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杯的一场比赛中,突然听到评论员介绍一名球员时说,这是一个80后的老将....80后怎么会和老将这两个字挂钩呢! 细算一下最后一批80后今年也25岁,而最大的已经34岁了。不禁感慨,时间是从哪里溜走的。从网上找了些老照片才发现,不得不承认童年确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又翻出自己的一张小学毕业照片,发现很多小学同学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 以下图片你们也感受一下,尤其是在农村呆过的? 一放学一回家先揭锅盖,看看吃得甚,好吃了就先吃再玩,不想吃就出个耍一顿回来再吃 那会儿一发下来新书,都得包书皮子,一般是牛皮纸、报纸或者直接是用布缝的 给郁美净代言的小女孩今年都38岁了、、、 糖油, 我是硬手葱的也一直不喜欢抹这个, 但是没办法,老妈非得逼的让抹了 这个还好,抹完不是那么油腻,但是香味儿太浓 火柴枪,没少做害火柴,配合上沙枣刺的话威力不容小视 打沙枣, 一般是胆大爱逞能的在上面用葵花杆子打,其他的的在下面捡,最后一人一半平分 , 有时候逮的多还烤的吃了,下面那个土话叫簸簸起,捏住后腿,它就自己上下摇了 又害怕还又手贱的爱去捅,这个蜜蜂分两种,黄头的不蜇人可以抓来玩,不过,捅大号土蜂窝才刺激了,让追的满村子跑.... 鬼迷溜眼从后面逮蜻蜓,是不是你? 熟了是黑的,村边就那么几棵树,一放学赶紧上树,不了就让邻村的娃娃吃了 人生第一辆死飞,那会儿土豪的象征,年龄大的小时候一般是玩手推木制的独轮车 有变形金刚、葫芦娃、西游记、、、最爱玩儿还是圣斗士,比谁的黄金圣斗士和雅典娜多,最牛b的是“满天星”,我也是听说过没见过 学校种的地雷花,能吸甜水水, 扭好了把棍棍抽出来放在嘴上一吸溜——传说中的蜜蜜甜! , 那会儿我还有本《老夫子》来了 不管用来洗脸,还是用来和面,这个洋盆,眼熟了哇, , 那会儿手还挺巧,会叠纸鹤、纸船、、、、、 到了冬天,脸蛋子冻成红个蛋,流的俩筒鼻子就在冰滩上滑冰车,抽毛嗨儿(陀螺) 早以前没机械化的时候,打场是套上牲口用(滚子)石碾子压了,后来用打场机,现在直接收割机 每年打完场,就在麦柴(小麦秆)上害人,沾了满身麦杆就回家了 挖红泥,打砂锅或者叫打泥泡,捏泥人人 红麻不留子耍水、、、、 经常大中午不回家,去各种排干、个洞、渠濠、甚至海子逮鱼,把衣服糊成泥个蛋,一般也逮不上大的,都是些小板瓜子(鲫鱼)、白鲢、鲶鱼,逮上泥鳅就放在瓶子里养,纯粹是为逮鱼而逮鱼,大多数抓回家懒得收拾,直接喂鸭子了 吃榆钱钱、、、 不是我和托了,那会弹的可准了,一下午能赢半道叉(口袋) 差不多每家人间都有这么口大瓮,每次出个耍回来,舀起半铜瓢水直接喝,不论夏天还是冬天 经常盼的嘣豆豆的能来,爆米花、嘣大豆、还能嘣大米了 麻糖,相当粘牙 吃枸杞,能吃的流鼻血 也叫盖或者四角,有时候学校不让耍还没收了,有的爬皮,还么放假到把课本叠了纸包了、、、 那会儿没太多零食,自己烧着吃玉米、山药个蛋、大豆角子,烤鱼,有时候也烤蜻蜓,用弹弓打到的麻雀也烤上吃 弹力球,一不甚到上了房顶或者进了水个洞了 , 把啤酒瓶盖盖砸展了(有的甚至放在火车道上压),然后放一堆在手背着玩,也可以砸着玩儿,那会儿背这个可有技术过硬的高手了,现在都失传了 这个,会玩儿不,用剪子再剪出锯齿的话破坏力超强,我就因为用这个在茶几上锯了好几个印子,可让我爸打上了 主要女娃娃玩得多,不过我也是高手哦 , 最开始是叫冰糕,后来奶油大雪糕(应该是乌兰布和产的)、伊利一代二代、美国大脚板、冰棍,后来冰袋、茶袋、、、 那个时候,每家每户几乎都养鸡养羊,女孩每天每天放学回家一般先去掏苦菜,回来切碎了再加上玉米面倒上水搅匀了喂鸡。 男孩子先去爬树去砍树梢或者去地里割草喂羊。 然后好学生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了《大风车》里的动画片也就开了,(爬皮一般是先耍再看电视最才后写作业—比如我) 每一张图后面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都让我们想起无尽快乐的童年,那时天真无邪,最快乐最自然最自在的时光以此留留住并怀念那手洗的岁月回想起童年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