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内蒙古的记者作家们过了一个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记者节,来自新华网、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文化杂志、呼和浩特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内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艺术公司,近距离感受根雕艺术魅力,另外中国检察官作协作家、中国铁路文艺作家、呼铁局文联的作家团也参观了古木逢春根雕艺术馆。 来自内蒙古日报的摄影记者郭力参观根雕艺术馆后完全震撼了,他说这是真正的艺术,大自然的恩赐,展现了艺术之美,根雕之美,天然生成,完美呈现。来自呼铁局文联的作家才先生还即兴做起了藏头诗。 不久前,内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艺术公司在内蒙古好特产颁奖大会上摘获两项殊荣,分别获得优秀生产企业和民族特产人物两个大奖,古木逢春是一家什么样的文化公司?操刀者梁树荣是何许人也?本刊为您大揭秘。 又是根瘤,又是疤痕,甚至还有树洞,但就是这么一个看着毫不起眼的树根,但在内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树荣的眼里,就成了充满艺术魅力的根雕了。 梁树荣痴迷根雕近十载,他是一个喜欢琢磨敢想敢干的人,由于常年野外工作,时常会碰到一些年代久远的枯木朽根,在别人眼里不过是烧火都不好使的东西。经过他巧手一番精心加工之后,使古木再逢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给朽木以生命 都说朽木不可雕,但在根雕收藏爱好者梁树荣看来,对一些被人们丢弃的无用树根进行雕刻创作,赋予它新的生命,这些朽木枯根也会重获灵性,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震撼…… 今年47岁的梁树荣是内蒙土右旗人,现在在光明路北大庆路小学旁边开了一家“古木逢春艺术馆”,这几年收藏的一些根雕作品就摆放在店前,不仅是他家的镇宅之宝,也成为那条街的一道独特风景。 走进他的根雕艺术品店,仿佛走进了别致的世外园林,在近平方米的展示馆内,目之所及都是闪耀着岁月光芒的奇特根雕,形态各异、颜色不一,栩栩如生、让人惊叹。 据梁树荣介绍,其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阿拉善被一根奇特的大漠树根深深吸引,后来渐渐迷上了根雕收藏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发展到痴迷程度,工作之余收集各地根雕信息、寻觅心仪的根雕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为了寻觅制作根雕的材料,工作之余,他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寻觅树根。根雕收藏十分不易,值得收藏的树根许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 10多年来,在不懈坚持努力下,梁树荣积累的上佳根雕作品少说有几百余件。因为场地有限,藏品分别摆放于市内不同场馆,从居家用具到家中摆装饰品、送人礼品等应有尽有。这些根雕作品或如猛兽张牙舞爪,或似飞禽展翅欲飞,容万千景物于方寸,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奇与巧结合的艺术 “根雕取材于树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根部,雕刻家在原有根部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加以雕琢,成为妙趣横生的家居摆件或者装饰品,根雕是一种奇与巧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艺术。”梁树荣说,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在梁树荣看来,根艺创作就是对这些天然材质及形态之上的提炼和发挥,力求每件作品绝不雷同,这也是根艺创作的魅力所在。“乱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诞之木,成为一件根艺佳作,离不开雕刻人的艺术构思与取舍加工。”对于如何做出独一无二的根雕,梁树荣娓娓道来。 根雕创作很艰苦,在收藏根雕之余,自学成才的梁树荣经常在家潜心研究根雕,从选材、造型、构思、制作直到命名,他都要细细揣摩斟酌,精雕细琢,全神贯注。 与根雕相伴这么多年,谈到根雕发展,梁树荣说,因内蒙古独特的地质、地形和气候,形成了非常好的根雕材料。像生长在鄂尔多斯境内的黑圪兰,生长在阿拉善盟境内戈壁滩上的沙枣树,生长在内蒙古地区山脉岩石缝中的崖柏树……现在根雕艺术品的专家、收藏家们都有一个共识:中国根艺在内蒙古。 所以下一步他们借着内蒙古发展文化大区的东风,作为本土根雕艺术馆也会趁势而上,大力发展,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集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根雕企业,创内蒙古一流民族品牌,弘扬民族文化。 根艺在内蒙古 也正是因其艺术价值的不断提升使根雕从冷门的艺术品逐步进入家居收藏领域。 艺术家的廖廖刀斧,使枯木朽根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近年来,根雕艺术也成为会所、宾馆、饭店、茶楼、居家推崇的艺术藏品。 梁树荣说观赏过内蒙古根雕艺术品的专家、收藏家们都有一个共识:中国根艺在内蒙古。为何说中国根艺在内蒙古呢? 梁树荣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浩瀚无垠,地貌独特,森林、湖泊、湿地、沙漠、山地和戈壁多见。这里气候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然而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却生长着黑圪兰、沙枣、崖柏等珍稀树种,它们扎根山岩,任凭大自然的严酷考验,却幻化出万般神奇,造就了内蒙古根雕艺术刻骨铭心的震撼力。” 内蒙古因其独特的地质、地形和气候,形成了生长根雕材料的自然条件,因此根雕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梁树荣感叹道:“大自然造就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古老神奇,内蒙古根雕艺术作品巧夺天工,揭示生命之魂,展示其不凡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文/冀燕慧) 怎样防治白癜风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