决了,水流四溢,冲向蒙古人自己的阵地,铁木真最有利的进攻武器伤到了自己。于是双方达成了无奈的和平,西夏接受象征性的城下之盟,铁木真则带着作为贡品的西夏公主,体面但不情愿地撤退了。

银川平原水稻成熟

除了古代3次水战、1次火攻之外,唐徕渠还见证过1次火器时代的战争。年冬天,东陵大盗孙殿英率领7万军队进攻宁夏,先是利用季节性干涸的唐徕渠做通道,由平罗城直驱省城宁夏城,之后以唐徕渠为主要攻击阵地,对宁夏城实施几次攻城战斗。据说在沿唐徕渠急进时,麻子孙将军带头驱车前进,却无意间把部队远远甩在了后头。他一口气跑过了目标宁夏城,甚至跑过了永宁,几乎跑完了唐徕渠全程,等到了青铜峡大坝一带才猛省过来。这时后方传来密集的枪炮声,自己队伍已经按计划以宁夏城西侧的唐徕渠堤为出发阵地,向城墙发起突袭,并且把云梯架到城头了。第一天的战斗你死我活,但打了个平手。第二天,孙麻子换了个位置,从宁夏城西南面、但仍以唐徕渠为攻击出发阵地实施攻城,但仍未得手。爬上城头的多突击队被守军的大刀砍了头;城下的部队眼见偷袭不成,放弃进攻急忙撤退,但是1个营五百余名官兵腿脚迟缓被出城反击的守军包抄在唐徕渠,老老实实做了俘虏。在这次孙殿英攻打宁夏战役中,唐徕渠再次角色错乱,站到了敌人一边。

图:在银川市区,有水道连通唐徕渠和中山公园的湖泊,市民可以就此取水浇灌门前的一小片花园

三、虎头蛇尾唐徕渠

关于战争的话题太过严肃,在结尾之前,我们回归到唐徕渠温和的一面去。你能跳过唐徕渠!你自己相信吗?

这可不是大话。作为一条输水渠道,唐徕渠的任务是把河水传送到一百万亩的农田中。随着距离的延伸,支渠系统将水量分流出去,渠道逐渐收窄。在青铜峡的渠口,渠宽50米,貌似河流一般。到了银川西门桥,收缩到大约30米。而到了平罗县城南门附近,渠宽缩减到惊人的10米,与上游的支渠不相上下。等到了平罗城北,唐徕渠仅剩不到7米宽度。让我们比较一下,跳远世界纪录是8.95米,属于一个叫迈克.鲍威尔的美国人,看来他确实可以轻松跳过平罗的唐徕渠。但是在更北面的地方,你即使跳过唐徕渠,却连学校冠军都拿不上,因为在那里唐徕渠几乎萎缩成一条线了。

曾经唐徕渠,沙枣树和坟茔是标志物

事实上,我们一个“蹦子”已经跳过了唐徕渠的年,就通过这篇文章。

(谢谢阅读本文)

请长按下面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